标题 | 50回望(26)使劲教书 |
正文 | 使劲教书 一 小时候从来没有想到长大了去当老师,当老师完全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我想过当小车司机,当医生,当作家,当科学家,但老师一直没有进入我理想职业的视野。但高考后被师范学校录取,为了这份铁饭碗,我只能选择读中师。 1983年7月中师终于毕业了,8月底,我来到了离县城10公里左右的D乡中心校,正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真的教书了,明摆的现实还是让我产生了一份暂时的安心。 “先这样干着吧。”我在心里想,也许在某个时候我会转行。 每周有二十四五节课,非常辛苦。 既然当上了老师,就必须干出一点成绩出来。我希望当一个优秀教师,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在乡里的小学教书,什么都教。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有的科可能显得有点勉强,但对于我来说,各科都可以胜任。我本身就是学理科的,数学、自然就不用说了,而美术、音乐和体育也是我天生的热爱,应该说具备相当的素养和水平。当然在所有学科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语文。因为一直以来,我的文科在年级都是出类拔萃的。 以我的水平教小学生,那简直就是小儿科。 如果有人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是:看他班上的成绩如何,看他教书的学生如何。 我觉这句话前后段是正确的。对于前半段这个标准,我确实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我接的班是一个二年级,教这个班的语文兼班主任。二年级一共有两个班,我接的是一班。我接的这个班的前任语文老师是学校请的当地一个退休的小学老师,这个老师以前并不在这所学校教书,但他的老家在学校附近的村上。当时学校差老师,他身体还可以,就请他来代课。他代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在小学一年级的上册,基本上就是学习汉语拼音。遗憾的是,这位代课老师虽然资历很老,但有很多基本知识并不过关,汉语拼音就是其中一项。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并没有教好,有一些还明显教错了。拼音如此,其他内容也好不到哪里去。结果,一年级春季学期期末考试,一班的语文成绩就比二班差了接近40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差距。 虽然不能说是一切从头再来,但补习的量非常大。而且,学习有这么样一个规律,就是如果第一次错了再进行纠正,难度比从白纸开始还要大。但我还是咬紧牙关纠正和弥补。到第三册期末考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和二班缩小了10分。到第四册期末考试,平均分又缩小了5分。但第五册期末考试,平均分就几乎没有什么缩小了。这个时候,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平均分比二班要矮25分左右。 经过了一段时间地调查了解,我也基本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有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是天生劣势。在一年级报名的时候,其实家长就有选择。一班是代课的退休教师,二班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两相权衡,“有心”的家长自然就会选择二班。而一般来说,“有心”的家长往往更重视教育,平时更重视教育、辅导和督促,他们的孩子一般也比较优秀聪明。所以,从生源上看,二班的学生的聪明程度比一班要高出一头。 第二是学生基础差。就是前面提到的代课教师的教学质量问题。拼音差,组词差,造句差,看图说话或者看图写话差,几乎是一种综合的差。 第三个原因是二班的班主任有意排挤差生。二班的学生普遍比一班的基础好、更聪明,但班主任还不满足,还要千方百计排挤差生。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在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她不给班上最差的学生报名。我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一天两天都到学校来,但就是报不了名。已经上课了,他还在外面徘徊。虽然有的学生家长给学校领导反映,学校领导也出面干涉过,但二班的班主任老师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很多学生只好降级。但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这样做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说得重点,这样做甚至会让你不符合一个善良人的标准。经过了这样人为的淘汰,二班的差生越来越少,而我班上的差生却照常如故。要知道,少了一个差生参加排名统分,会拉动班上的平均分提高一两分。 要想缩小和二班平均分的差距,提高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成绩是一个办法,但我知道,如果差生问题不解决,班上的平均分是无法真正提上来的。 一个学生之所以是差生,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家长的重视程度,其次是本身的素质,再次是学习习惯。素质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层次,先天大家都差不多,后天主要和家长的早期教育有关。