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会宁高中,是我仰望的“北大” |
正文 | 当我看着《脊梁》这部录像时,最先要说的一句话就是“会宁高中,是我仰望的北大”。在我的读书路上,没有高中的校园生活,我向往天下的高中校园,更向往会宁的高中校园。 当听到高中的学生们在校园里哇哇啦啦的读书声时;当听到高中响着上课铃时;当看到高中的一个个学生时;当看到高中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当看到课桌上摆满的一沓沓课本时……我流泪了,我向往地流泪了,我感动地流泪了。 当有人问:文翰,毕业于会宁几中啊?我哑口无言了! 我因家境贫寒,一天高中都没有上,父母时农民,那时候连煤油灯都点不起,当我把灯芯拨大时,奶奶说:“咱家里没有煤油,油着光了,就要摸着夜睡觉。” 那时候,家里连年大旱,窖里的水都干了,要吃“苦水”。 我的家乡“杏儿岔”,东边是山,西边还是山,在山之间,坐落着人家,岔口有条苦水河,常年留着苦水:我曾写过一首:《河里撇水》: 两眼几乎望穿了 从岩缝间溢出的苦水 只听到河里几声呱呱// 蹲在泉边 用瓢撇了半桶浊水混泥 等着两腿都发麻// 盛满了另一桶 泉底露出了泥土 瞅出了模糊的泪花// 颤悠悠的扁担随着脚韵 倘若往桶外溢出几点 心底感到针扎// 这首诗歌里的水,就是杏儿岔苦水河的水。诗人牛庆国有首《饮驴》诗里有这样的句子: “村外的那条小河 能苦死蛤蟆 可那毕竟是水啊// 趟过这厚厚的黄土 你去喝一口吧 再苦也别吐出来// 也是写杏儿岔的苦水啊。 家里没钱供我上高中,就没有一段难忘的高中生活。 后来读书路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断了,连上,连上,断了。我在坚持自学,我热爱国学,哪怕是“国学门前的一走马”都要当。 我时常在说:“贫穷死,不如读死,文化通,便是命运通”。 穷不可怕,孔子说:“忧道不忧贫”。我却忧道! 在我的读书路上,少了一段向往地高中生涯,所以,我的题目是:《会宁高中,是我仰望的“北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