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智慧,大人生 |
正文 | 若你能明白佛经中的"五蕴皆空",可算是有智慧的人了。佛教中的智慧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智慧差别很大。佛教中的智慧一般指能反观内照,知道五蕴皆空,达到无忧无苦既而成佛的法门,而我们一般所说的智慧是指能说话做事的方法与技巧。你最好能看一下《心经》,自能知道般诺智慧。 佛门之智慧称为“般若”,因汉语里没有对应的词,勉强翻译为“智慧”。 最简单的解释是:断除一切执着、妄想,彻底了悟心性的智慧。 智慧应该是一种明断世间一个的判断力。 不会因为人自身的主观想法影响影响自己决定的能力。 佛教之大智慧,是出世间的智慧,指对第一义的了彻通达,即大般若(为了区别于世间智慧,而用“般若”;为了区别于小乘的只证得“五蕴皆空”,而特别用“大”强调)。也就是说,是证得真心本性。 所以说,佛法智慧,不是世间的所谓远见、领悟……等等世间智,也区别于只证“空”未证“有”的小乘佛法。 再补充一点: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指的大乘境界和路线,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然后“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而小乘“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但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大乘包容小乘,小乘不能包容大乘。也就是说,小乘只入涅磐,不证“真心”,没有大智慧(般若智),因此,和凡夫相比,乃为圣,但和大乘菩萨相比,乃为愚。 这是佛教大小乘的根本区别。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