这三差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家长重视教育,孩子的早期就更容易被开发,家长重视教育,也比较注重辅导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意让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刻苦好学、爱动脑筋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在孩子刚进入学校后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这样一贯发展下去,孩子的成绩就会稳步提高、越来越好。相反,如果家长不重视教育,早期教育得不到开发,进入学校的时候基础肯定就不行,以后正常发展,孩子的成绩自然也就停停滞不前或者逐渐落后。 在这所有的要素中,家长重视教育一直是一条主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占据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位置。 如果小孩子小学阶段,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基础没有打好,学习习惯不良甚至恶劣,到了初中高中,要想把学习成绩提起来,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所以,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改正和补救。对此,我的首选是开家长会和家访。 在我来学校之前,几乎没有老师在学校召开过家长会。也许是农村居住分散,召集起来不容易,也许是老师体谅农民兄弟劳累、辛苦,让他们到学校来于心不忍,反正老师们和学生家长沟通,几乎就采用一对一的家访的办法。但老实说,这种沟通方式效率确实太低了。 第一次开家长会,我是通过学生带口信的方式,这样基本上来了一大半。对于没有来的,就只好家访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家庭我都访问过了。 但我感到家访的作用和效果非常有限。 家长会和家访的主要目的是老师介绍孩子智力方面的情况,介绍他们在学习上有哪些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提出希望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了解学生家庭和成长环境。比如,逻辑思维怎么样,形象思维怎么样,计算能力怎么样,思考能力怎么样,差的就注意加强和弥补。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希望家长行动起来,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至少在完成作业上进行督促,当然更高层次是辅导。但实际情况是,督促作用有一点,辅导则几乎是空谈。其实,在差生转变问题上,学校和老师的作用非常有限。老师要应付全班那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一对一地进行辅导。特别是学习习惯的问题,主要的职责还在家庭和父母身上。差生之所以是差生,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情。已经落入了差生行列,必须要用特别大的力气,长时间坚持不懈地提升才有较好效果。那个时候也没有补习班之类的辅导机构,孩子的辅导主要依靠家长和父母。但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有限,有能力亲自辅导孩子的家长很少。最关键的是,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几乎一致认为,孩子成才与否,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是孩子自己造化的问题;孩子是读书的料,你不辅导,他也会自觉学习,不是读书的料,再怎么重视和督促,还是没有作用。最要命的是,这种事情往往是鸡公拉屎头节硬,开始一两个个星期还有一点效果,但慢慢地效果越来越小,最后就恢复原状了。 你再开家长会,家长也应付疲劳了,你再去家访,他们的态度明显就一次不如一次认真了,最后还是要回到之前的一个判断上:如果家长真的是教育的有心人,孩子的素质大概也不会很差。相反,既然孩子属于差生,除非天生遗传和智力有问题,大概也反映出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对教育不内行,文化程度不高。 无法提高差生的成绩,我感到非常沮丧。我自以为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都不比别人差,而且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造成的。我不是接的一年级,我是从二年级半途接任的,我接任的时候和二班相比平均分就差40分,但别人才不会进行这些逻辑勾连,他们看到的只是你班上的成绩就是不如人家,一年不如,二年不如,一直不如。虽然很少遭到别人的质问,但我知道大家心里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和家长的成才观非常相似:你班上成绩不如人主要就是你当老师的问题。有时候遇到合适的情况我也会进行辩解和说明,但我知道别人并不很认可和相信,这让我非常苦恼。 对一二班的成绩的差距,学校领导有时候也给予积极鼓励。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意思是,如果我自认为行,那就应该把班级的成绩提上去。