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存的姿态 |
正文 |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生存这个问题会绞尽脑汁考虑清楚,因为‘如何生存下去’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出生起便开始了。然而,我们认真考虑过生存的方式和最佳姿态吗? 人活着,首先要生存下去,这无可厚非。毕竟如果连生存下去的条件都没有的话,那精神层面的生活又何从谈起。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中讲述的就是许三观为解决最基本的家庭生存问题而不断卖血周旋的故事。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另外几种情况,让生存占据了生活本应有的其他内容,抑或打着生存的幌子而不择手段。种种表明,我们不得不好好反省生命本来应有的生存姿态到底是怎样?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的小林是个大学生,在读书时很有志向抱负,可以说是诗意地栖居。但真正步入社会、为了家庭的琐事而烦恼操劳时,原本的理想、原本的单纯善良不得不靠边站,并从此束之高阁。不仅如此:人们为了生存,可以变得圆滑老练,从而在官场上游刃有余,行走自如。更有甚者,为了金钱和名利可以不择手段,最后用一句:我们也没办法,为了生存啊!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这难道就是生存所应具有的姿态吗? 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生存关系存在问题,人与自然同样也有。当我们一次次的看到因环境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时,当近期又报道无辜的老百姓因环境污染而患上癌症,一个好好村庄却带了‘癌症村’的阴影时,痛苦的呼唤换来了谁的眼泪?我期待改变。日本作家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中让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水也可以分辨出人们的行为好坏,原来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它还是大自然富有生命力的一种展现。当我们看到人的思想意识、心理波动让水结晶发生奇妙的变化时,我感觉到了人的心灵其实是和大自然是相通的。每当水听见或看见“爱”和“感谢”等温暖的语言时,水结晶就会呈现出美丽而完整的图形;而当它遇到“混蛋”、“奸诈”等消极语言时,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这告诉我们人类是自然之子,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每天都需要以爱、感激和善良的心情和姿态去生活,对待生活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记得一位禅师喜欢用橘子做例子:吃一个橘子,你应该先闻一闻它表皮散发出来的气味,观赏它的色泽,然后才用手指剥开它,感受那溅射出来的细雨般的汁液。吃的时候,你也应当慢慢地吃,以对待最昂贵食物的方式对待每一个普通的橘子,专注而集中,细细品味由酸至甜之间那最微妙的变化。的确,每一个人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以一种敬畏的姿态去审视它,而不是把它放入脚下,鄙视它还不够,还得用脚重重的踩下,以发泄心中长久淤积的愤懑或失落。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当我们受困于某种消极的情感时,便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内心滋生积极的情感,之后的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当你学会以何种正确的姿态生存时,你就离幸福更近一步了,何乐而不为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