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柳笛声声
正文

前记:这几日在党校学习,每天路过白河,看到两岸柳丝翩翩,缠绵起许多童趣,最忆是童年的柳笛…… 信步走在白河畔,碧水悠悠柳含烟。

一抹薄薄的雨烟,将大自然揽进了神话……

柳丝轻扬,低低倾诉着往日的恋曲。

是谁在萧瑟的冬天,点燃了一蓬希望,将人们的心野吹绿了?——是三月的春光!

我听见黄鹂鸣叫着躲进柳丝间;

我瞥见燕儿翩然灵巧的身影掠剪着雨雾。

你看那三月的春花,总是开在最美的枝头。

你听那泉水叮咚,那是歌者踏响春的节拍,响起在三月的晨昏后。

是谁舞起了水袖,用那如镰的月牙,将一地春光收割?

三月,柳枝抽出了新芽。我是岁月的歌者,狂奔在三月的堤岸,在那最美的柳荫下,折一段柳枝,弄一曲笛音,在最美的午后,让柳笛响彻云霄,吹开了三月的绚烂。

春日的雨后,草际也带着露珠,扯天扯地的雨幕将一切遮掩;

一起遮掩的,还有我对童年浓浓的怀念……

家乡的春天是美的,春天里最美的还是柳笛声。我的老家也有一条河,在我童年生长的土地上蜿蜒穿过,如同大地的血脉,广布开来,滋润着那片黑色的土地。家乡最多的树是柳树,柳树喜水又耐碱,河沟边、道路旁、房前屋后到处是柳树。

家乡的春天来得正当时,春风把裁出的嫩绿的柳叶挂在柳枝上时,田野、村庄就被这一抹新绿妆点得生机盎然。几场春雨过后,柳树换上了翠绿色的新装,秧苗也染绿了田地。家乡的春天多风,时而料峭,时而柔和,捉摸不定。有“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的谚语,柳枝在春风中飘荡着,风细柳枝斜,柳絮在春风中飞舞着,像洁白的雪花。

春天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被禁锢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脱去了厚重的冬装,尽情地在田野里玩耍着,那份快乐更是在“嘟嘟”、“嘀嘀”的柳笛声中相互传递着。

我儿时的乡村,孩子们是不敢奢望有玩具的,柳笛便是孩子们春天里最好的玩伴。做柳笛是孩子们最擅长的,猴子般攀爬上树,选中可意的枝条折下来,去掉根梢,用两只手轻轻地逆向扭动,把枝条的树皮扭松后抽出里面白色的木质,再把树皮管剪成两三寸长,在一头用指甲掐去一截绿色的外皮做成吹的嘴,每当这时候,我们总会边掐边念叨:“喇叭喇叭吱吱哇,不响了再掐掐”,说来也怪,这么一来,柳笛果然就能吹出音色各异的曲调来。做柳笛的枝条粗细不同,柳笛的声音也不同,细柳条做成的柳笛声音清脆高亢,粗柳条做成的柳笛声音低沉厚闷。

手巧的父亲,还会把柳笛做得更长些,在柳笛上开出像笛子一样的孔,能吹出简单的高高低低的韵律,这成了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不管是做怎样的柳笛,喜滋滋一番忙碌后,村子里到处都响起了吱哩哇啦的柳笛声,可谓变化多腔。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往往是站在河两岸,可了劲地吹,直吹到爹娘喊着回家吃饭才罢休。有时候,就是大人们也会在忙碌之余随手做枝柳笛,吹上几声以示对春天的喜爱。

几声欢笑,让我的身心又回到了当下,河畔有两个孩子像出笼的小鹿,在金黄的油菜花间四下里奔跑着,捉完了蝴蝶,又去摘紫色的泡桐花,把小喇叭一样的泡桐花套在柳笛上,柳笛又变成了一支小号角。

文人雅士钟爱柳树,赋予柳树很多美好的寓意,男人的俊美是“濯濯如春月柳”,女人的俏丽是“柳叶弯眉樱桃口”,最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家乡人喜爱柳树,不单是因为这些美好的寓意,更在于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它的实用性。清明前夕,人们会折下带有叶子的柳条,捆成一捆,悬在房檐下风干了,等到夏天来临时,泡茶喝,清热去火利尿。

八岁那一年,我选了个小拇指粗的柳条,做出一个柳笛,有一尺来长,吹起来声调低沉,呜呜的像在呜咽。那是我为英年早逝的父亲奏起的安魂曲。此后,我来到了城市,尽管白河岸边有不少柳树,但那是不许随便折的,我自此再也没做过柳笛,也没吹过,因为那多多少少都会让我想起故乡,想起我那才华横溢的父亲……

现在又是春季,白河两岸已经绿柳成行,我很想选一根又细又长的柳条做一支柳笛——不!要多截几段,尽量多做几支,吹奏着,送给每一个微笑着向我走来的人。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