强将手下无弱兵,本意是指部队中的事情,我觉得句话在部队中有适用的合理性,因为部队以前的传统部队主要用用到的是一些低层次的智力,比如耐力、力量、弹跳、胆量等等,这些是可以通过加强纪律,加强训练还提高的。但差生转变不同,它主要是一个智力问题。还是拿部队来说,带一般的队伍这句话适用,但如果是带技术兵,比如涉及到看图、绘图、计算、决策、统筹,如果一边是大学生,一边是小学生,两队来比赛,我看谁还敢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使你是一个水平一般的教师,但你如果遇到基础和素质较好的学生,你一样能够教出一些好学生来;同样的道理,即使你是一个水平很高的老师,如果你的学生素质和基础很差,你要想是你的学生出成绩出人才,那会非常困难。 还有什么办法提高吗,我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哪些地方还可以使劲?想了想,我感到黔驴技穷了。 我买了很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我想从书记里面寻找答案。那个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西方教育家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慢慢介绍到了中国。但社会上的主流教育理念还是苏联那一套,书店你销售的也主要是苏联教育家的一些著作。那段时间,我阅读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加里宁的《论小学教学》等。记得有一部很大部头的教育学著作,是一个名叫 的女性写的,全书分上下两册,每一册有七八百页厚。我硬是硬着头皮给通读了一遍。 我还用学生做了一次智力的量表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明白无误地显示,学生的智力差异确实存在,基本规律是一种纺锤形的分布,上端下端是优等生和差生,中间是中等生。 到后来,我似乎只能承认现状了。不是吗,孔子也有因材施教一说,这其实就是承认有优等生和差生之分。孔子也不能办到的事情,我又怎么能够轻易完成呢? 二 我希望得到认可。班级成绩无法提高,我只能另想办法。在那个年代,在那样一个偏僻的小学校,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呢,想来想去,只能依靠文章了。 比如发表一篇诗歌,一篇散文,一篇小说,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这样是可以显示自己的。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以我目前的水平,大概不会一鸣惊人。但从这个思路出发,不能产生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影响,但在全区这个范围内表现一点与众不同应该还是有条件的。从高中以来,我也一直在向报纸、杂志投稿,也发表过几篇豆腐干文章。我知道量变到质变的道理,我感觉到了一种临界的状态,虽然不是猛烈的井喷,但现在也许是到了一个小小爆发的时候了。 想了想,比较现实和可行的还是写教育教学论文。那个年代教育系统也鼓励教改,经常搞这方面的评比。已经教了两三年语文了,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有了一些实践的积累。如果写那种传统教学论文,大概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会淹没在各个学校老师自写的或者抄袭的或者加工过的成百上千的小论文里面。我知道自己必须要有一点标新立异,要有一点与众不同。该写一篇什么样的论文呢,这一时成了我苦苦寻找的问题。 但不久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因为我是从低年级教上去的,在这个阶段,生字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汉字中形声字很多,在教学中我也记载了一些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包括一些灵光一闪的感想。就是它,我决定写一篇有关形声字辨析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能够建立起比较大的结构,篇幅能够达到数十页。仅仅是文章的体量,就可以很容易地把一般的小论文区别开来,鹤立鸡群了。 我初步拟定了论文的题目,就叫《形声字辨析》。 虽然有一些积累,但我必须小心谨慎,尽可能地充实和完善。我开始收集资料,然后开始设计文章的体例。这点几乎也不用很费脑筋,资料收集阶段就有所思考,资料收集完成后也自然而然就确定下来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形声子的发展概要,其次是形声字组词、造句举例,第三是形声字字义插图等。 我当然知道自己所写的东西很可能是某种已有著作的重复。比如我知道《说文解字》、《文心雕龙》等就是这方面的专著。但我知道自己的这篇论文也有不少新东西。比如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特点,结合当代语言语境的一些组词造句,还有完全是自有知识产权的插图等,这些都是“说文解字”外延的发展和深化。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把《新华字典》的字义解释和小语课文以及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起来,苦思冥想、激情敷衍。花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终于把这篇文章写好了,一共有170多页。其中自绘的插图有100来幅。 这样的论文交给学校校长当然没有意义,交到教育局,这似乎也有点远了,最后我决定把论文交给区教办。 区教办就是区教育办公室。区是处于县和乡镇之间的一个临时性的政府派驻机构。