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
正文 | 关于“忍”,随便来几句都是耳熟能详的,古《论语》有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今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都说忍耐是必修课,忍让是气度,肯定也会有异议说忍让不过是懦弱的借口。堂堂男儿怎可忍气吞声,不展男儿血性方刚?若将这“忍”看作对自我的克制与对他人的包容,倒不显得委屈。 一则出自《易经》中《易损卦》云:“君子以惩忿室欲”是说君子自己抑制愤怒,控制情欲。浓缩一字即为“忍”;二则《书》周公戒周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又曰:“不啻不敢含怒”,又曰:“宽绰其心”。这是《尚书》载周公告诫周成王说“小人怨恨你,骂你,则要加强修养,不要计较他们”,又说“不只是不敢发怒”,还说“要放宽自己的心胸。”这是极难做到的,中国人好面子,而这又是极为不尊之事,何况还是“小人”之言。然而《尚书》还是要求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要修正自己,要宽容别人。有时儒家经典之大德,博爱于今人,难以理解在它少问是非过错便归咎于己,加强自身素质。而如今很多尚且不分对错,就将错误归咎于他人。后有“曾子犯而不校”“君子矜而不争”都说君子处事谨慎,不与人争,被人欺侮,也不计较,今之难得也。下有《老子》“大直若屈,大智若愚,大辩若讷”,此句说最直的东西,看起来像是弯的;最聪明的人看起来却很笨拙;最善于辩论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木讷。这听起来看似很玄乎,不过一个“韧”字,懂得韬光养晦。又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里认为的至高的品格就想水一样,能有利于万物而不争斗。当今流行语“人狠话不多”的解读一样。 但凡能忍让者,必有大气度,必能成大事者。“出胯下”的韩信,“圯上取履”的张良,还有刘伶喝醉酒与一俗人发生冲突,那人挽起袖子,握拳冲过来,他以“鸡肋不足以当尊拳”率先服软而化解冲突。其中最为熟悉当说司马迁的故事。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得罪汉武帝被捕入狱。为完成父亲遗志,他甘受宫刑以保全性命,忍辱负重,终完成《史记》。他的忍耐并不如我们说起来这般轻松,背后要受尽多少折磨,来自外界的眼光,内心的煎熬,是莫大的痛苦。 多少古今的故事都是在告诫我们做事切勿冲动,多忍耐,但这并不代表一味地忍让,逆来顺受,任人摆布。只是切不可逞一时之气,做下悔恨之事。白居易有提到“恶言不出于口,愤言不反于出”,伤害别人的话不要说,气愤的话也不要说。就像现在生活中我们一个脾气没忍住,就对身边人说了重话气话,虽说是一时之气,可就像刀子扎在心上,就算日后复合,也会留下伤痕。因此有一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今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莫不是徒争一口气或咽不下一口气,就用法律的规范来使自己成长。 孔子诫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百行的根本是忍让为先。因此忍让只是让我们能更好地保存自身的方法,若是有人选择更为壮烈的活法未尝不可,每一个选择背后的结果总是要承担。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