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征服大山 |
正文 | 王振武 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嗜好。久在祁连山脚下生活惯了的我,正如陶渊明所咏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样,平生时刻梦想着要寻找一切机会饱览祖国的壮丽山川。也许是因为自我感觉体格健壮的缘故吧,尤其喜欢徒步登临,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山的高度,以期切身体验艰难攀爬中的酸甜苦辣,并在闲暇时用自己拙劣的语言文字记录个大概,借以珍藏记忆,告别遗忘,留待自身无力登山时再慢慢地咀嚼,仔细地回味。 2007年“五一”放长假,正赶上难得的晴朗天气。应肃南文友政德兄相约,决定结伴游览访问著名的“七一”冰川,于是就踏上了西去的长途汽车直达西部“钢城”嘉峪关。政德兄交友广泛,我们刚下榻宾馆便有男女朋友前来接待,首先是陪着我们观赏了新建不久的公园,然后便是设宴席热情款待,饭饱之后免不了的是你来我往的觥筹交错和酒意融融醉眼朦胧头昏脑胀的难眠之夜。 翌日凌晨用过简单的早餐后,便乘坐肃南祁丰区土地管理所的越野车上路进发了。“七一”冰川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乡祁文村的秋季牧场,距戈壁“钢城”嘉峪关市不足100公里。汽车出嘉峪关进入直达镜铁山矿区的公路,翻越土达坂、吊达坂后,在吊达坂脚下折头向南行驶,经过便道到达黄毛沟口。然后从海拔4300多米的山脚下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徒步登山,经过约两个多小时的艰难爬行,即可到达“七一”冰川。 同行的肃南朋友可以称得上是免费的导游,汽车行驶途中,他们的你一言我一语,就将“七一”冰川的概貌大体介绍了个清楚。据他们说,“七一”冰川海拔5040米,冰川总面积3。64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0米,最厚处可达120米,大约发育于前震旦亚代至晚古生代时期。关于“七一”冰川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国际故事。还是在1958年,有一批苏联地质考察专家和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地质学者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对祁连山脉的地形、地质、地貌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当年6月30日,中苏联合考察队在黑达坂一带工作时,意外发现了大面积的冰川地带。按照苏联专家的习惯和意见,地质勘察的新发现要用苏联专家的名字予以冠名。而中国专家则认为,新发现的冰川,是中苏专家共同发现的,不是某个人单独发现的,冰川又在中国境内,以苏联专家的名字冠名极不合适。但苏联专家坚持他们的意见,中国专家不得不提出异议。经双方协商后,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并建议用“七月一日”这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为冰川命名。他们的建议得到了上级的批准,故将这一美玉般漂亮的冰川命名为“七一”冰川。 他们还说,关于此处冰川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一说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闻听祁连山上有八宝,便取而采之,但在采拣过程中只采得七彩石,唯独遗漏了“七一”冰川这块美玉,才把它留在了祁连山上。另一说是文殊菩萨去西天拜佛路过祁连山时,被山上的壮丽奇景所吸引,便兴高采烈地驻足俯身饱览,不小心将随身佩戴的晶莹宝玉遗落山间,宝玉坠地后,便化作一处硕大的冰川,与祁连山相融合,年复一年地消融出奔腾不息的涓涓清流,滋润着草原和牛羊,庇荫着山脚下的苍生百姓。 传说虽然美丽感人,但耳听为虚,还是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实在得多。