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母爱是一道不灭的春晖 |
正文 | 那天晚上,我无意中看到安徽卫视播放的节目,一个关于心动2013安徽新闻人物评选的晚会。当看到其中的一个心动人物时,我不禁情到深处,黯然泪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时年98岁高龄的老人,一个年迈的老奶奶,她甚至没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人们只是把她父家和夫家姓氏加起来,称她为许张氏。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她平凡而伟大的举动却感动了无数的人。 许张氏老人的家,在安徽省亳州市的城乡结合部。穿过一片低矮平房的小巷,尽头那个青砖小院里的三间砖瓦房,就是她和儿子的居所。许张氏和小儿子许全意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里摆设简陋,两张床、煤炉、饭桌、几个小板凳便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为了让儿子随时能吃上一口热粥,房里的煤炉总是24小时不间断地烧着火。 “吃饭,吃完这一口。”当镜头切入母亲给儿子喂饭时,老人一边念叨着,一边用颤抖的手舀起一勺稀饭,在碗里有节奏地掂两下再喂给病床上的儿子,然后将撕碎的包子塞到儿子嘴里。每天一日两餐,老人都要在儿子的病榻边重复这样的工作,看着儿子吃完饭,老人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挤在了一起,露出仅有的两颗牙。 70年代初,许张氏17岁的小儿子许全意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后来下肢瘫痪,又丧失了基本的语言能力,丈夫病逝后照顾儿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许张氏身上。虽然家中出了一系列的变故,可是生活的重担并没有把这位坚强的母亲压垮,她仍然每天一如既往地担负起照顾儿子的重任。除了偶尔在门口晒晒太阳,许张氏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洗澡、做饭、喂饭、换洗尿布……每天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些事。家里堆得最多的是废旧的布片,每天老人都艰难地缝补尿片,给儿子备用。 老人非常讲干净,每天都把小家收拾得很干净,虽然有病人,但家里一点异味都没有。像许全意这样长年躺在病床上的人,如果擦洗得不勤快些,他身上立马就会长很多褥疮,但他到现在一点儿都没有长。老人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儿子有没有大小便,如果有就要立即清洗。老人说,夏天儿子出汗多,一天要给他擦好几次身子。到晚上帮儿子洗完澡,他睡着后,老人才能上床睡觉。她还要经常给儿子增减衣服,就连头发、胡子都是她为儿子剪的。曾经有人提议出资帮助许奶奶的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她一口回绝了,她说:“是自己的儿不是?是当然要自己照顾。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坚毅。 90多岁的老人早已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可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身体瘦弱,但身上干干净净,双眼有神,他不能言语,却会用眼神与母亲交流,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家里只要一有访客,老人总是起身迎接。离开时老人佝偻着身子,拄着木棍一定要送到门口,嘴里不断地念叨着:“感谢政府,感谢你们。”很多好心人送来钱,老人一概不要!曾经有一家企业老总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派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一口回绝了。后来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儿子分别办理了低保和医保,还为许全意办了残疾人补助。这让许奶奶总要念叨上几句“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面对好心人送来的爱心捐款,老人总是动情地说“你们送来这么多东西我们都承情不过了,我们拿什么来报答你们?我们不能再要钱了。” 在那个12月的冬天,老人不慎摔了一跤,随后就卧床不起。或许是冥冥之中有感应,老人像是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她跑到儿子病床前嚎啕大哭起来,老人直到生命的尽头,最难以割舍的还是瘫痪在床的儿子,她担心自己走了儿子无人照顾。老人去世前唯一的遗言就是交代家人,一定要照顾好许全意。2013年12月23日,全国道德模范,被网友称为“最美母亲”的许张氏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8岁。如今老人已经不在了,可是每当她的小儿子默默注视着那张空着的床时,总忍不住流泪,他知道那是母亲的床铺。看到这感人肺腑的一幕,我不禁泪流满面,感叹母爱的质朴和伟大,感叹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老人,40十多年来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书写了“母爱”的名字,在她看来,她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可是我的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震撼和净化。 多少年来,母亲对子女的爱不曾改变。在事业得意、家庭幸福的同时,我们常常把孝敬父母挂在嘴边,想着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去看看他们,也许有时候身不由己,你会因为种种原因忽略那个含辛茹苦几十年、依然牵挂着你的老母亲。然而,母亲就在那里,你得意时她默默为你高兴,你失意时她挺起肩膀让你依靠、为你分担。当我们的内心为许张氏老人震撼的同时,也想一想家中的母亲吧。给她打个电话,唠唠家常,让她听听你的故事,也听听电话那端那个有点陌生却一直萦绕耳畔的声音。母爱是一道不灭的春晖,不论你身在哪里,它始终照耀着你前行。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