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夏津黄河遗迹探幽境
正文

文/ 孔祥鲁

大禹劈开三门峡,黄河之水从人门、神门、鬼门狂奔东流,从此这条黄龙就在神州大地上奔腾不息;

大诗人李白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诗句,黄河之水从天而降、起狂澜、掀狂飙、摧枯拉朽、气势如虹奔腾而去;

那么,问题来了:黄河狂奔、奔腾了以后会留下什么?

夏津人一定会告诉你,会留下一道不可磨灭的黄河遗迹,是黄沙的世界、狂风的天堂。

自古黄河身无定所,黄河之水奔腾到河南的商胡埽转身北去,进入齐鲁大地的一个去处之后忽然失去暴躁,变得温良恭俭让成了谦谦公子。在这里母亲河水滋养了齐鲁大地,此处沃野千里人民幸福,满目稻菽泛着金光随风起浪,渡船如鸭群觅食自由自在。这年夏天齐晋会盟于重丘,看好这天然良港于此渡河,右史在史册浓笔重彩的写下一笔:“夏盟之要津”。于是,此处便被称为“夏津”,始登史册。

历史往往楞不叮地给人开个玩笑,这玩笑便使夏津人苦了两千多年。正当夏津人民安居乐业、六畜兴旺之时,新莽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1年,黄河突然在商胡埽决口夺济入海,留下北上的黄河故道逶迤几百里,宽窄十余里的一条黄龙兴风作浪。于是,地处黄河岸边的夏津历代人民,像陷在沙河里的孤舟在风沙中艰难生存。无论你的房屋盖得再严实,每天清晨被子上一定是一层薄沙;饭菜弄得再干净,一年吃一个土坯绰绰有余;每年春种遇见刮风刚下的种就会被吹跑,总是种了刮、刮了种往复多次,好不容易逮住苗还不一定有好收成,中间的风吹、沙埋、干旱等灾害,像任性的外甥走姥姥家一样高兴来就来,百姓唯恐避之不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苦,看到夏津黄河故道农民的苦,顿觉得自己吃的那点苦微不足道,看见他们沙里刨食坚忍不拔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这一方人的坚忍不拔是几千年来与风沙斗争,沉积、磨炼形成的忍耐、固执、执拗、九头牛也拉不回头的禀性。这个禀性夏津人称之为“轴”,是花轱辘大车的枣木轴,不加油就叫唤,加上油外圆滑内坚硬不改初心。夏津人耻笑这“轴”人的口头禅:“你拼啊!”意思是“你缺心眼啊!”认准了的事就一口气干到底从不知道“偷懒”。但是,所有夏津人都一个脾气,说别人“拼”是抢占智慧制高点沾沾自喜,自己也不过是润上油的枣木轴,夏津人这一“拼”就种了两千多年的树。想必是他们自遥远的汉唐就知道防风固沙,在今天夏津黄河故道里人们会看到东汉的古桑、隋唐的梨、宋朝的槐树。但千百年来总没有挡住风吹沙山滚,不得已农民们还是靠风沙的怜悯,在沙地里种棉花、种粮食,难以果腹。

夏津人大面积植树是在清康熙13年。那是公元1674年,朱国祥被贬出朝廷就任夏津知县,忧国忧民的朱知县考察了黄河故道三十万亩沙,忧心忡忡晓谕多灾多难的百姓“多种果木,庶可免灾而裕才用。”此后,夏津百姓就认准了这条道不拐弯一直走到黑。纳入国家体系的大规模植树造林,是解放后国家在黄河故道这条沙龙土地上建林场封沙育林,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里已是林海茫茫果木茂盛,连天的风沙偃旗息鼓于榆桑,佑护了夏津这一方沙土地广植棉花,赢得了“银夏津”的美誉。

即便如此,那三十万亩黄沙地在夏津人民的梦里总觉得应该是亭台楼阁的黄金地,那莽莽的森林果木在夏津人民心里也绝不仅仅是一道绿色屏障,总觉得应该是花的海洋、百果飘香……