随着海拔的渐次高升,加之恼人的酒精作怪,两个小时的爬行真可谓举步维艰,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爬行一段山路就不得不歇脚喘气。同行的方会萍女士刚开始徒步登山就出现高山反应,面色酱紫,心跳加快,两股颤颤,不得不望冰川而兴叹。当你迈着碎步艰难地攀爬上最后一个高台地时,大面积的冰川定会让你饱览无余。从山顶到山谷,满眼的是冰天雪地,在日光的映照下散射着刺眼的白光,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的琼楼玉宇。一座座冰峰纵向排列,此起彼伏,堆银集玉,恰似九天银河下凡,大有汪洋恣肆、一泻千里、锐不可当之势。当你小心翼翼地迈步徐徐深入到冰川的断面时,扑入视野的又是另一番景象。置身于这冰清玉洁的世界,犹如置身于神工鬼斧般精心打造的艺术殿堂。只见冰岩、冰崖拔地而起,盛气凌人,如刀砍斧劈般陡峭嶙峋。洁白的冰乳顺着一束束冰锥淅淅沥沥地垂下,犹如串串珍珠链条,玲珑剔透,洁白无暇。无数蜂窝状的冰洞中,洋溢出涓涓细流,在冰崖下汇成淙淙小溪,时而有形,时而无影,时而有声,时而无音,神妙莫测。间或有两三只苍鹰翱翔雄视于蓝天、白云和冰峰之间,愈加衬托出了冰川的雄伟壮观和无极高洁。当用照相机的镜头将高而远的冰峰拉近时,又发现高大的观测架耸立于蓝天雪峰间,另有四位行人在冰峰上蹑手蹑脚地缓缓移动着脚步。真是“莫道行人早,还有早行人”。我们原本盘算着要继续向冰川的高深地带攀爬上去,企图观赏一番险远的奇景,只可惜山间气候神鬼莫测,阴晴不定,恰似小孩子的脸面,变化多端。明明是丽日晴空,陡然间便冷风飕飕,寒气逼人。刹那间,山下的茫茫黄沙滚滚袭来,冰川上空立马就罩上了一顶阴森森、灰蒙蒙的幔,几乎成了乌烟和瘴气的天下。原本洁白无瑕的冰川,骤然间就被糟蹋得灰不溜秋暗淡无光了。 既然天公不遂人愿,我等也就打消了继续攀爬的念头,只好晃动着疲惫的身躯一步一回首地沿着来路打道回府。 2001年8月,我平生第一次相逢了参团赴外学习考察的难得机遇。在苏、杭、沪一带的学习考察结束后,本应该是饱览黄山秀丽美景的好机会,怪就怪带队的头儿毫不顾念伙伴们的想法和愿望,经大家提建议极力争取的结果是,到西安再逗留两三天,让大家登一下华山。对于自己说了不算的我们,无缘饱览黄山秀色而有幸登临华山一睹奇险也就勉强了却心愿了。岂不知,到西安游览了兵马俑、华清池、捉蒋亭后,领头的又派生出了自食其言的决定,说是自由活动一天,想登华山的人自费登山,大伙儿心中虽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相约了三男两女五人同行,拖着疲惫的身子黑夜登临华山,企图在次日凌晨登上东峰一观日出壮丽奇景。于是就过早地用过晚餐后乘着公共汽车赶往华山脚下的玉泉院,排队购买门票,准备便餐,置办胶鞋,租借手电,寄存包裹。等一切准备妥当后,于当夜二十四时与同行者紧跟大队人马摩肩接踵前呼后拥说说笑笑地徒步登行。 大凡有些地理常识的人都清楚,华山东临潼关,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靠黄河与渭河,由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组成。华山海拔并不算高,仅仅约2160米,但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奇伟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素有“华山天下险”的说法。正因为它奇险峻峭,才能激发起游客们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祖国秀丽山川的壮美。因故,数千年来曾吸引了无数的勇敢探险者选择有利地形开凿石级艰辛攀爬。据记载,秦昭王时曾命工匠施钩搭梯登攀过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一条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的盛行,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奇观。如今,凡是午夜攀登华山的游客,都是沿着“华山一条路”拾级攀爬而上。是夜,我们就借着漫天星斗的弱光,倾听着山间溪水的一路欢歌,在没有一丝儿清风的闷热气氛中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徐徐前行。