它管辖数个乡镇。我们学校属于H区,这是县政府所在地。区教办以前和区公所在乡场上办公,后来根据工作的需要,区委先搬进了县城,随后区教办也迁移进县城。但因为住房紧张,区教办一直没能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他们先是在一所小学里腾了几间空房出来办公,后来感到很打挤、不方便,于是就租了一幢居民的楼房单独办公。 区教办的临时办公点地点就在人大常委会附近的一个巷子里面,我们家离那里的直线距离不到50米,步行也只需要一分钟。但因为性格的原因,平时从回城,我也很少到区教办去。 利用周末回城,我来到区教办。 因为是周末,时间也比较迟了,区教办里真正办公的人不多,但在办公室耍的人不少,除了区教办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其他学校的人。他们很多都是学校的负责人,或者是校长,或者是副校长,或者是教导主任,当然,也有一般的教师。虽然我平时到区教办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但几乎我每次去,都能看到他们,几乎都是那几个人。他们没事就爱到区教办去,和区教办的领导一起打牌。我当然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的校长是怎么当上的,副校长是怎么当上的,教导主任是怎么当上的,其实就是这样一起耍出来的;他们的地位还需要稳固,他们还想往上走,多联系领导,很多事情都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更显出了我的不合时宜。如果问全区老师中谁的家离区教办最近,那就是我。但我从来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纯粹为了去拉关系,去巴结领导而去那里玩耍,这不符合我的性格。其实谁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但我的情趣不让我去,我的性格不让我去,我的价值观不让我去。而不去,等着我的就只能是吃亏,我的命运已经注定,因为我现在看到的只是搞关系的初级版,以后这个版本还会不断升级,还会有色加进来,有性加进来,有更加赤裸的金钱加进来,更加肆无忌惮的裙带关系加进来、更加明目张胆的官官相卫加进来……我这辈子完了,我大概是错生了时代。 这些人很多人我都认识,但非常不熟,平时也几乎不打交道。所以,在这样的场合,我显得有点尴尬。 “我利用课余时间写了一篇东西,”我对一屋子人说,“想请你们看看,帮忙提提意见。” 我把目光落在文教研员身上。他是区教办的语文教研员,我觉得应该把论文交给他。 文教研员也在打牌。看到我这么说,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我把论文给过去。文教研员接过论文看了看。他感到了论文的分量,他似乎也有点吃惊。 “写这么多啊?”文教研员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一写就写下去了,可能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我谦虚地说。 “好吧,先放在这里吧。” “那你们忙,不打扰了。” 文教研员比我大10来岁,在县里的教学教研工作中也比较活跃和有名。我听过文教研员的讲课,我觉得他还是有一点水平。在四川的教育教研杂志上,我也经常看到文教研发表的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都还精致。他是内行,我相信这一点。 论文写完了,现在也交了出去。我只能等待,我盼望着有什么回音。 过了一个月,文教研终于给我回了一封信。 都是似曾相识的肯定和鼓励,也必须谈点个人的看法。“现在把论文退还给您,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是文教研信中最后的话语。 文教研员应该知道我这篇论文的价值,肯定比那些连抄带袭的要强很多。但说到天说到地,它也不过是一篇论文,不可能发表,更不可能出版,它不过是一个青年教师出于表现欲的一时冲动而已。我看过了,有点意思,但并不是什么才华横溢。就凭这篇论文所表现出的水平,大概也不能说是一种好前景的预兆,不可能是失败乃成功子母的奠基或者过渡,所以,没有必要做点什么伯乐之类的工作,比如,专门写信把我推荐给教育局,或者在某种场合据理力争地为我说话。当伯乐一般也有所企图,帮我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文教研也是大青年了,人生阅历也不浅,一眼就能够把我看穿。像我这样性格的人,根本不适应这个社会,我这样的人根本冒不出来,可能性非常非常低。 我甚至连一个鸡肋也不是。 文教研不能做什么,区教办的其他领导就更不会当回事了。所以,我还需要继续证明。还是要回到中国标准的老套路中:在县这个级别,无所谓伯乐和智者,觉悟不说,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水平。他们只看你是否在著名杂志上能不能发表文章,发表的文章分量有多重。换句话说,县里的人们无法判断,他们只能用别人的判断来判断。 但对于我来说,在著名的杂志上发表有点分量的文章,这个目标离我大概还有很远的路程。 文教研的回信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我觉得自己也许真的水平还差很多。虽然我对这个结果感到很失望,但想了想,我和文教研员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交情,他能够给你回信,已经很给面子了。就算他不回信,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谁会追究他的责任,他的良心会过意不去?都没有的事情! 三 在教育教学上我力求上进,但我觉得自己更出色的是班级管理。我觉得管理的??