这就是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点。

大自然的馈赠,没有一项是废物;但上帝的礼物总是包裹在貌似废物的外壳里,不轻易让人看破而唾手可得。就像路边的一块翡翠原石怎么看怎么都是块顽石,只是等待识货的人来打开那一扇天窗,然后经过工艺大师精心琢磨,就会诞生一件惊世骇俗的国宝。

夏津人民很早就把黄河古道森林作为景点。记得是在一九九六年深秋去夏津县后屯乡采访,当时的乡党委书记张长臣就热情地领我们到沙河里游览。远望黄河故道犹如一横亘在沙河里的云彩,当我们顺着小道步入森林,不算高大的桑树、槐树枝叶相连,树下小草青青,一条小路蜿蜿蜒蜒伸向远方,阳光在浓密的树叶之间投射下来,照在脚下的茅草地上,豹斑一样的清亮斑斓。沿阡陌踏崎岖逶迤前行,前面不远有几位游客,那位美女顾不得淑娴在森林里跑前跑后,红纱巾伴着湖蓝色的裙摆翻飞像只花蝴蝶,裸露的皓腕圆润长垂、十指丰满尖尖,不时传来一阵铜铃般的笑声,给寂静的森林增添了不少生气。

再前行高大的沙山不期而至,此时晚霞照在山顶,黄沙之中竟然伸出几枝粗壮的梨树枝,枝丫上有七七八八或黄或红的叶子在秋风中颤抖,竟然还会悬挂着一二颗黄梨,多么像农家毛驴项下的黄铜铃铛。对于生长在鲁西北平原上的人来说,那一座座沙山是多么稀奇,只见客人们登沙山、摘秋梨你抢我夺。青草的生命力奇强,干燥的沙山上竟然稀稀落落地长着片片青草,越往山脚青草就密了不少,藏在草窝里的野兔受了惊吓楞不叮窜出一只,一眨眼的功夫就跑得无影无踪。“吓我一大跳!”那位美女捂着起伏的胸脯说,大家一起哄笑、乐不可支。客人们下山慢慢前行,转过沙山那美女就消失在莽林中。

我惊叹道:“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森林苍翠,芳草鲜美,曲径寻幽,沙山高耸,意外突至,惊喜无穷。”张书记说:“最美还是梨花开,刚才你欣赏那美女漂亮,其实形容她最漂亮的时候是泪眼婆娑叫作‘梨花带雨,’想象梨花开的时候就知道多漂亮了。”二十几年过去了,难忘那片森林,难忘那一座座沙山,难忘那一阵铜铃般笑声,更期盼那梨花带雨的梨花开。

记忆里那片多情的黄河故道开辟建成了今天的森林公园。从夏津沿三一五省道东北行十五里,远远就看见高高的土台,“九尺高台,始于垒土”难道就是说这里?只见车驶下公路就停在高台前。高台三层以马道相连,中央是用青草绘就的“会盟坛”三个大字。原来春秋时期晋、齐会盟于此,是夏津的发祥地不可越过,拾步踏上会盟坛去寻找历史的遗迹。会盟坛高大宽敞夯土而成,想当年一层应该是彩旗猎猎、士兵把守,左右马道应是两国代表团入坛之处;沿马道上到二层,眼前到处是茅草挺拔向上,那时候这里应该是随从大臣的席位,两军对垒或剑拔弩张或笑里藏刀。顶层是领导谈判、叫板、盟誓的地方。中央应该是一大香炉烟气袅袅,香炉后的供桌上太牢氤氲着香气。齐从东边来坐东厢,晋是西方客坐西厢,傧相两边立。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斗智斗勇,最后达成妥协,盟誓而归。今天站在会盟坛上前后远眺,这里依然风云际会。想当年此地一望千里,不是藏兵之地,不是用兵之所,为何选在此地会盟?想必是王道重信义、霸道讲利益,兵家玩诡道。为获取最大利益避免阴谋诡计破坏了会盟的气氛,选在这一马平川之地。只是黄河改道只留下了一抔黄沙和高耸的会盟坛空对日月变幻,而坛上的草木枯了荣、荣了枯见证了夏津的兴衰。

清代夏津知县所作《夏津八景诗·锦川晚眺》曰:

