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且喜春雨润民心 |
正文 | 渴盼已久的春雨降临时,人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顺手一查,不单是崤函大地,全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洋洋洒洒地飘起了春雨。这对于冬小麦产区持续多日的旱情,无疑是极大的缓解。 黄昏的时候,雨仍下着,撑一把伞,到郊区散步。广袤的田野上,春雨淅淅,烟霭迷离,清凉湿润的气息直透肺叶,沁人心脾,让人不禁想起屈子“东风飘兮神灵雨”的佳句。原野上一派淳厚的宁静,静得甚至能够听到麦苗贪婪吸水的声音。我想,此刻,庄稼人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他们或许正围坐在餐桌旁,愉快地合计着雨后的农事呢。 在这样持续干旱的早春时节,再没有比一场畅快淋漓的春雨,更能滋润民心的了。哪怕是像今天这样的姗姗来迟,都一样令人振奋。春雨岂止贵如油,简直胜过琼浆玉液,甚至可以说是牵动我们民族心弦的大事。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想。从历史上看,华夏民族整体上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民族。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小麦是关乎普通百姓身家性命的主食之一。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熏染,几千年与旱魃抗争的经验教训,使中国人对春雨有着极为特殊复杂的感情。 无论是土里刨食的庄稼人,还是心系苍生的文人骚客,抑或是励精图治的统治者,都不会对春雨无动于衷。《诗经·国风·鄘风》有云:“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颂扬的是秉心塞渊的卫文公春雨后早早劝课农桑的情景。杜工部在成都喜逢春雨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千古妙语;苏东坡在扶风志喜有《喜雨亭记》,其云:“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将官民喜雨之情描述得淋漓尽致。久旱逢春霖固然令人欣喜若狂,但这雨若半年、数载未降,则是另一番情景了。想想郭沫若先生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援引的马懋才关于陕西旱灾的记述,至今仍毛骨悚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春雨,记录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欣喜与苦难。沥沥春雨今又是,所幸早已换了人间。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潮流中,各项农田水利设施持续改善,全国各地应对旱情的能力不断增强,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从根本上扭转,但回首历史,直面现实,我们仍感觉不到轻松。从全国小麦主产区的春旱不难看出,广大农村离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多远。 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惠农支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更美的甘霖洒落华夏,滋润民心!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