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明的回归 |
正文 | 原始社会的自然文明,在因为有了人私欲的对立之后,开始向部落的渔猎文明递进。随后又转变成游牧文明,继而向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过度和靠拢。这是人类几千年发展中走过的路,西方人也许凭借的是宗教的维系和支撑,而中国人走得却是一条儒家教化的文明之路。 自然文明,或许在人之初,是一种荒昧和野蛮的文明。当对立和私欲,让人不再甘心地接受昔日的自然文明时,那些蒙昧、野蛮、无序的落后,便成了执掌者改革的理由了。于是自然的文明,终于不被人适应,而被丢弃。于是或以部落或国家形态出现的社会开始在渔猎、游牧、农耕、商业的文明中走向了今日。 人类的发展,在起初是把人的文明推向了更高层。可事物的发展,总得有个始终的过程。当一个人,在既定的目标下走向前方,你或许可以推算出你的下一步。可是你的终极目标和归宿又在什么地方。我们不可能只是为了走路而行走。因为对于真正的行者而言,他应该如同围棋的高手,可以在现有的局势下,看到三五步之后,更或者是终极的目标。若干年后,我们走到了一个更高地层面上,突然发现下一步却不知该怎么走了。因为若继续前行,我们便会回到当初的起点上。这并不是你迷了路,而是地球赋予行者的意义。 起点亦是终点,而终点亦是起点。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圆的规律。当我们在经历了游牧、农耕、商业的文明之后,却突然发现无路可走了。因为商业已把社会的文明推向了至高点,再走就是一种回落。这是抛物线的道理,也是自然的道理。文明需要一种回归,一种把圆转了一圈的回归,一种落叶归根的回归。因为文明在至高点上,开始充斥着一种被扭曲的蒙昧、野蛮、无序的纷争,只是因为人的私欲在无限期膨胀。也许回归是万物的自然规律。古人在农耕文明的冷兵器时代,寻找返璞归真的真谛。 在如今这个集科技、商品、文化为一体的时代里,人们也一直在寻找心灵深处的文明。文明是一种万物的和谐,而不是一种物质极度膨胀的迷乱和不安。也许人的价值和聪明,已在这个时代得到全能的诠释。只是这种诠释有些狭隘,因为它的一切出发点是以人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以万物的自然核心为前提。忽略了自然的规律,只是尽可能地想把自然界的万物化为资源。一种现有的占有欲,更加滋长了下一步更大的贪欲。所谓的文明只是用在掘取的手段上,而维护自然法则的文明,往往却只是一种滞后的口号文明。所以对于自然的文明而言,不在于人迹所至的地方,恰巧却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人迹所至的地方,只有欲望的膨胀、占有地纷争、享受地迷乱。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因为正因为没有了人的介入、没有了人的参与,而宁静与和谐。 这里的万物只在自然的法则里运行。虽然也有强虏弱食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却是宁静与和谐的。因为它们只是自然构建生物链的一部分。如果不存在外力的干涉,它们将是永生的文明。人来了,带来了他们认为的归属感,也带来了他们的占有欲。他们用他们自认为高明的文明,在侵蚀着自然的文明。可他们在远征的时候,却也改变了自己的文明。这就如同余秋雨在《千年一叹》里剖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三大古国毁灭的原因(远征的胜利,一定伴随着文化奴役,这对被奴役的文化是一种毁灭性的摧残。而胜利者的文化也未必胜利,因为它突然成了奴役别人的武器和工具,必须加注大量非文明的内容,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其实这种道理,在电影《阿凡达》里就能读到。 文明的回归,在我看来,不一定是从蒙昧、野蛮的境地上升到人和欲的极限。人和欲的极限,尽管具有物质的高度发达,科技的高瞻远睹,可这一切毕竟是凌驾在商业文明的基础上。在世间抛物线的规律中,最高点总是在向最底点处回归。人类所经历和拥有的文明也不例外。当城市汇聚了所有的文明在一起的时候,也伴随着另一个层面的蒙昧和野蛮崛起。城市的富足、城市的纷争、城市的人欲,在吸引人的同时,也在诱惑人。回归农村的宁静,回归自然的平和,成了不止一个国家人的选择。如果说城市是一个擂台的话,人们只在这儿竞技,而习武往往只在田园的沉寂中。让心灵找到归宿,大概只有那恬静的自然能够做到。让人找到心灵的宁静,大概只有去重新体味那不曾沾染的蒙昧和野蛮的自然文明。这是一种自然回归的规律,也是一种文明回归的必然。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