几度来游爱晚凉,蝉声不断送斜阳。

赵燕骋地千年远,齐晋会盟百世长。

日暮平原云黯黯,春和大地草茫茫。

英雄百万成寥落,每到登临倍感伤。

今天,站在会盟坛南眺,森林横亘是黄河古道森林公园,开辟了香雪园、颐寿园、杏坞园、天绿园、将台雄风、古邬书院、槐林狩猎场等十多个特色景区。

初春的风还夹杂着寒气,夏津黄河古道森林公园香雪园里的梨树就酝酿着一场花事。惊蛰的沉雷唤醒了沉睡的两千多株百岁以上高龄的梨树,清明的雨露里那龙爪一样的枝头,猛然间勃发出拳拳的淡绿色的叶子。在以后的某个黎明薄雾悄悄降临,朝霞映红了这一篇绿林宛如仙境一般。顿时,一千多亩的香雪苑勃发出生命的色彩,千万颗心在枝头跳动,亿万片绿叶在争相生长中呐喊,这是成长的韵律,这是静默中的春雷。就在这春雷滚滚的声浪中,五只一簇的梨花绽成一把玉伞,五个洁白的花瓣开成一朵小花。那一树一树的花开,那花瓣不会是薄薄的玉屑攒成的吧?那花瓣玉一样洁白温润,绿色的花柄、绿色的花萼精心托着稚嫩的花朵映出微微的绿意,在梨花的心底是紫色的花蕊,花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顿时,香雪苑里到处氤氲着梨花所独有的绿色的白云,到处是含烟带雨妩媚,就像那西施姑娘眼角噙着泪花幽怨时楚楚动人、令人心痛、怜惜。

夏津是义和团的重要战场,香雪园里就有义和团、红灯照雕塑。纪念义和团在夏津焚教会、杀传教士的义举,是梨花贞洁不容外教洇染的品质;香雪苑里有贵妃醉酒的雕塑,说的是杨贵妃梨花一样的肌肤雍容华贵、醉酒时的香艳;香雪苑里还有西厢记、梁祝的雕塑,是说梨花有崔莹莹一样的花容月貌、祝英台水一样的柔情。

园内那数万株的梨树,哪一株不是坚贞的秉性、哪一株不是海一样的深情?那隋唐梨王,眼巴巴的盼了一千多年,终于盼来了小康盛世,一年四季都是游人如织。花为知己者开,人为悦己者容,千岁的高龄一点也不老态龙钟,那沧桑的枝干蓬勃旺盛、倔强峥嵘,至今枝繁叶茂、花开欣欣向荣,置身于梨花的海洋,怎么不会感到是畅游在人间仙境呢?

颐寿园是以千年古桑命名的园林景区。桑树自古都是农家的重要的经济作物,生一子植桑树廿棵,足以养学,足以御寒。这既是官家的倡导、长者的教诲,亦是农家持家的习俗。《桃花源记》中“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以文为证,颐寿园里的古桑活生生长在那里以为明证。

走进颐寿园路两旁都是苍翠的古桑。看那古老桑树,岁月在粗壮的树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哪一株古桑不经魔历劫?那一棵古桑不伤痕累累?哪一个枝干不斑迹重重?但是,桑树都具有极强生命力,千年的风霜雨雪锻打了钢筋铁骨,千年的风沙掩埋锻炼的是成长的毅志。纵然只有一枝尚存,只要春风一声呼唤,那桑枝毫不犹豫地绽发绿芽,高高的站在沙山上高举绿色的旗帜,向狂沙宣誓生命的胜利。还应该看到在沙浪前进的途中也会解放一批古桑,它们就会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报复性的成长。不然怎会有这成千上万的古桑树,染绿了夏津黄河故道,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如此,一千五百多年来,古老的桑树一直牢记自己的本分,花开花落以后那颗颗洁白如玉、黑紫似珍珠的桑葚如繁星一般缀在枝头。摘一颗含在嘴里,那香甜的味道顿时在口中散开,真是值得回味终生。丰年夏津人吃着馒头唱着歌,桑葚是大地赐予的舌尖珍品;饥馑年景的夏津人饥肠辘辘,桑葚旱涝保收是救命的铁杆食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寻幽探奇,最出名的莫过于“帝王树,”最出奇的莫过于“双龙树”了。

