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傍水而居的村庄 |
正文 | 从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和庄子“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来看,这个村庄确实同时融合了美学和哲学这两方面的共性。 村庄就在白果树电站的不远处,静卧在绵亘起伏的浅淡山影中。二三十户人家,不大,在临河的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散开。时是春日,白果河经过电站的拦截改变它的速度,变得温驯撩人,有种任人摆布的感觉,缓缓地从村庄的脚下穿过。草垛的墙头内有艳艳的桃花羞答答地伸出半掩的枝头,点点新绿的树梢有清脆的雀儿在跳跃,一头牛在不远的河滩上啃食春草……,小桥流水、翠竹成荫、沙洲纵横、野舟搁浅、鸡犬相闻,所有这些,构织了一幅世外桃园般的田园山水画,深幽清澈的河水,像一条翡翠色的项链,紧紧贴住村庄的斜面,缓缓穿过。 村庄的房子还没有从古朴的影子中蜕变出来,虽然一些砖混结构的平房给原本如江南水乡的村落涂抹一点不伦不类的颜色,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村庄古朴幽美的格调,反倒更能彰显村庄的富有和殷实。新近修建的房屋全部继承了土家民居的传统特色,水泥浇铸的柱子托举房子的半边结构,在建筑风格上完全与土家吊脚楼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 到村庄需要涉水而过,水位最深的地方有一座7米多长用木板搭起的小桥,其余的地方淌水而过也打湿不了鞋。人们背着东西走在桥上如履平地,一点也看不出慌乱和紧张,神情悠然自得,如果你时间不紧,还可以坐小船过河,船是有些岁月的,船篷已旧,顶上有修补的痕迹,船帮也破,下面是一张旧渔网,船舷有些地方开始长青苔,木制的船桨横在船尾,被岁月打磨的很是光滑,见证着日子的悠长。渡船就这样静静地停泊在野渡口,无忧无虑地蹉跎岁月,供一些年幼的顽童在上面打发简单快乐的日子。 村庄是有些历史的,进村的石朝门完全可以说明一切,朝门很是古老,建于康熙年间,横梁上镂空雕刻着几条活灵活现的龙,柱子的两边,按照古代神位排列的方式雕刻有两个门神,门神的头部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不知被谁损坏,从剩下的轮廓依稀可以窥见工匠雕刻功力。石门两边的柱子上,有两幅对联,上联是:宋代恩崇采石湘内钟铃远;下联:清时泽焕思唐府属明烟常。下有碑文记载,但字迹已经脱落,依稀可见“皇上御拯之二十又六年”等字样。关于这幅对联的撰写时间、或者其中隐含的某个信息,人们已经没有刻意地挖掘和注意,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到底有多久的历史。听村上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最早是一个杨姓的弟兄俩挑着担子来的,在一块临河边向阳的坡下搭了间草棚子住了下来,老大生了二个儿子,老二是四个……村中青灰色砖瓦大门前的那棵老槐树和河边的斑竹林就是那时栽下的。先祖最初在那里落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棵树长得已经三、四围粗了,枝叶浓郁繁茂,一些枝条已经垂到河里,远远看去,像把小河与村庄连接起来,走近看,树干上有的地方没了树皮,就像一个硬汉裸露着臂膀,扛着一把张开的巨伞,庇荫着生活在这里的子子孙孙。村庄家族间的庭院都有旁门相通,从这间房随便走进一家,可以穿堂跨门地连过好几户,然后到了村东或村西的另处。乡亲彼此互不设防,邻里融洽。忙碌了一天的邻居们则安闲地享受着春夏秋冬的清爽,三三两两地围坐在谁家的大门前,谈论起村庄外的旧事新闻,还有老辈流传下来的仙怪传说。有哪个孩子偶尔跑来听上一段,……上山砍柴的小伙子杀了恶兽,救了什么弱小动物,因此得了俊俏媳妇或是金银财宝,从此过上了富足生活等等,故事虽是老套,但反映着村民祖祖辈辈遗存的善良、勤劳、淳朴的生活追求和对幸福的理解。 最让人信服这个村子年代久远的见证是,这里在康熙年间曾经出了一名姓杨的进士,衣锦还乡修造了祠堂和文昌阁,据说还得到了皇上的御赠题词。现在,祠堂和文昌阁早已经被毁,部分残留的石柱子、墩子都还在。这与在村门石朝门上那幅对联无形中存在某种相吻合的符号,那幅对联的落款记录的“皇上御拯之二十又六年……”这样的字迹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繁华完全有案可稽。 在离白果河不远的庙书坝,曾经两岸村民互通往来繁极一时的渡口依然可见,斑驳渡口褪尽铅华,静静站在河边,听远古的吆喝声。 时光匆匆,在记忆深处,一直有许多关于村庄的暖色的构图。许多年过去,我依然在梦里寻找,寻找精神的乌托邦、理想的桃花源、梦中的香格里拉,而更多更实际的便是一个个生息繁衍的村寨田园,它们以母亲的名义不断地接纳回归的孩子们,尽管这只是暂时的驿站,却足以慰藉短暂的人生。而不是江南水乡里周庄或是同里脂粉味浓郁得让人无法抵达的梦里水乡。 傍水而居的村庄来不及设防就从记忆中撞来,和我寻找的村庄一样,带着水质的梦,永远在心的暗河里流淌。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