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整理父亲诗稿的感悟 |
正文 | 父亲离开已经半年多了,我整理诗稿也进行了数月。 2010年12月17日上午,家父去世前38天,已决定卧床的父亲示意要看他写的诗稿。我马上把他书桌上的一沓诗稿拿给他,他看了几眼后示意还要,我即刻把在书桌上的所有诗稿都拿来。父亲有些吃力的看了看,说:“就是这些。”少顷,他对我说:“你看看。”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他知道已没有力气和时间去完成他的愿望,让我帮他整理。“我整理一下,”我抬手指了指电脑。“可以在网上发表。”他点点头。又倾,父亲说:“起个名字,叫百年百首。”我找来他的《百年百首》给他看。“已经有了。叫‘百年百首(二)’吧。”他说:“行。”随后,我在纸上写出“百年百首(二)”,拿给父亲看。父亲再次说,行。过一会,他又说:“你先看,在里面选,不是全部。然后再给孩子看。她认为没问题,在她办的网上发表。”我说:“现在没有限制了。”他说:“不是。要选好的,不要让人家说不好。”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拿出来的一定要是好作品。 我是在父亲去世后次月开始阅读父亲的诗稿。对我来说,这是个艰巨的工作。一是我不懂书法,连一个法帖都没有认真读过;二则我虽喜欢文字,也写过一些现代文,但对古体诗知之甚少。刚开始,我像看天书一样,读父亲交给我的用毛笔行草体写就,多达180多首的诗稿。为识别,我将不识的字抄录下来,然后查《草书汇》和汉语字典,逐一识别,形成了一个小字典。经过努力,两个月后,我可以识别诗稿中95%的字了。此后,我开始编辑诗稿,在电脑里敲打目录、楷书对照文字和注释。 在汉字书写衍化过程中,民间流行的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写法逐渐统一,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那便是章草,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今草,成为一种独特的汉字。狭义的草书是指章草和今草,全部认识需要长时间研读。随着汉字书写工具的进化,毛笔已淡出大众,在毛笔字成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的现代社会,能熟练、规范书写草书者不多。 约定俗成的草法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为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 为识别、解读父亲的诗稿,我找到二位书画爱好者(我不愿用书画家这样的词汇,因为现在的“家”太多了)。其中一位60多岁的老朋友说,现在的书法家能达到“书匠”就不错了,其作品都是抄录名人诗词之类,能作诗并创作出诗书合一作品的凤毛麟角。很少人具有老先生的诗书功力。他还说,老爷子的书法遵循法度,自成一家,诗文用辞考究,意境深邃,非我辈能及。不识,说明我们学养浅薄,还需学习。网友——曲径通幽给我很大帮助。她认真阅读诗稿,其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深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谢谢! 父亲在诗中多次写到老家和童年。 “家院青州出东廓,松林桃园魁杨左, 虹桥蹬下石板路,云门山右卧佛阁。” “忆昔西窗杏熟黄,石案伴兄煎饼香。” 父亲生前很少提及童年。记得在他90岁寿辰时,对一外孙女讲到老家情景和他小时候上学的事。这些,我是第一次听到。父亲在诗中常常怀旧,想老家,想亲人。读父亲这样的诗,我常有一丝淡淡的酸楚。 父亲的诗中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 寿语 人生天命予,寿比百年享, 勤奋有为短,碌碌无事长, 皇儿呼万岁,耕夫夺夕阳。 这是一位历经近百年人生沧桑阅历的知识老人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父亲交给我的不仅仅是任务,更是鞭策。她促我不断学习。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