开始登行,山路坡度较缓,除了闷热,感觉并不吃紧,遇到歇脚休息处,便在经商老者的招徕声中顺便坐在小凳子上稍微喘口气,老者的主要目的是推销自己的饮食品,一瓶矿泉水五元钱,一根黄瓜十元钱,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是城市商店里的四五倍,不过也无可厚非,因为山高路陡,来之不易呀。老者眼看游客没有买货的意思,便在下一批游客到来之前吆喝大伙腾板凳上路。就这样走走歇歇地跟着早行人顺利跨越了青柯坪、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陡峭地带。 山间的气候真是变幻莫测,约莫凌晨三点时,瓢泼大雨从天坠落,给闷热难当的身躯浇了个爽快。过了一大阵,山雨越下越大,只穿短袖短裤的我开始觉得浑身打颤。幸好碰上了卖塑料雨披的,就顺势掏钱要了一个薄塑料雨披套在身上,算是暖和了些许。夜晚冒雨登山,只有奋力艰难爬行的份儿,根本就无暇顾及观赏佳景饱览风光了。约莫凌晨四点半钟,我们一行在饥寒交迫中算是到达北峰峰腰的休息场所,打算找地方避雨歇息。由于需要歇脚的人多,只好花了十元钞票在房子里买了一屁股大的地盘领了一张报纸衬在地上曲腿而坐,好在背后还有一张床板沿可依靠,才算是勉强能闭目打个盹。就这样委屈了近两个小时,窗外的天有了麻麻亮的迹象,一位游客出门侦探后大呼:“天晴了,雨住了!”大家都在他的惊呼声中纷纷挣扎着疲惫的身躯涌向门外想看个究竟。在微弱的晨光中,只见四周云海茫茫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忽明忽暗,五十步之外不辨东西南北。仿佛置身于虚幻缥缈的天上仙境。雨还在零星地淅沥着,山风倒不小,光腿光膀子的我照样冷得打颤,只好再套上雨披艰难爬行上山。等到老天大亮的时候,方才登上北峰峰顶。北峰海拔1614米,四面悬崖绝壁,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由几组巨石浑然拼接而成。只可惜大雾张天,到处云海茫茫,游人只能看清登山之路,至于绝壮的风景,只好挥手拜拜了。 闯过了擦耳崖,攀到了上天梯,只见一条莽莽苍苍的长岭沿着一级级台阶蜿蜒盘旋向上延伸,恰似苍龙一样匍匐在山脊上,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苍龙岭”吧。苍龙岭全长约1500米,开凿有宽仅一米的200多级石阶,而且坡度陡峭,随处可见“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警示语。幸好两边有栏杆铁链可扶持,爬行者大都手持铁链,脚蹬石阶,弓着腰向上匍匐攀登。石阶两边是深不可测的陡削沟壑,胆大者方可自如爬行,胆小者爬到如此险峻的岭脊上,还真是心惊目眩地不敢俯视。苍龙岭的尽头是“龙口”,上凸下凹,崎岖狭窄,险象环生,行人通过“龙口”,必须面向悬崖,背贴峭壁,缓慢蹭着行走方能通过。据传说,唐代的韩愈爬行到这里时,深感头晕目眩,四肢乏力不支,实在走不过去了,便趴在山崖上放声大哭,并草写了一封遗书投到岭下以期拣到着捎带给自己的亲朋,于是就留传下了笑话千古的“韩退之投书处”石刻。对我而言,石级陡峭倒是无所畏惧,只要有石阶和铁链,足可以放心大胆地攀爬,但体力渐渐不支两股战战则是深有同感,每上一个石阶都要付出艰难的努力。不过我时常认为,登山就意味着探险,探险就必定要透支体力受苦受累。况且,华山的无穷魅力就在于“奇险”二字,而攀登这苍龙岭不正是感悟华山奇险的一个最佳过程吗?尽管一路随处可见“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警示语,但谁登华山又不打算冒险饱揽华山的奇险雄姿呢? 越过龙口的顶端,就到了“五云峰”,地势算是稍稍平坦了许多。据说这里风景如画,松翠花红,色彩斑斓,每当夕阳西照,峰顶便会显现出五色云朵的壮丽奇观。但我们是在细雨大雾天登山,无论传说中有多美的风景,也与我们失之交臂,只好仰天而叹了。 从五云峰下沿着石级继续爬行,就会发现两边的铁链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黄铜长柄锁子。而且越往上攀爬,所挂的铜锁越是层层叠叠。这么多的锁子都是游客购买纷纷锁在铁链上的,并命其名为极具传奇爱情色彩的“连心锁”或“同心锁”。如果你仔细端详,定会在锈迹斑斑的铜锁上发现雕刻有“情义无价,华山作证”、“夫妻爱情,海誓山盟”、“佳偶天成,同心永结”、“幸福美满,富贵平安”等等的定亲祝福语来。