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南第一村——走进徽州区呈坎村 |
正文 | 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呈坎村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历史悠久,名贤辈出,古建筑荟萃,宋代大儒朱熹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之誉。 呈坎村四面皆山:东面灵金山,西南倚龙盘山,西靠鲤五山,北有长春山。龙山自西北向南延伸,山势犹如万马奔腾,涌至龙盘,真如一马平川,使整个地理位置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势。一条河贯穿整个呈坎村,与众多溪涧如群龙汇聚,故呈坎有“九龙戏珠”之谓。 呈坎村坐西向东,以避肃杀之气,迎春阳日出。呈坎三街九十九巷两水圳,是我国其它古村落没有的布局,“前面河,中间圳,后面沟”。两条水圳将河水引入村中,街街巷巷有水沟。真是“聚水如聚财,纳四水于村中”,蕴藏着“财源茂盛、源远流水”的传统文化内涵。 呈坎共有明清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明代40余处),这个典型的历史文化古村落是罗氏先祖受宗教意识的支配,并考虑地理环境、风水等因素而周密策划、精心实施而建成,是我国古村落规划史上的成功典范。呈坎著名的罗东舒祠、长春社均是按《周易》中的罗盘八卦周密设计的。呈坎拥有数量众多、分布集中、文物研究价值较高的明代古建筑群。如果说黟县西递是清代民居博物馆,那么呈坎就是当之无愧的明代民居博物馆。 呈坎村南西两条水圳交汇处建有水碓,有明万历年间罗小华建的龙心庙,在河堤两端建有当时江南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在龙盘山嘴的旷坦上、前、后罗族于明嘉靖间建有女贞观,观内建有文昌阁、大圣堂、太子殿、关帝庙藏金阁、文会馆等。从长春社右侧至天庙后为便溢滩。呈坎全村千余丈街道,由花岗岩石板铺成。呈坎古有八景:永兴甘泉、朱村曙色、灵金灯观、众峰凝翠、里池鱼化、道院仙升、开都雪霁,心寺晓钟,它体现了村庄与山水融为一体、人居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 最吸引人的是位于村头的罗东舒祠(第三进为宝纶阁),占地五亩,规模宏大,崇阁巍峨、气势非凡。第一进是棂星门。棂星门前六根石柱排成一字形,其上的六根短柱上六只朝天吼石雕高高耸立,极其庄严。跨进棂星门便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之下,两庑对称,左梅右桃,四面围有石龙浮雕的石栏,石栏上的麒麟神态各异。第二进大厅,全由清一色的方砖铺地,宽敞宏大。六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后面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其中四根大柱一人难以合抱。抬头仰望,檀梁重叠,纵横交错,正中冬瓜梁粗大庄重。大堂的正梁上悬挂着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亲笔手书“彝化攸叙”四字巨匾。 大堂里进是寝殿,高出大堂五尺有余,殿前是一道石刻浮雕栏杆,台阶栏柱上有石狮抱鼓石,图案笔触细腻,疏密有致。寝殿内纵横交错的是屋梁,雕刻装饰令人目不暇接,云朵、平盘斗、鲤鱼吐水、驼峰、脊兽龙吻、花卉等图案雕作玲珑剔透,布满月梁及天板上的浅卷及云纹包袱锦等工笔图造型优美,绚丽夺目,工艺精湛,虽经四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仍图像清晰,色泽艳丽,实为国内外罕见的彩绘品。 攀三十二级木台级上楼,五十余根木柱整齐排列,屋顶阁栅外露,对堂屋顶鳞次栉比的青瓦上苔藓斑驳。前檐悬挂着明末歙县著名孝子吴士贤所写的“宝纶阁”三字巨匾。据说明代监察御史罗应鹤被万历帝封为定侯,受赐纶带一条,罗氏为了珍藏此和历代皇帝赐于罗氏的诏书等建成阁,以便诸宗人由谒庙而思祖功。 罗东舒祠以巧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绘、集古、雅、伟、美一体,其整体布局、彩绘装饰无一不反映出我国徽派古建的独特风格,是呈坎村古建筑群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呈坎村是徽州古建筑中一颗璀璨明珠,是文人墨客研究我国古建筑史上的一处弥足珍贵的古村落,也是游客寻幽访古的好地方。(汪秀玲)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