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八十年代旧作选:天下第一杉 |
正文 | 天下第一杉 ——中国的水杉活化石 张永柱 在“鄂西树海”游览,不少绚丽多姿的嘉木惠草、奇花异树随处可见。但最引人注目,也最让我引以为荣耀的,当数屹立在利川谋道的那棵龙骨虬枝的参天古树。它高35米,围径7米,枝下高3米,冠幅20多米。每年三月起,它就披着一身绿纱,像一座翡翠伞塔。在旅游热点上,其古雅的风姿,顽强的生命令中外游人惊叹不已。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天下第一杉”——中国的水杉活化石。那种苍桑的古老伸入苍穹,那种在风中吹不断的挺拔,展示了一种顽强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我多次路过谋道,也在这里采访过一些日子,为弄清它的前世今生,我从浩淼的史海里钩沉,从它立命安身的故土感受它的传奇和伟大。 经测定,这棵古树树龄为500年左右。它生于斯,长于斯,故乡视之为神树,树枝上悬挂许多红布条,乡人敬神求神,给它上香,叩头礼拜。认识它真正的身价,则是我国林业学家对世界的特殊贡献。在发现它前,世界只见过水杉化石,而没见过水杉活树。所以一旦发现了它,就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先后写了1000多篇论文,美国专家还多次来谋道实地考察。1980年10月,中美两国科学家又联合组成鄂西植物考察队溯长江而上,来这里采集标本、种子和苗木;对水杉故乡的生态环境,包括地势、气候、土质、植被等作了全面考察研究;美方队长布鲁斯博士,还建议在这里设立一个水杉研究中心。 一棵树为什么会享有这样的盛誉?我们看看它的价值——原来,水杉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树质良好,具有速生、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是建筑造船及农具、家具的上等用材,也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又因树形美观,树干通直圆满,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抗性强,所以又是庭园观赏树、公路行道树中的优良树种。在日本,就把它与金松、雪松同列为该国的三大庭园树。 再看看它的艰难身世,你会深深震撼,你会理解我为什么这样由衷地赞美它,膜拜它。它能存活到现在,艰辛的经历,奇特的坚守,可能你无法想象。据古植物学家考证,它的远祖起源于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当时地球的气候十分温暖,水杉已在北极地带生长,后来逐渐南移到欧、亚和北美洲,绿色的水杉遍布地球。到第四纪时,地球上出现了四次大冰川,中欧、北美全被覆盖,整块罹难,各洲的水杉相继灭绝;而在我国仅发生了局部的山地冰川。尤其是位于川鄂交界的利川这一带更是得天独厚,这里四面皆山,起伏连绵,形成平缓的山顶与纵深的沟谷。西北、东北还有被称为“万里长城”的齐岳山、佛宝山作屏障,阻隔了北来的冰川。而利川高原本身的局部山地冰川,则可能是从高山直奔谷底,沿清江河谷东流了。由于这些原因,才使这一古老的孑遗植物得以幸存下来。 后来,植物学界的有识之士,也把中国的水杉活化石比成举世难觅的“千里马”。那么,又是谁发现了这匹“千里马”的呢?我可以骄傲的回答——是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他们,是一串闪光的名字。 水杉“伯乐”,首推干铎。干铎,原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学教育家,1938年抗战中襄阳沦陷前夕,西迁恩施,任湖北农业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41年冬,干铎在由鄂西去重庆的路上,途经谋道发现路旁这株高大的古树,似杉非杉、似松非松,非常惊异,可惜时值春寒料峭,新叶未发,不能采到标本。他到万县后,即拜托万县农校教务主任杨隆兴先生代为采集。1942年底,干教授收到杨先生寄去的标本。这份标本虽然后来遗失了,但干教授仍然堪中国水杉活化石的第一位“伯乐”。 伯乐一顾,慧眼识珠。1943年夏天,天下第一杉又遇到另一位“伯乐”——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的王战教授。王战,被誉为大地构造学的探索者。当年只有三十来岁,他去鄂西神农架考察路过万县,经杨隆兴先生的介绍,转到来谋道,采到了比较完整的枝叶和果实标本。1945年春,这株标本交给了“郑氏裸子植物系统学说”的创始人郑万钧教授,请他鉴定。 众多“伯乐”中,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了——郑教授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于1946年秋,又托自己的学生薛纪如到谋道采去水杉枝叶和幼果标本。当时因南京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郑教授就把标本寄给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胡先骕先生,请他帮助查阅。 胡先骕,何等人物?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者,中国近代生物学的开创人,曾被毛泽东称赞为“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科学探索总是指向人类未知的领域。胡先骕先生即从日本1941年出版的植物学杂志上查阅了古植物学教授山本茂的文献,从而找出了科学依据,为水杉的“正名”打开了最后通道。1948年,胡、郑二教授联名发表论文,肯定了这棵“活化石”属杉科、水杉属,推到了“水杉在地球上已经灭绝”的论断,确立了水杉在植物进化系统上的位置。这为研究古植物学、古地理学以及地质学提供了活生生的历史资料和现实物据。至此,隐居在深山老林的“千里马”一鸣惊天下,震动了世界。胡先骕先生对他的水杉一辈子魂牵梦绕,1961年他在水杉命名13年后,作《水杉歌》长韵,纪念科学史上的这一重大发现,被誉为亘古未有之科学诗,由陈毅同志热情推荐给《人民日报》发表。诗中有“纪追白垩年一亿,莽莽坤维风景丽。特西斯海亘穷荒,赤道暖流布温煦”“密林丰薮蔽天日,冥云玄雾迷羲和。兽蹄鸟迹尚无朕,恐龙恶蜥横婆娑。水杉斯时乃特立,凌霄巨木环北极。虬枝铁干逾十围,肯与群株计寻尺。”“水杉大国成曹郐,四大部洲绝侪类。 仅余川鄂千万里,遗孑残留弹丸地”的琦丽描述。 水杉活树的发现,是近现代中国科学史上一件盛事,为中国植物学赢得了国际声誉。曾在亿年前一同存在过的生命,除了水杉都已灭绝了。也只有水杉,藏匿在鄂西的深山穷谷,依旧郁郁葱葱,不断的历练自己,壮大族群。这巍巍壮观的神态,是谋道在世界上科学文明的火炬神态,也不能不是利川的一大名扬海内外的旷世功勋。如今,中国的水杉已经给绿色世界带来了复兴的景象。不仅国内大量栽植,国外也有七十多个国家引种过去,其范围之广,超过历史的分布区域。同时,水杉也成了世界友谊的象征,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访问尼泊尔,赠送给尼泊尔人民两株水杉树苗,并亲手定植在尼泊尔皇家植物园,成为尼泊尔人民十分珍惜的“中尼友谊树”。1979年5月,我国植物学家代表团去美国访问,哈佛大学安诺德植物园赠送代表团的礼物,就是用有机玻璃熔铸的水杉叶片和球果的标本,并附了一首用中文写的热情洋溢的诗篇:“植物学家昔合作,宝树水杉得繁播。友谊互助今复燃,比活化石延年多。” (原载《旅游天地》1982年第5期,获全国佳作奖。)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