仅从这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们全是美满夫妻或有情恋人将见证爱情忠贞不二的“同心锁”锁在上面的。据说她们锁上“同心锁”后还要把钥匙仍到悬崖下,昭示着恩爱夫妻永不反悔的寓意。当同心锁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时,也就距金锁关不远了。过了“单人桥”就到了号称“天下第一锁”的“金锁关”,只见关口旁安置有纯铜铸造高有一米长约二至三米的一把金锁。由于是大雾天,金锁虽不是金光灿烂,但也特别引人注目。关于夫妻在华山上共系同心锁,在民间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相传,三圣母与应试举人刘玺相爱私定终生后,惹恼了恶神哥哥二郎杨戬,杨戬将其压在西峰巨石下,而三圣母恰好佩戴有玉皇大帝所赐的护身金锁才幸免于难。刘玺金榜题名后来到华山寻找圣母。在山神、地仙的帮助下,圣母二人逃至三峰口,正碰上巡山归来的恶神杨戬。情急之下,圣母便用护身金锁把自己和刘玺的腰带同锁于路旁的铁索上,并将钥匙抛于悬崖之下,表示至死不分离的决心。因着这险峻异常的地势,凄美动人的传说,忠贞不二的爱情,后人便在这里建造关隘,因此得名。“金锁关”也就是“通天门”,是建在华山峰口的一座城楼型的石拱门,堪称是登临华山顶峰的咽喉。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只有穿过了金锁关,才能通往东、南、西、中诸峰。真的是“过了金锁关,又是一重天”,地势变得极为开阔,参天古木郁郁葱葱。站在关前回首北望,只见苍龙岭愈加奇险,而关内关外两旁的铁链上各式各样的情侣锁、平安锁悬挂得满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显得甚为壮观。而且丝丝缕缕的红绳彩线迎风摇曳,婉若游龙,不啻是关前的一道美丽风景。也许,人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才感觉到自己没有枉活一世。也只有拥有了美好的理想期盼,人生才觉得如此美好幸福和灿烂辉煌! 穿过了金锁关,继续爬行约莫380多米,即可到达中峰。中峰位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海拔2037米,是依附在东峰西侧的一座小峰。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儿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又被称为玉女峰。据史书记述,秦穆公爱女弄玉是绝世佳丽,通晓音律。偶然的一夜在梦中与华山隐士萧史笙箫和鸣,互为知音,后结为夫妻。由于她们早就厌倦了华贵而糜烂的宫廷生活,双方便乘龙跨凤来到华山之上安家落户。秦穆公一路追寻女儿,来到华山却一无所获,甚为绝望,只好在峰头建造了道舍玉女祠来纪念爱女。如今祠内供有玉女塑像一尊,其容姿端庄清丽,窈窕静姝,古朴严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凄美而感天动地的故事,中峰上的多数景观当然也就与萧史弄玉的传说大有牵连了,因此也就有了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盘等等离奇古怪的景观。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为美丽的中峰平添了神奇瑰丽的神话色彩。 走马观花地领略了神奇瑰丽的中峰,便在路标指示牌的引导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迈着重如灌了铅的双脚,艰难地向东峰移动。东峰海拔2090米,峰顶有一平台,登临而上,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凌晨观日出的最佳位置,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之被称为朝阳峰。据说,每当晴天破晓之际,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面上闪烁着万道霞光,煞是灿烂辉煌。但大为遗憾的是,连天的细雨和大雾一路伴我而行,周身环绕的除了缥缈不定的云雾,就是一级高过一级的石阶,至于千载难逢的传说中出现的奇幻而瑰丽的日出美景,更是可想而不可求的了!