首先是观念,只有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够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我自认为在全校的老师中,和学生关系最好的是,最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最具有平等意识的就是我。“把学生当朋友”,这就是我奉行的准则。虽然班上很多学生的成绩较差,但我并不认为他们就不聪明,也许在组词、造句和作文上差点,但在口头语言表达上他们并不比优等生差。特别是在对社会和农事农活的了解上,他们的水平??,有很多是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的。 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成绩差就看不起他们。最容易反映我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是课间十分钟,很多时候,我都是在走廊上和学生聊天度过的。靠着栏杆或者坐在砖砌的 台上,倚着砖柱头和学生聊天、讨论甚至争论。我不会把课堂上的情绪带到课余时间,不会在聊天的时候区分优等生和差生。关键的是这种心态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心实意的,这是由我的性格决定的,是一种人生观。所以,在班上,很多成绩并不出色的学生、顽皮的学生甚至被其他老师其实的学生和我的关系都很好。 我知道,一个老师是不是一个好老师或者称职的老师,教学水平是一方面,师生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是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师生关系不被学校重视,不被家长重视,不被社会重视,它根本没有被教师的评价体系认真关注过。 那个时候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教改也成为了一时的潮流,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也开始被我们所了解。中国学校的班级上课中,学生都被要求坐姿端正,甚至被要求背着双手挺胸昂头听讲,但在西方发达国家,上课好像似乎不太严肃,不光课桌可能是不整齐的,而且学生的坐姿也很不规矩,有的甚至可以说太随便,老师讲着讲着,学生随便就可以打断,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看法。欧美国家的学生课后作业也不是很多,特别是小学生,几乎就没有作业,课余时间学生就是玩耍,就是打球娱乐和社交。而至于说考试,欧美学校更是少得可怜,大概只有中国学校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老实说,刚开始对欧美学校教育教学有所了解的时候,特别是看到上课的的场景,我也是大吃一惊,但随后我就开始反思,很快就想通了。那真的是一种大智慧,虽然纪律似乎差点,但自由多了,虽然课堂的严肃性差点,但学生的疑心得到了释放和满足,虽然老师的威严好像差点,但顶尖学生的发展没有受到遏制。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结果是,他们培养出了爱怀疑的学生、不迷信的学生、头脑灵活的学生。于是,杰出的工程师出现了,顶尖的学者出现了,伟大的科学家出现了,很多诺贝尔奖都被这些人获取。而反观中国,大部分的学生成为了工程师,而是是以模仿为能事的工程师,杰出的工程师很少,顶尖的学者很少,伟大的科学家更少。 接受了一些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也必然会和现实发生冲突。我记得最直接的一个冲突就是写教案。对于主课教书,都配发有《教师备课参考》这样的一本。在中国,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教师的教案是摘抄这上面的内容。但老实说,这样的备课太过于程式化,时间长了真的会觉得是一个苦差事。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学生是鲜活的,知识也是灵活的,知识的接受过程也应该是生动的。如果你先设计好一个路线,这个过程就被整死了、弄僵了。课堂上师生那种可贵的互动就被扼杀了。关键是这样的一套教学模式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影响到学生的性格中,凝固在他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世界光中。最终,知识是传授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也被扼杀了。 有一次学校领导检查,发现有些课我没有写教案。于是,在开周末会的时候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但对这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有一天聊天的时候又谈到了这件事,于是一番争论不可避免。 “你这是要否定一个好大的体系呢!”黎校长感叹地说。 “我认为苏联的那一套是有问题哎!”我坚持说。 “这套教育教学体制已经沿用很多年了,”陈主任插话说,“如果有问题,国家也早就不用了,再用,说明还是不错。” 我说:“教育教学体制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要改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现在人们对西方那一套接受起来还有很大的难度,但最终肯定会向西方靠拢。” “那是你的看法,但现在没有变的时候我们还只得沿用以前的。” “这个就是我们教改的努力方向哎。” “但我还是相信,不管怎么改,写教案始终会是一个很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那不一定。” 