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将军之殇 |
正文 | 将军之殇 1 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这篇压在我心头30多年的文字,几次提笔,又几次放下。后来,甚至不敢写——带血的文字,一旦澎湃起来,对心脑血管患者的杀伤,无异于乱矢攒心。 同时又考虑到,习惯了光明颂,如何把握另一面的尺度?所以我把发生在我们历史河流中的这些真实故事,换了一个说法,叫着“老板”大规模血洗 “员工”的事件。仅从已经披露的零星材料和学者们公开了的历史片段看,就已经是那样惊心动魄。我接触过几个县里的文史小吏,经年代继,县厩依然重财轻色(红色),皆曰以一管微弱之力,恐怕很难揭其渊薮一角。 但我无论如何应该写了。今年的春节,是两大动物的物语交替,马啸羊吟,不像往年雪虐风饕。嘶鸣已归属于历史,我的表伯唐成三,离开家乡整整八十年后,终于魂迁故土,完成了纠结他一生的心愿——叶落归根。他是我异地采访过的一位鄂西老人,又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配享着国家不菲俸禄的离休干部。我觉得,不能再让自己的心灵放逐,流失。写这篇文字是一份责任,因为我也毕竟在这片红土地上工作了几十年。我那七十多岁的表姐这回还特意说,你表伯生前就希望为他的历史讨个公正。 表伯要讨“公正”的那截历史,实际上是他早年当逃兵的历史。19岁那年,也就是1933年,他逃离红军队伍,后来还投了国军。所以家乡人不仅认定他是逃兵,还是同共产党打了十几年仗的反动军人;而且打的又是四野,我们的王牌主力。“唐成三那小子!”,在老家谁都可以拿他骂两句。“小子”在这里成了一个隐喻性词语,靠近政治上的死结。“逃兵”往上一点就是“叛徒”;“反动军人”则是不戴帽的“反动派”,比“反动文人”更具有直接的危险性。解放后,唐表伯虽然身居高位,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但总感到百身莫赎,无颜见家乡父老。八十年代我到张家界参加一个会议,特意到长沙去拜望过他。这位当年单刀扑敌阵的热血军人,几无言语,但生活有序,除了自顾经佑着他那几盆兰花,就是看书习字,静坐养神,守着退休后一份恒定的清闲。其相貌还很有点巴古遗风,五岳光泽,似有仙灵之气,所以初见有忽逢幽人的感觉。只是在晚饭时,两杯酒鬼酒慢慢烧红他的双颊,烧出他的情感底色,才感受到虎贲之火在他的心底并未完全熄灭,一生来去于国共界河,尚未通衢,不得不悭吝自己存活的语言,难得有几分豪气倒逼今日。 我和老人倒是很谈得拢,两个晚上断断续续聊了很久。他的冰火年月,是一段特殊历史的见证。一个逃兵,竟然与我们家族历史上的特大冤案联系在一起。而今,离他长眠之地不远的烈士陵园,就埋葬着共和国的第一号烈士——实际上是第一冤魂。而唐表伯,就曾经是其麾下的大刀队长。 2 世界上无论任何国家,任何党派,“烈士”二字都是政治含金量最高的一个语言单位,属于国家尊称,也是追祀死者的最高哀荣。什么人是烈士呢?我国1950年颁布的《关于革命烈士的解释》中界定:凡辛亥革命以来,为革命及抗日而阵亡和死难的人员,称为烈士。后来在和平时期,烈士又不断有了新的评定标准,本文不赘。 这里说的革命烈士,是另外一类。他们既非喋血疆场,也非捐躯敌狱,而是自己无限信任,一生依赖的“家庭”制造出来的凄厉鬼魂。在“家长们”的屠刀之下,十多万重如泰山的血肉之躯,八十多年来一直为那一页血淋淋的历史站台。师以上的高级将领,在史册上都是可以称为将军的。这中间的第一号人物,就是唐表伯红军时期不离其左右的“火龙将军”段德昌。 段德昌出生的湖南南县,地处湘鄂两省边陲,是洞庭湖的腹区地带。那一带是很出了些人物的。段德昌就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除了林彪外,他和曾中生同被誉为黄埔的四期双雄。北伐战争中,段德昌担任国民革命军八军一师政治部秘书长,期间介绍了还是营长的彭德怀入党,成为彭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后来又先后与旷继勋、贺龙、周逸群等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起先后任红二军团第六军政治委员、第六军军长等职,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至第三次“围剿”;并率部参加南征作战,攻克华容、南县、公安等县城,有“常胜将军”之称。然而唐表伯说,在将士中间,大家更喜欢叫他火龙将军。 “掠疾似火,不动如山”。段德昌深得兵法精髓,理论与实践兼长,不胜不打,打則必胜。在水泊洪湖的古赤壁古战场上,利用湖区的天然柴山和芦林,演绎过不少火烧连营的出色战例,真正是叱咤风云。“火龙将军”由此而来。对于段德昌不同凡响的军事天才,就连把他从黄埔开除的蒋介石校长都赞叹不已。