而在烟雾缥缈中静止挺立的杨公塔,却着实让我观了个仔细。塔身四面均有杨虎城将军亲笔书写的四颗大字,东面曰“拓迹巍峨”,南面曰“高掌远跟”,北面曰“万象森罗”,西面曰“众山之长”。有史书记载,1931年春,在陕西主政的杨虎城游览华山,下山后对游华山的壮丽奇景赞不绝口,老母亲听后对游华山也流露出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杨虎城便开始着手整修山路,在险峻处皆增加了铁索添置了护栏,秋后便陪同母亲登临华山饱览胜景。为了纪念此行,杨命令士兵在落雁峰上修建一亭,人称杨公亭,并在东峰、西峰各建一塔,人称杨公塔。撇开杨虎城建亭造塔为华山增添人文景观的壮举不提,单就他在山道险要处增加铁索添置护栏造福后人的义举,也足以令世人倾心仰慕。听人介绍,东峰上有壮丽景观数十处,诸如巨灵神掌、鹞子翻身、青龙潭、甘露池、清虚洞、八景宫、太极东元门等。但由于时间的限制、体力的不支和天气的糟糕,只好等待来日再找机会饱览吧。至于西、南二峰的胜景,唯有望峰兴叹了。 就这样满怀着数不清的遗憾开始准备下山了,但由于精神上的松驰,两脚好象钉在地上似的,每下一个石阶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迫于天色渐晚,不得不强打精神挪动沉重的躯体向山下行进。好在自己没有恐高反应,只要手抓铁链足踏石阶,下山总是比上山省力的多。对于那些有恐高症的行者而言,还真应验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俗语,由于石阶陡峭,加之心理上的恐惧,其下山的速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刚返回到北峰时,来时的同伙已走散,五人中只有三人在一起,而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招呼等待,只好顾此失彼了。不巧的是,从北峰下山时,又错走了另一条山路,而且是一条比上来的山路还要险峻陡峭的山路,沿路无穷无尽的石阶几乎是直立的,无论上山还是下山都感到很累。明知走错了,还要硬着头皮碰勇气,经过打听,从此道上山的游客说可以到达山脚下,于是只有强打精神快速下行。眼看山路越来越陡峭了,就在脑海中思索着这是不是《智取华山》电影中所说的那条险道。越走越陡峭的山路,进一步证明了自己判断的准确性。回想历史,早在1949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华山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的挣扎。人民解放军在华阴群众的帮助下,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传说,从黄甫峪攀上北峰,奇袭残匪,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沿此道下山,又是别有一番好景致。山路陡峭不说,运人的索道在半山腰频繁上下往来,一道窄长的瀑布从峰顶飞泻而下,飞珠溅玉般壮观。隆隆的松涛声和着哗哗的飞瀑声,在山谷间回肠荡气地咆哮着。偶尔还碰到野兔之类的小动物们在山路两旁起伏跳跃着,也能为过往的游客醒目提神。由于下山急切,根本就无暇仔细观赏一路的壮丽美景。等到下行到山脚下,两腿已是不听使唤地打颤瘫软,腹中早就是饥肠辘辘而且唇焦口燥的了。只好在食品摊上买了个热玉米棒子大嚼大咽地勉强充饥了事。等到上车后,只好半睡半醒地打道回府。 夜晚下榻宾馆翻阅资料,才明白我们上山爬得是“华山一条道”,而下山行得正是“智取华山道”,一夜一天在烟雨蒙蒙中攀登华山,虽然吃了一生中没有吃过的苦,经历了一生中没有经历过的艰险,但自我感觉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因为我徒步登上了华山,平生征服了华山,而且一路上领略了两条险道上别样的风景。尽管没有攀登到西、南二峰,更没有观赏到难得的日出奇景,但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尚有半称心就心满愿足了。 作者:王振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 地址:民乐县文联 邮编: 电话:0936--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