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寻找过去的足迹 |
正文 | 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随舅舅回到大竹县的外公家度过,由于后期去了重庆垫江,所以真正在外公家其实只有三天完整的时间。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有两天是在寻找过去的足迹,一个是探访99年曾走过的那条山路和环绕的水库,二是寻觅母亲当年就读所在小学和初中的足迹。回忆寻找上个世纪的故事,在诸多变迁中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沿着过去的足迹,眺望远方的召唤…… 那山,那水,那人 在到达外公家的当天我就向幺姨提议可否再去一次山的那一边,重走记忆里上个世纪末走过的那条环绕水库的崎岖小路,幺姨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我,第二天的行程也便有所期待。 吃过早饭,屋外的天气不像昨天那样有阳光洒落,上天阴沉的脸好像随时都会憋不住有雨落下。一番思量,两把伞,三个人,便上了路,还好雨不大,不过我宁愿提着伞在雨中行走去感受那南方特有的温柔的雨。先是走在狭窄的田埂上,两边是早已经割去稻头的水田。湿滑的地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跌到田地里,好在这段路不长,回环往复间就上了铺有水泥的宽路,一路不停地走,只有那调皮笨重的表弟嚷嚷着要买零食作为继续走下去的补偿。 转过了几道弯,水泥路开始在接近水库的那一段逐渐变为了稀疏的石子路,两边的苇草在细雨中招摇着,似乎对我的到来早已有所期待。想想,时隔13年,当我再次踏上这片故土,又怎不会覆盖当年幼小的足迹而增添新一轮的感受?外公家在距小镇不远的公路边上,周围三面都是低矮的丘陵,视野还算开阔,唯独向西(大概)望去是一片绵延起伏的高山,透过蒙蒙的细雨依稀能看到远处浓绿的竹林和几缕升腾的白烟,也就是在那一片山上留有太多母亲的足印,还有曾给我讲过的“锁石桥”、“黄鹂洞”等一些还未曾见过的奇观,下次母亲再来时一定上奏陪同重走那一段梦幻般的“天路”,走进大山,走进那段并不遥远的时空。 快要接近水库时,我在想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回忆那时的情景,是感叹逝去的惆怅、还是温习故事的惊喜?我一路寻找着当年的足迹,但还是有些记忆错位了,但那淡绿的“湖水”一如往昔地复制粘贴着我的记忆碎片……近了,更近了,出现了,一如走进了桂林的山水,波平如镜的表象上仔细一看才会看到那小雨倾情打造的交织的涟漪,如果靠近城市,这儿必定会成为又一著名旅游景区。继续沿着水库边的小道前进,我始终没有找到记忆中的那只小铁船,不过却见高峡出平湖,一座大坝出现在眼前,原来这儿已经是小镇的引用水源地,一切钓鱼、游泳的活动都已被禁止,周围也很少有人在附近作业,只有一个小孩儿独自在水库边垂钓,这季节,鱼肯定在水下深处,钓不到鱼那就钓一颗姜太公的心吧! 水库的另一侧居住着幺姨的公共和婆婆,婆婆99年给我的印象是,摇头晃脑地在门口专心致志地打麻,每次我走到她面前,她总是孩子似的仰头“呦!”一声然后再投入工作。那时的我为听这一声“呦!”多次反复,结果每次都如愿以偿。而今我还想再听一次那印象深刻的“呦!”可惜,地点还在,斯人已去,再也寻不到当年的那位婆婆了。假如我提前两年到来,尚在的婆婆是否还会认得我?是否还会像当年那样对我一声“呦!”?这些已无从考证,过去的也只能是过去了…… 小学,初中,母亲 10月2号从水库回来的路上,幺姨给我讲了母亲当年求学的情景,也告诉了我后来离开故乡独自去远方的缘由,这些都是我不曾知道的,母亲也未曾跟我提起过,我只知道时隔20年母亲依然能清晰地背出化学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也还记得物理数学的很多公式和方法;我只知道母亲读过的书远远比我多,看过的报纸捆起来我提也提不动;我只知道母亲为了高中考试失利的我连夜写信第二天托人捎到学校,母亲觉得很多话当面讲不如写信来得实在,看到母亲的飘逸的笔迹,那时的我便有了一种向上的动力。