我军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在听取彭德怀和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的汇报,当话题转到段德昌时,激动得两眼泪花,汇报不得不中断,改日进行。1988年10月,中央军委又下文正式确立段德昌为我军建军史上的33位军事家之一。由此可见,他本应是共和国穹顶下一颗闪亮的将帅之星。 但是历史不像未来那样,可以用梦想去设计。在历史事实面前,没有假设和“如果”这样的条件设置。实际情况是,在湘鄂西苏区革命斗争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来了个名叫夏曦的最高领导人。 3 夏曦者,段德昌湖南老乡也,1921年入党的中共早期党员,毛泽东校友,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五大、六大的中央委员会成员,担任过湖南、浙江、江苏3个省的省委书记。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职业革命者,又当过自修大学教员,满腹经纶的红军第一笔杆子,会在湘鄂西苏区杀人如麻。据唐表伯回忆,夏曦这人看起来文质彬彬,但是连贺龙都怕他三分。 唐表伯的出逃就同苏区肃反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我们通过陆陆续续公开的党史资料,可以知道的是,土地革命和“二战”时期,在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红色根据地,连续开展了清杀改组派、托派、AB团、第三党、取消派的肃反运动,遇难人数达十多万。夏曦被王明派往湘鄂西苏区,接替他们认为“左”得不够的邓中夏任该苏区中央局书记,兼任肃反委员会书记。 其实,像夏曦这样的职业革命者,之所以成为杀人机器,除了与生俱来的“革命”基因,重要的还是一条路线一套理论造就的。早在1921年秋,夏曦参加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导师的接见。那时,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的“红色之剑”已经形成了红色恐怖。南昌起义失败后,受党的派遣,夏曦又到国际赤都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与米夫、王明走到一起,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这些自认为是代表共产国际、最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支持以苏联的方式进行中国革命。夏曦们制造的大清洗“杰作”,就是中共的早期祭文。当地老人还记得,湘鄂西苏区的肃反,杀得洪湖水都变了颜色。撤离时已经杀不过来了,夏曦就下令政治保卫局将所囚人员一半枪决,一半装进麻袋栓上石头沉湖。5万多红军,最后只剩下4千人。当时夏曦抓人,自定了各种名目:二人相遇,在茅房里说句话即有“兄弟团”嫌疑;同乡相聚,买些花生来吃即加以“好吃会”之名;女同志的一点偷生之乐拉家常,都被打成了“荷花会”反动组织、、、、、、逻辑思路也简单:如果上级是“改组派”,那下级必然是;军事指挥员是,搭档的政治委员必然是;首长是,警卫员必然是、、、、、、一旦成了“改组派”之后,就要遭受的类似于中世纪的酷刑。老人们说,光逼供的酷刑就达20余种。什么“鸭子凫水”、“背火背篓”等,一听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我70年代在鹤峰、巴东等老区采访时,还听说有比这更惨的:夏曦令将被抓的许多“改组派”十人为一串,用铁丝穿透肩胛骨,到各乡游街。他们一边走一边滴着鲜血,个个痛苦不堪,有伤痛过重走不动者,便命就地处死。几十年后,这一带一入夜,月黑风高,林涛呜咽,怎么听怎么像冤魂哀鸣,厉鬼惨叫,就像置身于恐怖谷中,毛骨悚然,从心口直麻到背脊。在王炳南遇难地,怵栗之感尤为强烈。王炳南也是湘鄂边苏区的创始人之一,红九师参谋长,被抓后戴手铐的手都被磨破,腐烂发臭,杀之前已经被打断了双腿,是被架到一颗树下砍死的。死时一直在喊 “我没有罪……”。在鹤峰麻水,公社干部还指我看了那颗树,现在已记不起是板栗还是梨树了,印象中是颗歪脖子。红三军教导一师政委陈协平,则是被折断十指后,用乱石砸死。刑前还说“红3军子弹极缺,那子弹留起打敌人,对我刀砍、火烧都可以!”1979年9月电影《曙光》在鹤峰首映,我写了篇《贺老总回到第二故乡》,发表在当年12期《大众电影》上。文章中也只能笼统写“被左倾路线杀害”,根本不敢描述那血腥的场面。期间我访问过陈协平遗孀徐振英老人,作为“反属”,她本来也难逃厄运。当地党史工作者告诉我,夏曦一个杀人魔王居然也长有一根怜香惜玉的神经。 4 难以思议的是,当年苏区杀人,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战后杀”。