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鸟趣 |
正文 | 每有闲暇,总喜欢去贵州师大旁的相宝山的林间散步。山上树木茂密,空气清新,山间小径蜿蜒幽径,游人较少。不时有各种小鸟在林间穿梭鸣叫,给人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原来据说要修建一座相宝山公园,可是修了几条山间小径就没有下文了。每次去总会看见一些玩鸟人提着鸟笼上山。鸟笼用布蒙着,有人提着一只,有人用扁担挑着两只。优哉游哉,自得其乐。鸟笼做得都很精致。到了一块平地,他们就把鸟笼挂在树丫上,于是就坐在石桌旁,泡上茶,一边品茶,一边闲聊,一边听鸟鸣。有人一边玩鸟,一边用手搓着两只钢球。有人戏谑云:“玩球鸟,玩球鸟!”当然也有斗鸟博取彩头的。无论寒暑,他们乐此不疲。玩鸟人 自有其乐趣,谈起鸟,他们津津乐道,兴高采烈,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养的鸟,大多是画眉鸟,叫声特别清脆嘹亮。几十只鸟交错鸣叫,仿佛是一支林间晨曲。漫步其间,让人心旷神怡。世界上的鸟种类繁多,据说最小的鸟是古巴的吸蜜蜂鸟,最大的鸟是鸵鸟,羽毛最长的鸟是天堂大丽鸟,而寿命最长的是大型鹦鹉,可以活100年左右。历代咏鸟的诗人也特别多,他们通过咏鸟寄托其情怀。南朝·梁刘孝绰《赋得始归雁》诗:“ 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差池高复下,欲向龙门飞。”后两句写出归雁欢喜雀跃的心情,是难得的佳句。南朝·无名氏《黄鹄曲》:“黄鹄 参天飞,半道还哀鸣。三年失群侣,生离伤人情。”黄鹄就是天鹅,三四句喻写人失侣生离之悲。唐代薛涛《池上双凫》云:“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朝暮日,同心莲叶间。”凫就是野鸭。此诗写凫在池中双栖共飞的情景,及将雏同乐的回忆,寄托了诗人对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元·程钜夫《睡凫图》:“红蓼不禁霜,双凫梦正长。世人那得似,江海永难忘。”两凫相依睡秋江,是我国历代绘画的传统题材,文人画家们往往用以表现一种夫妻恩爱,自得其乐,忘怀世情、超然物外的境界。唐·吴融《鸳鸯》:”翠翘红颈覆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此诗赞美鸳鸯比翼双飞、生死不渝,并用黄鹄单飞作反衬,强化了诗的题旨。鸳鸯是我国著名的观赏水禽,古籍中多有记载。文学作品中,往往把鸳鸯作为美好爱情的象征。但是,科学考察表明,鸳鸯并不是一方死去另一方则从此独居甚至殉情,而是不久就会忘记旧情,另寻新欢了。唐·钱起《戏鸥》:“乍依菱蔓聚,尽向芦花灭。更喜好风来,数片翻晴雪。”这首小诗,写一群江鸥翻飞戏逐的姿影,极其生动而富于情趣。元·宋无《海鸥》:“群飞独宿水中央,逐浪逐波羽半伤。莫去西湖花里睡,芰荷翻雨打鸳鸯。”诗人同情在波翻浪涌中飞翔息宿的海鸥,但却不希望它们到波平如镜,荷花盛开的西湖里去,担心它们会扰乱鸳鸯宁静的生活。相形之下,诗人更偏爱鸳鸯。唐·白居易《白鹭》:“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诗人四十正当壮年,因为愁多而白了头发。可是,成双成对、闲立水边的白鹭,并没有忧愁,怎么也白了头呢?问得幽默。问得风趣,而又有些伤感。这就是“移情于物”、“以物衬情”,体现了咏物诗的特点。宋·范成大《题鹭图》:“昨夜新霜冷钓矶,绿荷消瘦碧芦肥。一江秋色无人问,尽属风标两雪衣。”秋江美景,非一般俗人凡鸟所能欣赏,只有亭亭白鹭才能领略这一美景。宋·文同《鹳》:“常恶静时凫鹜,不惊饱处虾鱼。与我闲正相似,问尔乐复何如?”诗人笔下的鹳完全是一副知足常乐、悠然自得的风度。诗人寄情于鸟,借物咏怀,物我交融,颇有些怡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意味。南朝·陈 阴鏗《咏鹤》:“依池屡独舞,对影或孤鸣。乍动轩墀步,时转入琴声。”丹顶鹤以体型秀丽、舞步轻盈、鸣声嘹亮而引人入胜。此小诗四句,尺水兴波,跌宕多姿,是对鹤的出色描绘,可谓极妍尽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鹤的怜爱之情。