陈主任:“肯定” 我说:“不一定。” 老师们都知道我很爱读书,也有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资料,他们大概认为我这种说法有根有据,其实我这样说完全是一种想当然。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什么信息,说西方国家的教师写教案。但根据我的认识,我觉得大概应该这样:首先,备课是必须的。其次,写教案并不是必须的。第三,备课的形式不会太呆板或者不会要求一种统一的格式,比如在教科书上批注等,这些都是备课。 在中国,课堂教学很讲究一种集体的纪律,很在意一种形式上的“精致”,他们觉得这样不错并乐此不疲。但我觉得,这不过是一种花架子而已。 “精致教学”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的公开课。其实我不怕上公开课,我只是对那种唯公开课不满。我承认公开课上得好的老师,他班上的成绩大概也不错,但我敢肯定,公开课上得好并不一定代表优秀。在这样的一个体制下,公开课也是层层选拔。乡镇选到县里,县里再选到地区,地区再选到省上。但在层层的选拔中,一个是评价系统是一个问题,你认为上得好,他不一定认为上得好,有时候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同。另外,这中间讲关系开后门也是一个问题。一个学校,你也讲得好,他也讲得不赖,你和他都可以上,选谁,当然是选和领导关系好的。所以,我觉得,那些被选上的老师不过是一些投机分子,他们的水平不过如此。当然最让人不满的是用公开课作为判定教学优良的标准,这实在太简单粗暴了,说得严重点,这样的一套评价系统就是对人才的打击和伤害。 当然,教案还得老老实实地写,不公平的对待还得一次再一次地忍受。没有任何办法,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对于教育教学,我是有相当自信的。但老实说,有一件小事现在想起来我必须说我做错了。 有一个学期,我们班从其他地方转来一个姓唐的学生。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唐同学是用左手写字,这使我大为惊异。 “不能左手写字,这怎么行呢!”我严厉地对唐同学说。“你必须改过来。不能再用左手了,不然对你以后写字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和智力!” 我见多左撇子,也能够容许左撇子,但用左手写字绝对不可以。那个时候我就是这样认为的,而且相信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 看到我这个态度,唐同学有点懵了。 在我的纠正下,唐同学很快就改成了用右手写字的习惯。 后来看电视,看到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签字居然也用左手,这让我感到非常诧异。开始我还以为他们不过是用左手签字,但后来我发现,一些人居然也用左手记笔记,这更是让我跌破了眼镜。左手记笔记能行吗,真的能行。我不光看到一个,而是看到多个。那绝对不是什么卖弄,那就是一种习惯。事实就是:人是可以左手写字的,而且似乎能够写得和右手一样好、一样快。 当然从实际效果看,我的这种做法并没有影响到唐同学的学习和智力,我这样做不是用一个正确的做法取代了一个错误的做法,而是用一个正确的取代了另一个正确的做法。换句话说,用什么手写字本来是唐同学的自由,但这点自由被我限制了。所以,从根本上说,在这件事上,我确实太主观了,太野蛮了,太不见多识广了。 我不得不承认,这件事情我做错了。 四 有一段时间真的觉得无聊、空虚甚至无法解脱。事业毫无起色,没有成就感,加上爱情受到一连串的打击,就不想在学校呆下去了,想一走了之。于是,我给教育局的蔺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调到偏远最艰苦的地方去。 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蔺局长: 给你们写信,主要是想向您汇报一下我的工作和思想。 我是1983年秋季分到D乡忠心小学任教的,在这里工作已经接近三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我自己心目中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说据老实话,对自己,对学校我都很不满意。思来想去,我觉得这样下去只能是混时间,只能离我的理想越来越远。这里的气氛沉闷、呆板、满足现状,我希望获得一个更自由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不怕艰苦,也不怕偏远,我希望组织上把我调到全县最落后的学校去,只要能够给我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挥洒的平台,我还是有很大的信心把当地的教育教学工作搞起来。 这样的想法绝对真心,我就这样写了,我也把信发了出去。这想法符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伟大号召,也切合“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但实事求是地说,这里面也有一些难以明说的潜台词,但我相信那些意思局领导能够读出来,我希望教育局的领导能够理解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青年教师的雄心壮志。 但遗憾的是,蔺局长对我的想法并不理解。蔺局长是教育局的老同志,他认识我父母。有一次在路上他碰见父亲,就把这件事当一个玩笑来闲聊。 “你娃二是怎么想的,”蔺局长笑着问父亲。“怎么想到要到偏远的山区去教书?” “他的想法是有点怪,从来都是这样。”父亲笑笑。“这些事情他没有和我们商量过哎。” 蔺局长:“是啥子事情受到什么刺激了吗?” 父亲:“没有听说哎。” 