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春雨
正文

三月的南京依然是有点寒意凌人,虽说已经进入了春季,可是,你却不能明显的感觉到春天的脚步,除了偶尔看见路边花坛里开放的桃花、腊梅,还真的难以分清这究竟是冬天呢,还是春天呢?

昨夜正欲入睡,听见外面有人在叫:“下雨了,快收衣服了。”,忽然想起外面晾的还有两件衣服,遂起身将其收进屋内。这时,雨已经下大了,淅淅沥沥的下了一整夜,我也在雨打窗外的铁皮声中渐渐地入睡了。

自进入三月以来,春雨都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虽说春雨贵如油,可是,如这般地频繁光顾,也着实是一件令人不悦的事。想象来中的三月应该春光明媚、惠风和畅,户外到处都是快乐地与春天拥抱的人们,可是现在却这般地阴冷潮湿,让很多人禁不住止住脚步,躲在室内。这般地想着想着,也就忽而的生起怨来,怨恨这下个不停的春雨,恨她带走了春光明媚、和睦暖阳的日子,恨她阻断了我对春天的热情与希望。

忽而又想到,我所怨恨的,不是很多人都期盼的吗?去年整个冬天都没怎么下雨,农田都很干涸,家乡里有些人家的井里都快断水了,如今的场场春雨不正是农民们迫切需要的吗?怨恨春雨,只不过认为她挡住了自己出行的脚步,以为是她束缚了自己,把自己困在室内,让自己不能到大自然中与春天亲切地拥抱。

可是,细想之下,难道真是因为这淅淅沥沥的春雨吗?是她阻挡了自己的脚步吗?不是,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是自己内心的自私之念在作祟,是在极力地为自己内心的迷失寻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正如王阳明所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是啊,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的变化只不过是一个有一个的循环。唯一变的,不过是我们的内心而已,是我们的心在动,是我们的内心中一片阴冷灰暗,没有阳光,是我们的内心困住了我们的脚步,无端地怨起春雨来也只不过是掩饰自己内心的阴冷。

“心若晴天,世界便是晴天。”,很多时间,不是外界的环境有多么的坏,而是我们内心的环境太糟糕,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让我们内心总是晴朗不起来,总是感觉到压抑和疲惫,希望与失望,得意与失意,如此诸般种种,都困扰着我们本来澄明清澈的内心。

一如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世界上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是啊,很多时间,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被蒙蔽,所以,我们发现不了美,发现不了自然界的诸般美好,我们内心中只有烦恼、忧愁、抑郁、压力,我们感受不到周围美好的事物,内心都被蒙蔽了,眼光又怎么能锐利呢?又怎么能够去发现美呢?

很喜欢苏轼,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气,更是因为他的洒脱、从容,不管仕途有多么坎坷,不管被贬向何方,他都能从容应对,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泰然处之,试想,如他那般大才,能如此淡然,古今有几人?喜读苏轼的诗词,尤其喜欢他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又想到了曾国藩,《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能成就这三样者,谓之完人。后人评价,中国上下五千年,只有一个半完人,一个是明代的王守仁,另一个是清代的曾国藩,对于这样的评价我不置可否,但是,有一个很大的事实就是近代中国两位顶尖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曾国藩佩服不已。细读《曾国藩家书》和唐浩明所著《曾国藩》小说,才了解到,曾国藩最厉害之处在于其内心的强大明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一往无前,诚如他所言“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他强大明澈的内心不仅让他成就“同治中兴”的伟业,成为晚晴第一人,得以封侯拜相,而且还让他在不管在什么局面中,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他挥笔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时,我们不禁对其更加敬重,不为别的,只为那份明。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够全身而退,而他的学生李鸿章却至今仍让后人不齿的原因。

我以为,不管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内心必须清楚明澈,一个人最难得的是什么?是有一份自知之明。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什么?是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巨变,他都能保持住内心的安静祥和,这样,即便是外面狂风暴雨,雷轰电闪,他依然可以悠闲自得的欣赏闪电的美丽,绝不会因外界环境而让自己的内心有所动。

窗外的雨依然在下,然而,我的内心已经不知不觉的明朗起来了。此刻的我,好想走出去,让这贵如油的春雨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