帝王树生长在如意湖边,冠如伞盖绿荫如车。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龙船沿运河途径夏津渡口驿感觉疲倦。于是登岸小憩,忽见东南瑞气纷蕴。鞭指东南问道:“那是什么所在?”地方官员战战兢兢地回答道:“是一处黄河故道密林,当地人称世外桃源。”乾隆爷拱马向前,遥远就望见这棵高大的桑树。只见此桑钟灵毓秀玉树一般,浑身英气雄姿,桑葚如玛瑙透着成熟之美甚是喜爱,便命人摘下食用。谁知乾隆爷食后顿感口舌生津,芳气上冲,如醍醐灌顶。大喜之下蠲免免夏津一年钱粮,百姓感此恩泽,便尊此桑为“帝王树”。

双龙树在夏津被视为神树。据鉴定双龙树是东汉时期栽培,群桑之中兀突突生出一棵高大的公桑树,不开花不结果一直疯长几百年。魏·李康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黄河故道风虽强劲,但奈何不得此树,却在不知是哪个朝代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声霹雳将此树从中间劈开击倒。但这棵桑树并威武不屈,卷曲着身躯匍匐在地也卧龙一般存在,被称为“双龙树”。

双龙树是古桑群中最年长的一棵,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树龄了,依然枝繁叶茂。每年桑葚成熟的五六月间,双龙树是最靓丽的明星担当,吸引众多的靓男倩女光顾留念。在双龙树的周围是千年古桑群落,浓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我国古老的农桑文化。人们似乎可以想象到,蚕姑采桑、蚕娘养蚕、莘莘学子朗朗读书的情景了。

杏坞园以“杏坞书院”得名,也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传承了。据《夏津县志》记载,清·咸丰八年,夏津乡绅刘令晦、邹绍鲁、潘克博等经商富甲一方,为报效乡梓联袂兴办义学,接收多方捐资修建了一座书院。因孔府里有孔子讲学的讲坛掩映于杏林之中称谓“杏坛”,故夏津耆老便尊称自己的书院为“杏坞书院”。为纪念这一义举,夏津人把黄河故道里这百亩杏林辟为杏坞园,为这一片自然景观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现在杏坞园里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杏树有一百多棵,至今依然郁郁葱葱,每逢东风徐来“十里香”首先开花,香飘十里之外,“红铃铛”“金太阳”等十几个品种的杏花也争相开放、争芳斗艳。

……

夏津黄河古道森林公园纵横十二万亩美不胜收,三十公里绿色长廊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春天桃李争艳,杨柳袅袅,惠风和畅,燕语莺声;夏日密林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间清风习习,树下细草如茵;秋季桃李飘香,红叶似火,秋虫声唧唧,鸟雀啾啁;冬季大雪纷纷扬扬,远眺沙丘玉雕,万树银妆,俨然北国雪原景观。

然而,黄河故道寻幽探奇,竟没有一处人迹罕至、没有开发过的自然风光?

夏津人从没有让人失望过,在黄河故道深处的槐林狩猎场,是一处原生态林区,一派自然风光令人叫绝。

且不说其中沙丘起伏跌宕,俨然还是百年前的模样,就那松柏槐杨满目蓊郁苍翠,芦荻过膝是野物的天堂,就猫头鹰那一串长笑定会让那些猎奇人心惊;

且不说那槐林暮春,挂满树梢的槐花浓香四溢,就那嗡嗡作响的野蜂像是密林的卫士,让那些打野蜂蜜注意的探幽者胆颤;

且不说秋风里浓郁的枝叶高高低低,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如绿毯、花似繁星,就那一丝丝光线、风起婆娑树影一晃之间当是武林高手掠过,千径雷同分不清东南西北,万道迷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时好似半空出现巨灵神:“你从哪里来,又想到哪里去!”空谷传响,在心灵的拷问下你不会灵魂出窍吧?

然而,寻幽探奇是人的本性,好像没有赏心悦目、没有心惊肉跳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似的。

诚如是,那你就亲自去夏津黄河故道探幽境吧?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