蔺局长:“你们还是好好劝劝孩子,就让他在那里安心地好好工作。别人是在偏远的地方想往近的地方调,你是在近的地方却往偏远的地方走,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是哎。”父亲点点头。“这个你们可不能批准,他回来我们好好劝劝他。” 蔺局长:“所以我要先和你们通个气。” 父亲:“谢谢!” 我的信件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这让我非常郁闷。我想,你以权谋私和我无关,你贪污受贿和我无关,你任人唯亲和我无关,但对一个青年教师的理想,对于一个青年的真心你不该这样草率和无视吧。我是一个成年人,我提出的是一个正式的书面申请,为什么不给予回复,为什么不和我沟通。不要以为在为顾我,你们其实真的不懂我的心。但对于一个有理想抱负的青年教师来说,条件艰苦不算什么,工作打击不算什么,爱情挫折不算什么,但精神的空虚,生活无聊才是最可怕的。 但这个社会好像已经相信还有这样的人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可能是生错了时代。 我当然不能去解释说明,更不能去恳求。过了几个月,我的心也慢慢平复下来了,干一番事业的冲动也逐渐淡了。这也许就是俗话说的磨棱角的过程吧。本来任何时候都有英雄好汉,都有千里马,但舞台没有,伯乐没有,他们出不来。于是,这个时代就只剩下一些凡夫俗子了。 虽然得到上面的肯定和认可机会不是很多,但这种机会也还是偶尔存在。在一般人眼里,上级的水平自然比较高,领导眼光自然比较犀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概是1987年,有一次区教办搞了一次学区教师书法比赛,是写毛笔字。书写的内容由区教办统一规定。按照上面的要求,有一天,学校安排老师在办公室集中统一书写,然后收齐交到区教办。对书法,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因为在小学的时候误入歧途,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深受书写的困扰。由于在硬笔书法学习上的挫折,我的书写习惯出现了严重扭曲,这也给毛笔字的习练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不管写什么,始终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的强烈干扰,使我无法达到那种简单和纯粹的境界。虽然后来通过艰苦的矫正和练习扳过来一点,但依然还残留着明显的后遗症。对于书法水平,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中等------只能是中等,不能再高了。我觉得学校很多老师的书法水平比我高。 但书法比赛的结果出来了,我们学校只有我一个人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其他老师都名落孙山。这个而结果让我感到非常意外,我也明显地感到老师们流露出的诧异表情。为什么是我获奖,我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也许是我写得比较合帖吧,也许是我在区教办的名气比较大吧,但不管怎样想,我都觉得非常牵强甚至滑稽。 还有一次我觉得也让我在全学区名声大振,那是一次正规的知识性考试。 大概是我到D乡中心校后的第四年,全县教育系统安排了一次教材考试。这种考试对于数学课的老师来说,测试的水平大概相当于初中,对于语文课老师来说,大致相当于高中水平。 区教办印发了一些复习资料,复习的方式主要是自学。开始一段时间,老师们都是自己学习,到考试的最后一个月,学校组织一些集体复习。知识性学习主要在自学阶段,集体复习主要就是做题。其实,复习资料上有答案,自己一看就懂。集体复习主要是照顾和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老师。我是师范生,这些知识高中的时候学过,读师范的时候又重炒了一遍,而且一年前我开始读电大汉语言文学大专,里面的知识点也多有重叠,所以,这些习题对于我来说简直就不算什么。 大概是学校领导觉得我还是个人才,在集体复习的时候就安排我给大家做指导。这让我对学校老师的水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前没有特别注意,现在我才发现,有些老师的水平真的不敢恭维。我经常想,怎么会让这样的人来当教师呢,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我敢肯定,社会上不少高中生的水平也比他们强很多,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来教书,天生的命就只有脸朝黄土背朝天? 辅导了一两个星期,我也有点厌倦了。参加集体复习对于我来说完全就是在做奉献。我知道,虽然我的基础不错,但这样的考前复习还是很有必要。于是,我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复习资料再次过了一遍。对于这种最后冲刺式的强化复习,我非常在行,效率也非常高。刚刚复习完,考试时间就到了。 考试是安排在H乡中心校。学区的全体教师坐在教室里,像学生一样做卷答题。那个时候考场纪律还是比较严格的,那个时候社会上作弊的大气候还没有形成,作弊会被认为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当然不能说没有作弊,但作弊非常有限。 考试结束了,我感觉不错。过了20多天,考试的成绩也通知下来。我得了93分。我的得分在学校是最高分,在全学区,我这个成绩也名列前茅。我们学校参加数学课考试的一共有7人,其中有三个不及格。参加语文科考试的一共有9人,不及格的有两人。 但考就考了,不及格的也照常上课,没有补考,没有工作调整,更没有辞退。我就有点纳闷了,这样的考试有什么作用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