唐·戴叔伦《松鹤》:“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这首五绝吟咏了独鹤爱清幽的高洁情趣。丹顶鹤的寿命较长,人们历来将她与青松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有“鹤寿松龄”、松鹤延年“的说法。其实,丹顶鹤一般生活在水沼湖泽之处,雨松柏无缘。将他们相提并论,入诗入画,只是文艺家的艺术想象。宋·谢迈《鸣鸠》:“云阴解尽却残晖,屋上鸣鸠焕妇归。不见池塘烟雨里,鸳鸯相并浴红衣。”在古人眼里,斑鸠是一种缺情少义的鸟。雄鸠天阴时就逐其匹,天晴时又唤妇归。诗人在此以鸳鸯风雨之中仍然相亲相守为反衬,指斥了鸣鸠的薄情寡义。元·朱德润《牡丹鹁鸽图》:“深院朱阑覆锦裀,百花开后牡丹春。粉毛双鸽多训狎,对浴金盆不避人。”鹁鸽就是鸽子。前两句咏画中牡丹,后两句咏鸽,两物相映,红花白鸽,花愈显其鲜艳夺目,鸽愈见其洁白可爱。唐·罗邺《放鹧鸪》:“好依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花时迁客伤别离,莫向相思树上啼。”诗人选取放飞鹧鸪的特定场面,又以嘱咐鹧鸪的口气来映衬自己迁客的感伤情怀,值得玩味。唐·李郢《孔雀》:“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丝竹惯听时独舞,楼台初上欲孤飞。刺桐花谢芳草歇,南国同巢应望归。”此诗赞美春天孔雀的羽色形态,并对它远离故土表示深深的同情。第二联写孔雀的珍奇美丽,是历来传颂的佳句。唐·张孝标《鹰》:“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会使老拳供口腹,莫辞亲手啖腥臊。穿云自怪身如电,杀兔谁知爪胜刀。可惜忍饥寒日暮,向人掐断碧丝绦。”这是一首苍鹰的囚歌。首尾四句写它不甘被囚的情态,中间两联写苍鹰往日的雄风,对其不能一展宏图表示深深的惋惜和同情。唐·韦应物《鸢夺巢》:“野鹊野鹊巢林梢,鸱鸢恃力夺鹊巢。吞鹊之肝啄鹊脑,窃食偷居还自保。凤凰五色百鸟尊,知鸢为害何不言?霜鹯野鹞得残肉,同啄膻腥不肯逐。可怜百鸟纷纵横,虽有深林何处宿!”鸢就是俗称的老鹰。此诗描述了鸟中霸王鸢弱肉强食、残害野鹊的行径,表达了诗人对鸟族中弱小者的怜悯之情;也对“身为百鸟尊”的凤凰知鸢为害而不闻不问,对鹯鹞之类贪图残肉而不去解难护弱表示愤慨。其实,侵占喜鹊和乌鸦巢产卵的猛禽是红脚隼,而鸢没有这种营巢习性。古人将二者混为一谈,使鸢受了不白之冤。元·袁易《白海青》:“渺渺东冥刷羽翰,乍随天马万人观。孤飞雪点青云破,一击秋生玉宇宽。赐予岂将追雁鹅,驱除直欲辨枭鸾。江南明月难同色,梦想瑶阶白露清。”白海青,白色的海东青,雕的一种,产于黑龙江下游及附近海岛。是一种名贵的狩猎猛禽。此诗是诗人随御驾观看海东青狩猎时写下的。其中“孤飞”一联描写鹰击长空的视觉形象及其给观者的感受,极为精彩传神。唐·白居易《双鹦鹉》:“绿衣整顿双栖起,红嘴分明对语时。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音参差。鄭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若称白家鹦鹉鸟,笼中兼合解吟诗。”此诗描绘了自家养的鹦鹉聪颖而神奇。唐·顾况《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崹血动人悲。若教恨魂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此诗风趣而机智,对杜宇化鹃的传说提出了质疑:如果冤魂能化为鸟的话,恐怕子规都会无处栖息了吧?子规即杜鹃,其实杜鹃啼血是古人因为其“赤口”而产生的联想。这种鸟其实是极其蛮横恶劣的。其“生子百鸟巢”,不仅让他鸟喂其子,而且毁人鸟蛋。晋·傅玄《啄木》:“啄木高翔喈喈鸣,飘摇林薄著桑槐。便缘树间喙如錐,嘤喔嘤喔声正悲。专为万物作倡俳。当此之时,乐不可回。”啄木鸟没有美丽的羽毛和动人的歌喉,但从远古时代起就引起人类的重视。此诗表明,在晋代人们就对它形态、习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它那奇特有趣的攀行姿态,犹如艺人独出心裁的滑稽表演,令诗人一饱眼福,乐不可支。