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厚积薄发方能卓尔不凡 |
正文 | 厚积薄发方能卓尔不凡 2012中国武当诗坛千年盛会一等奖获奖作品 临江仙·武当山闻道乐 (冯峥嵘) 寒磬远敲天柱外, 苍茫叠嶂丛林。 步虚声里日西沉。 落梅轻送笛, 空谷欲鸣琴。 珠履往来多少士, 问君谁是知音? 玄风丕振续清吟。 千秋流水意, 一片白云心。 (武当杯中华诗词大赛词类一等奖) 武当山天柱峰见白鹤 丁欣 一片风仪出上清,紫烟青霭作浮生。 雪翎飞处春云冷,玉魄归时秋月明。 偶照空潭惊道骨,每从高岭舞松声。 世人攘攘争相慕,只有碧霞知我情。 (武当杯中华诗词大奖赛诗类一等奖) 一词一诗,均是意境空阔轻灵、禅音袅袅。反复品读,如饮高僧之云雾茶,清心涤肺。俩位作者行文,完全是灵感的爆发与厚积薄发相结合而孕育出来的佳作。 首先,俩位作者均立意不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没有一颗高洁清明的心,达不到此诗意蕴的高度。俩位作者都在作品中流露了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高士之风。“千秋流水意,一片白云心。”“一片风仪出上清,紫烟青霭作浮生。”意境悠远,颜色交替,令人如痴如醉!一词一诗,珠联璧合,色韵清绝,交相辉映。 其次,俩位作者均起笔不凡。完全是从高潮处下笔,直接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达到了石破天惊的效果!欧阳修的《秋声赋》也是此种写法,开头就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读者请看:“寒磬远敲天柱外,苍茫叠嶂丛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声音延伸开去,再视觉转换,空间上的苍苍茫茫、时间上的悠悠渺渺就信手牵出。再看:“一片风仪出上清,紫烟青霭作浮生。”把读者的视觉拉上高空,再俯视。又马上意蕴切换,上升到人生的豁达,居高临下,一箭双雕,实在高! 第三,俩位作者对物象的捕捉卓尔不凡。“落梅轻送笛,空谷欲鸣琴。”“千秋流水意,一片白云心。”“偶照空潭惊道骨,每从高岭舞松声。”流水、白云、空潭、松声还有落梅、空谷、碧霞,无不给人美的熏陶、心智的净化。当然,物象的交替,也完美地表达了作者风霜高洁的心灵,还彻底营造了一个空阔轻灵、禅音袅袅的境界。 这俩篇作品,无论字词,还是情感的衔接,以及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上,都经得起推敲。《临江仙·武当山闻道乐》中,上阙抑,下阙扬。抑扬顿挫。当然,愚窃为,《武当山天柱峰见白鹤》中,全文格调居高不下。 俩位作者工于诗词,所以,在诗词的写法上,我就不再班门弄斧。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雅兴淡中有致趣。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诗中: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俩首唐诗中,禅意都非隐居者莫属。古人作诗,已登峰造极。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中神韵,各位自唔! 反复咏读这俩篇作品。感觉到完全是作者灵感的爆发与厚积薄发相结合而孕育出来的佳作。行文自然流露,溪水淙淙,毫无生涩造作之感,也无鹦鹉学舌之嫌。 作个结,我认为,俩篇作品,整体风格就是:流水意、白云心、松声舞、碧霞情!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