而今,母亲只是一个家庭主妇,精心地打理着家中的一切,而很多故事我从未知道…… 在一段斜坡路上,我看到了一所小学,破旧的大门上面还能看到早已被风雨侵蚀了的几个大字:崇石村小学。据幺姨介绍,这里就是我母亲当年就读的小学,怀着一种无比激动地心情,我打开手机的照相功能,连续拍摄了数张照片,并且走进校内短暂地参观了一下,学校面积不大,除了一座二层教学楼和一片网球场大的空地别无他物,门口坐着几位老人在喝茶聊天,一问便知这里只剩下一年级了,大点儿的孩子都到镇上读书去了,就连那座二层教学楼也是后来才盖的,保存了上个世纪70年代风貌的只有那座水泥涂抹的斑驳的大门,看来一切都已变了样,母亲过去就读的小学原是何种景致只能从幺姨的口中得出,低矮的瓦房,歪斜的围墙……不过大门这几张照片待我回老家给母亲看时应该能记得吧! 4号是石桥铺镇例常赶集的日子,许久没有上街感受这种氛围了,与舅舅一起开车到了镇上热闹的地方,街上到处都是背着竹篓买卖的人,两边多是后来修起的多层小楼,现在也多少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一行人停好车一起穿越熙攘的人群,走进一条古朴的街,过去的建筑还保持了原样,有点儿江南小巷的味道,但那搓麻将的声音又明显地告诉你这是在四川。 小巷的尽头又是一条热闹的大街,走过一座拱洞桥,舅舅指给我说那边就是我母亲就读过的初中,早有此意的我再次奔走过去,远远地就看到了一条横幅:“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回来”。从身份上看,我是一个陌生人,这个地方与我本没有任何关系;但从血缘上看,我与母亲是相通的,这里的一切便无形之中与我息息相关,带着一种“重返故里”的使命感,我要凭直觉寻找当年的足迹,拍照少不了,当时就已决定今日必要写下这些文字并配以图片作为纪念。 走近一看,大门上写着“石桥铺镇中心小学住宿部”,又是一个童话式的变迁,要想寻找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古迹也需要仔细辨认了,里面有些破败的房子正在被拆除,据说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建的。没有发现住宿楼,反而看到一座三层的教学楼,透过窗户能看到一张张扭曲的课桌,凳子还放在上面,新一代人也许已经看不懂,那是准备打扫教室的征兆或者是打扫完毕该拿下来的遗忘。在走廊里度着,发现一些门是虚掩着的,于是走进去再次重温了我小学时的类似感受,当然母亲不可能在这里面读过,因为楼也是后来才盖的,不管怎样这块土地还是那块土地,我拾起粉笔在稍微干净的黑板上写下“寻找当年的足迹---路思”,开学后的孩子们会知道我来过,但肯定不知道我是谁,我的足迹、手迹也与他们无关痛痒,那几个字也注定会被擦掉。 经过一番打听,只有不远处那座高大的砖砌的厕所是很久就有的,这让我多少有些遗憾,不过还有校外那条河,还有那座石桥,还有一片似乎含有古迹的户外操场也许能提供一些当年的佐证。一切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曾来过,来过母亲曾日日奔走的校园,我相信有很多的脚印会与当年母亲的足迹重合,只是不知隔了多少层尘土…… 过去,只能留存于脑海;现在,不断转化为历史;未来,又该有怎样的故事? 往事可以回首,但无法停留,未来可以幻想,却无法取走。寻找过去的足迹,缅怀当时的情景,为了更好地见证,也是为了更好地定位。 那些年,独自奋斗的她们,这些年,随波逐流的我们——身体跑得很快,灵魂有时却落在了后面,是不是也应沿着过去的足迹在现实的道路上与内心一起追寻打了结的梦想? 为了母亲,为了自己,为了所有的所有。我,我们,出发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