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样横刀两样情 |
正文 | “化用”也称“借用”、“套用”,是作者巧妙地借用前人的句子并加以艺术改造,从而达到语言的创新与思想的升华,也是诗词创作的常用手法。譬如谭嗣同《狱中题壁》中“我自横刀向天笑”之句,就是化用一位晚晴文人的诗句,但由于二人道德操守的不同,所体现的思想境界却有云泥之别。 这位在谭嗣同之前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的人就是苗沛霖,字雨三,生于嘉庆年间,安徽凤台武家集的一介寒士,以做塾师糊口,力图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但直到三十岁才考上秀才,生活上依然贫困潦倒。对贫困生活的怨愤,对荣华富贵的渴求,极大地扭曲了苗沛霖的人格,于是他写下《秋霄独坐》一诗自述心志,其尾联云:“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前一句颇有几分英雄气概,但紧接着的一句却令豪气顿失。他把自己的不得志归结为读书太多,他之所以“横刀向天”,挑战命运,只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 当太平军、捻军在黄淮大地上风起云涌之际,苗沛霖感到实现个人富贵梦的机会到了,他打着“抵御捻军,保卫族里”的幌子骗取信任,举办地方团练,发展个人势力,数年间便扩展至十余万人马,控制凤台周围数十州县,割据称雄。由于早年身处社会底层,他对清廷的腐朽统治有较深的认识,但他接受的封建正统教育,又使他视农民起义为仇雠。 纵观苗沛霖的一生,从表面上看,他在清廷与太平军、捻军两大阵营中立场不定,反复无常,三次起义,两次降清。尤其是他的第二次暗中投敌,使太平天国沃王、捻军首领张乐行险些全军覆没,并设计诱捕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等干将,使起义力量蒙受重大损失。但实际上,这又统一于苗沛霖的极端利己策略。在太平天国方面,他被封为“奏王”。在清廷方面,被封为四川川北道加布政使,督办淮北团练,官居二品,并于英法联军入京,咸丰帝出逃之际,向风雨飘摇中的清廷发难,僭号称王。在太平天国起义即将进入尾声时,自知罪孽深重的苗沛霖第三次举旗反清,最终落得个兵败身亡的可耻下场。在苗沛霖化为尘埃后的第35个年头,一位青年志士在狱中赋诗时化用了他的句子,但他接下来的一句,却是光照千古的“去留肝胆两昆仑”! 所以说,苗沛霖和谭嗣同,虽然都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语,但一个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流氓,一个是青史流芳的维新志士;一个是为了攫取个人私利不择手段,一个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慷慨赴死;前者流露的是追求富贵荣华的狭隘之气,后者抒发的是舍身报国的伟大情怀;前者的诗作早已湮没在故纸堆里,后者的诗句成为有清一代为数不多的绝唱之一。谭嗣同的化用,也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继续探索民族独立、祖国富强之路。 真可谓一样横刀两样情!个中情由,实在令人嗟叹,发人深思。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