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国都的变迁 |
正文 | 中国国都的变迁 陈宣章 国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将南京称为中国首都,于是,国都第一次又称“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的会聚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旧的国都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例如经济)而逐渐丧失其重要性。朝代的交替可引起国都的迁移,例如中国古代的迁都。中国历朝历代的国都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历朝国都:1.夏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后迁阳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南),又东迁商丘(今河南商丘),又迁都纶城(今河南商丘东)。2.商都亳(今河南商丘),后西迁嚣(今河南郑州),后又西亳(今河南洛阳),后又迁相(今河南安阳内黄县),后又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末迁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3.西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洛邑(今河南洛阳)。4.东周都雒阳(今河南洛阳)。春秋时期。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郑都圃田(今河南郑州)。陈都淮阳(今河南淮阳)。蔡都新蔡(今河南新蔡)。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鲁都曲阜(今山东曲阜)。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战国时期。韩都阳翟(今河南禹州),灭郑国后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燕都蓟(今北京)。赵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5.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6.新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7. 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汉末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洛阳、许昌、邺城、长安、谯号曰五都。8.三国: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陪都许昌(今河南许昌),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9.西晋都洛阳(今河南洛阳)。10.东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11.南朝——宋、齐,梁,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12.北朝——北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后迁洛阳(今河南洛阳),西魏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魏都邺(今河南安阳)。13.北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北齐都邺(今河南安阳)。14.隋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15.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李治、李哲、李旦、李隆基、李柷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16.武周都洛阳(今河南洛阳)。17.五代:后梁都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都洛阳。后晋都洛阳,后迁开封(今河南开封),后汉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后周都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18.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19.辽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迁中都(今北京)。20.西夏都兴庆(今宁夏银川)。21.金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南京(今河南开封),末迁归德(今河南商丘)。22.南宋都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迁行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23.元都大都(今北京)。24.明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后迁顺天府(今北京)。25.清初都北京(今北京)。26.民国都南京,后迁北京,最后又回到南京。27.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北京(今北京)。 从周朝到唐朝,关中地区辉煌近两千年,到唐朝开元、天宝后,关中地区一蹶不振,关键在水资源。先秦和秦汉时期,关中水资源丰富,《诗经》“十月获稻,为此春酒”,记载了关中地区的稻田。秦国建郑国渠,汉武帝建白渠、六辅渠等水利设施导致关中农民改种水稻。《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对汉武帝说,“关中俗不好种麦”。看来,当时的关中地区农田景象更像现在的长江流域,与现在的陕西简直不是一个世界。到唐玄宗时期,君臣还多次提到关中稻田,但因人口剧增,关中粮食已不能自给。唐朝皇帝被迫多次带群臣“东巡”洛阳,迎接从大运河运来的南方粮食,号称“逐粮天子”。唐德宗时期,禁卫军都被迫沿街乞讨,听说粮车抵达长安,唐德宗高兴得亲自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后经黄巢起义,五代十国时关中已失去大面积稻田。此后,许多水渠都干涸,如没有明朝引进的玉米、土豆、花生和红薯等美洲抗旱作物,陕西人口会更加稀少。 唐朝以后,关中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干旱化,其原因:1.气候变得寒冷干燥。2.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是大量养殖羊。羊是中国六畜之一,国人从史前时代就开始养羊。公元前三、四千年的甘肃马家窑遗址中,就出土了绵羊骨头;公元前1700年前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被怀疑为夏朝晚期首都)则出土了已知中国最早的山羊骨头。先秦时,中国人以吃素为主,只有过年才吃肉,更少吃羊肉。就像《论语?微子》记载的那样,如果家里来了贵客,普通人家杀只鸡就算是盛宴了。当然,那个时候野生动物比较多,老百姓如果有狩猎的特长,经常能吃到野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力提倡畜牧业。汉朝,对牛、羊、猪、鸡、狗(六畜仅缺马)五种肉类平等看待。刘邦出生时,村里曾摆羊酒宴庆贺。汉武帝时期才出现专业的养羊大户。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唐朝普通人开始以羊肉为主要肉食。街头的炙羊、蒸羊、过厅羊、羊肉面条司空见惯,各种馅饼、包子、饺子也以羊肉馅为主。贵族官员更是几乎非羊肉不吃。为保护耕牛,唐朝长期严格禁止吃牛肉;狗肉因西北游牧民族普遍抗拒而从餐桌上消失。唐朝汉人极少像汉朝人那样吃狗肉,高丽族吃狗肉还受到歧视。《旧唐书?高仙芝传》记载,高丽族大将高仙芝就曾经被顶头上司痛骂:“啖狗肠高丽奴!啖狗屎高丽奴!” 为何唐朝人青睐吃羊肉?据说“羊”字通“杨”,唐朝天下是从老杨家抢来的。因官方的政治提倡,整个社会掀起吃羊肉的热潮,可说是无羊不成宴。此趋势一直延续到宋朝。宋朝皇室祖宗家法“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肉”(即猪肉)。据官方档案,宋神宗的皇宫一年吃掉“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猪肉还不到羊肉的百分之一。《武林旧事》记载,张俊为了庆祝“镇压岳飞反革命集团”,请宋高宗赴宴,这对君臣一顿吃了片羊头、铺羊粉饭、烧羊头、烧羊肉、羊舍托胎羹、斩羊等11道羊肉菜。吃猪肉超过羊肉,还得等提倡吃猪肉的清朝,原因:1.满族人原爱养猪吃猪肉。2.清朝天下是从老朱家抢来的。“猪”字通“朱”。 北魏、北周、隋唐的文化都跟游牧民族有瓜葛,爱吃羊肉。北魏在西北地区建不少大型国营牧场,之后历代沿袭。唐玄宗开元年间,仅官方陇右牧场就有67万头羊,还有民间养羊和域外输入的进口羊。唐朝官员福利制度:亲王至二品高官每月配给羊20只,猪肉60斤;三品每月12只羊,四五品每月9只羊。官场民间的婚丧嫁娶办酒席也以羊肉为主。所以,唐代羊的数量堪称爆炸性增长。 羊,特别是山羊,善于攀爬,能喝盐碱水,环境适应能力特别强,吃草吃草叶、草根,甚至吃树皮。这样,“斩草除根”,“剥皮树死”。世界上凡是以养殖山羊为主的地区,植被都退化,出现荒漠化。事实上,对汉长城造成最大破坏的是羊蹄,甚至超过战争或沙尘暴。由于山羊的适应力强,又得到荒漠化地区居民的青睐,造成恶性循环。唐朝养羊业爆发式增长,迅速摧毁西北的生态环境,大规模沙漠化,导致唐朝再也无法复兴。唐朝以后,定都关中的政权很难一统天下,长安逐渐成为“废都”。定都河北,特别是北京的政权则取而代之,诸如辽、金、元、明、清历代。由此,《搜历史》就说“山羊吃垮了盛世大唐”。 众所周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中央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权势越来越大。此时,均田制已逐步瓦解,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战后大唐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形成。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民变,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经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历史书记载,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那么,为何有人说“山羊吃垮了盛世大唐”呢?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地气论》:“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大变也。”任何朝代的摧垮,主要都是政治经济因素。不能说“山羊吃垮了盛世大唐”,只能说“山羊引起西北生态环境的恶化”,继而引起国都的迁移。2019.1.6.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