南朝·梁 萧纲《双炎诗》:“双燕有雌雄,照日两差池。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桂栋本曾宿,虹梁早自窥。愿得长如此,无令双燕离。”此诗以欢快流畅的笔调赞美了双燕相逐相随,衔花捕蝶,宿栋窥梁的爱情生活,并真诚祝愿它们相亲相爱,永不分离。燕子的爱情是专一的,一旦钟情,结为配偶,就不再另求他欢,这就是历代诗人叹羡的“双飞燕”。以至于后来人们用它们来比喻恩爱夫妻,名之曰“燕侣”。明·张以宁《题画白头翁》:“日暖花开海上洲,飞来青鸟话闲愁。三生莫为多情煞,惹得春风白了头。白头翁体羽灰绿,后头有显著白班。因而诗人便想象它本是仙界的青鸟,只因多情善感,迷恋春风,以至于白了头。想象神奇美丽,在咏白头翁诗中别具一格。唐·武元衡《春晓闻莺》:”寂寂兰台晓梦惊,绿林残月思孤莺。犹疑蜀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啭声。“莺就是黄鹂。此诗气氛渲染浓郁:兰台梦深,孤莺啼啭;睁眼一看,绿林残月,何其清冷孤寂。在此氛围里,把声声啼晓的春莺,比着啼血的杜鹃。想象丰富,情丝绵绵,情景融合,结尾处把莺啼比着冤魂万啭及其自然。此诗一出,即深为时人叹赏,和者众多,成为一段文坛佳话。宋·周敦颐《鸲鹆》:”舌调鹦鹉实堪夸,醉舞令人笑语哗。乱噪林头朝日上,载归牛背夕阳斜。铁衣一色应无杂,星眼双明自不花。学得巧言谁不爱,客来又唤仆传茶。“鸲鹆,俗称八哥。此诗状写鸲鹆的生活情态,笔触细腻,融入浓烈的主观情感,达到了物我相契的境界,趣味盎然。鸲鹆毛色乌黑,没有什么观赏价值,但却因其极善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和简单的人言而成为名贵的笼鸟之一。元·郭翼《禽言》:”秦吉了,秦吉了,人言汝是能言鸟。嘲啁嘴舌长,卖弄言语巧。野人张罗在树梢。富贵一落樊中羁,不如两翅盘天喜。“秦吉了就是鹩哥。因自恃聪明,卖弄巧言而被人网罗,充作玩赏之物。诗人告诫它:陷身樊笼,纵然富贵,终不如盘旋云天,任意翱翔自由自在。唐·韩溉《鹊》:“才见离巢羽翼开,尽能轻扬出尘埃。人间树好纷纷占,天上桥成草草回。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若叫颜色如霜雪,应与清平作瑞来。”这首七律描述了喜鹊架桥、报喜、呈瑞的种种传闻。明·解缙《题孤鸦图》:“栖迟顾影自堪怜,肯逐群飞噪野田。海色曈昽朝雨歇,又随红日上青天。”画中的乌鸦寄托了诗人独到的意趣: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而不愿追随群雀,觅食田野。一旦雨过天晴,时来运转,直上云天。借咏乌抒写胸襟,别出心裁,不同凡响。宋·欧阳修《画眉》:“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鸣叫声清圆嘹亮,悦耳动听,自古是名贵的笼鸟。最早对画眉的啼啭习性作出描绘的则是欧阳修的这首《画眉鸟》。明·谢承举《题相思鸟图》:“俱飞并逐绮园春,互语相思字字真。啼到苦心声莫放,绿窗惊起病春人。”这首绝句以鸟的欢乐,反衬病春人的痛苦。相思鸟喜雌雄成对活动,鸣声若银铃金钟,清脆悦耳。它是一种相亲相爱、情深意长的小鸟。传说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就会不思饮食,忧郁而死。元·萨都剌《白翎雀》:“凄凄幽雀双白翎,飞飞只傍乌桓城。平沙无树巢弗营,雌雄为乐相和鸣。君不见旧日轻盈舞紫燕,鸳鸯锁老昭阳殿。风暄芍药春可怜,露冷芙蓉秋莫怨。”白翎雀就是百灵鸟。它是驰名中外的鸣禽,其声清脆嘹亮而又婉转多变,素有“草原歌手”的美称。此尽情地赞美了草原上百灵鸟雌雄和鸣、共度春秋的欢乐生活。宋·杨万里《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梅花寒雀不须摹,日影描窗作画图。寒雀解飞花解语,君看此画古今无。”一只麻雀飞落梅梢,冬日的阳光仿佛是独具慧眼的画师,将这花鸟描摹在窗纸上。其时寒雀飞动,梅影零乱,构成一幅妙绝古今的天然图画。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