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南行?沧桑浮梁 |
正文 | 江南行?沧桑浮梁 庞青松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1200多年前,浔阳江边满腹哀怨的琵琶女忍不住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倾诉心中的苦闷,也让人们知道了那个叫做“浮梁”的地方,看来,那一定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方,是的,那时浮梁的商业已相当繁荣,而且是当地的县府所在地,据《新唐书?食物志》记载:“浮梁每岁产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浮梁古县衙也被誉为“江南第一衙”……然而,世事沧桑,斗转星移,浮梁也逃不脱沧海桑田的巨变,如今它再也不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取而代之的是离它不远的景德镇,它只是景德镇一处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了。 乘车从景德镇出发向北8公里,20几分钟便到达浮梁古县邑了,远远望去,犹可感觉到当年这里曾有的文明。从一个高大的牌坊进去,映入眼帘的是浮梁历史文化长廊,这条长廊与众不同,它平铺在大道的中央,由216块青花瓷板组成,共长238米,它就那么夺目地镶嵌在两侧的鹅卵石中,每一块瓷板就是一幅画,画面反映的内容上至东晋,下至今天,色彩光亮,内容极为丰富,有历史沿革简介,有景德镇主要风景区风貌,有与当地发生联系的文化名人,主要产业等,在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中,苏轼、汤显祖、沈括、王安石等犹为引人注目,还有对当地瓷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画像,形象逼真……历史文化长廊的一侧有一个广场,广场上立着几根粗大的影青瓷柱,极像青色的碧玉,温润,壮实,那是古浮梁人的骄傲,它见证着古浮梁县的制瓷业的非凡成就。 再过几道高大的牌坊,便到了古县邑的核心地带,迎面是四株缠在一起的千年古桂花树,树并不高,两丈不到,但其中一株已有1200余岁了,更绝的是从它的腹中还长出一根桂花树,这样,与紧挨着它们的两棵桂花树一起组成了一道奇观,树下有题字为证:母子相依,姐妹携手,四树同根,千年奇桂。桂花树旁边,一口古井,水犹清澈,当地村民正用水桶往上提水…… 县衙的主建筑由三进三天井组成,房屋全是木瓦式的,是很难得一见的古代官衙建筑,青色的板壁有些斑驳的痕迹,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不得不叹服当地人对此处的保护措施非常得力,一切都还完好,能让人由这些建筑及其间的陈设联想到古时县衙办公的情景,更为难得的是,整个县衙中居然有一种浓厚的廉政勤政文化,主要由一些保存完好的对联及一些公示、戒训体现出来,从这些文字看来,古时似乎也是有清官的,县衙大门两侧的对联云: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亲民堂的对联则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还有:铁面无私丹心忠,坐官最怕叨念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在里面三堂内更有一长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性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些对联内容朴实无华,却句句警人耳目,只是不知道当时的官吏们到底是贪官还是清官,这些对联已深深印进我心中。 记得我们一行人走进县衙大堂时最为有趣,男人们争先穿上古官服,戴上官帽,威严无比地坐在大堂上,拍着板,发号施令,俨然一个父母之官,也有人忘了换裤子就跑上去坐着,黑色幽默式的模样把大家的肚子的笑疼了;女人们争先换上宫女们的服装,坐上轿子,作出千金小姐的姿态,还真有几份像呢,大家在那里足足欢闹了半个小时吧…… 县衙的一侧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红塔,是的,一座红色的宝塔,因为当地特有的土质,塔砖泛出红色,与其他塔的颜色大不相同,所以称为红塔,红塔有两点很特别,一是它当年前后修建了79年,且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千年之塔”,二是它竟然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特殊的关系,传说,当年,朱元璋被陈友谅打败,独自一人逃到浮梁宝塔处,面对塔门口密密的蜘蛛网,机灵的朱元璋没有贸然而进,他弯下腰,爬了进去,蜘蛛网一点都没被损坏,紧跟着陈友谅带着人马追来了,可是,陈友谅一看塔门的蜘蛛网就放心地向别处追去了,他认为,蜘蛛网这么完好,那就证明没有进去人,朱元璋就这样得以保全性命。在塔下,一位农民看到朱元璋的潦倒相,就把家中唯一的一只鸡给炖了让朱元璋吃,那一顿饭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重要,为了表示感谢,朱元璋对那位农民说:“将来如果我得了天下,你一定要去找我,怕卫兵们不让你进,你去时一定要对他们说,你是我的老表哟……”据说江西人爱以老表称呼对方还与此有关呢…… 这便是古代的浮梁,有过传奇般辉煌的浮梁,不过,现在的它只是从属于景德镇了,对此,不能不感叹:一切都是会变化的,大海也会成桑田……真应该感谢浮梁人,他们为我们保存了一处这么完好的古县衙,保存了那一片历史,那一段历史……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