战争时期,一方面要杀人,一方面又被敌人追杀和围剿。那些被囚禁的指战员,行军时用绳子把手捆起,连成一串牵起走,打起仗来就发枪,让他们冲在第一线戴罪立功。 这些随时都可能处死的指战员,作战特别勇敢。他们宁可战死,获得一份战士的光荣,同时也要洗刷蒙冤的罪名。唐表伯子弹打光了,一把大刀,在敌阵中杀进杀出,尽显杀猪刀客的豪猛。但这些人并没能以功赎“罪”,相反,越勇敢越是“动机不纯”。夏曦认为他们是图表现,是想“更有力地投入反革命活动”。所以一下战场,就又关起来杀掉。 现在的人们真的很难想象,夏曦如此肆虐,难道就没人敢反对么?无论是在苏区采访还是在同唐表伯聊天,我就一直是这么天真的叹息。这想法确实太天真,要知道我们这个家族的纪律从来就是铁的纪律。政治生态如此,在家族内家长独大,包揽决策权,历来如此,并非新常态。独占春风,无异于“极权”的别称,那是反得的么? 但是话又说回来,狗子撵急了也会跳墙,何况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红军队伍高级指挥员里,就还有那么一个敢与夏曦拍桌子的。他就是段德昌。段德昌到湘鄂边后,时值湘鄂西的“肃反”达到了高潮。 段德昌一边率军同敌苦战,一边要力保部队的生存。他曾当面质问夏曦:“你谁都不相信,把党团组织都解散了,连党都不相信了。你把红军搞完了、苏区搞光了,你是革命的功臣,还是革命的罪人?”洪湖根据地丧失后,作为创建人之一,他痛心疾首,多次向夏曦提出如何恢复洪湖苏区的设想和建议,并立下了“给我四十条枪,三年内不恢复洪湖苏区,提头来见”的誓言,但都被拒绝。同时他还向中央写信控告夏曦。就因为这,段德昌被诬为分裂红军的“改组派”而被夏曦诱捕。 段德昌是1933年5月1日中午时分被杀的。行刑时他也是和陈协平一样,要求子弹留起打敌人,用刀执行。于是刀斧手便用一把钝刀将他砍死。杜鹃啼血,昼夜悲鸣,坡上的映山红花叶乱颤。他殉难的地方叫金果坪,属于巴东县,处巴东、建始、鹤峰、五峰四县交汇之地,是湖北省27个老区乡镇之一,现在成了红色旅游景点。将军那一代的血液,依旧还在点亮贫困山区的生活出路。 5 我们回头看看唐表伯的“逃兵” 缘由,对于真实的揭示那段历史不无裨益。 唐表伯说夏曦杀红了眼,他自己的4个警卫员就被他亲手杀掉3个。而且十几岁的娃娃都要被当作“小改组派”处决,谭友林、王尚荣就是侥幸活下来的证人。 谭友林,开国少将,解放后官拜兰州军区政委。当时还是一个小警卫员,因“主人”成了“改组派”,他也被捕,临死之时,贺龙赶到,连忙救起:“他十几岁的娃儿,连父亲都没得的孤儿,是什么改组派!” 同谭友林比较起来,王尚荣的境遇更加玄乎。王尚荣,开国中将。17岁那年,在红三军所在地鹤峰走马坪以“改组派”罪名被抓,关在一间小木屋里严刑拷打,拳头、木棍、皮鞭打得他死去活来。因为实在找不出证据,便把他作了“归队监视”的处理,编入担架队,行军时抬着师政委。由于伤口痛得钻心入骨,一阵眩晕,王尚荣摔倒在地。师政委认为王尚荣是有意报复,甩了他两耳光后,就拔出手枪。王尚荣本能地拼命逃跑,子弹擦身而过。 我等凡夫俗子确实很难理解,像王尚荣这些人,那么小的年纪,革命意志怎么那样坚定。他在外面躲了一夜,第二天又找回了部队,向战友哭诉:“我不怕打不怕杀,就怕离开红军这个家”。 师政委余怒未消,仍然要枪毙他。 王尚荣也合当命不该绝,也是恰恰碰到贺龙与关向应来红三军检查工作。问明情况后,贺龙正色道:“十几岁的娃娃也是改组派!”这才救了王尚荣一命。建国后王尚荣长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后任副总参谋长,是一位正直的革命老将军。 而唐表伯就没王尚荣那样坚定了。他说王尚荣要不是遇到贺龙捡一条命,还不知道有没有骨头在?再说可以不杀王尚荣,但不能不杀我唐成三。我比王尚荣大两岁,危险就多两成,又是段将军倚重的,杀头是早晚的事。于是一个晚上趁着神秘的雨幕掩护,他从后山溜下,就再也没有回来。以后又阴错阳差投了陈明仁部,开始了与共军和日军的作战生涯,49年在长沙起义。这是后话。 在苏区,即使处于随时有被杀的险恶环境,像唐表伯这样的逃兵也是没人同情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吧十年代初,几个幸存的老将军陆续回来尽缅怀之情,看到表伯的亲属时还在说,唐成三就是怕死嘛,你看我们,还不是挺过来了! 死去的是鬼雄,活下来的是英雄。这些未殇将军们,解放后自然是革命功臣,有着无尚的优越感。他们也真不容易,提起脑袋在血河里游走,又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百战身还,活着走进了人们共和国,浑身羽毛都闪耀着国家荣誉。但是晚辈在揣度: 5万红军杀得只剩4千,这“挺过来”的机率到底有几,将军? 6 历史的迷雾应该揭去。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这个红色家族上这大血腥的屠杀?唐表伯这样的逃兵尚且要讨个公正说法,何况那些红军烈士、未名将星,难道因为惨死的冤魂真的不会说话? 现有资料证实,这场肃反运动,是从清杀AB团开始的,这与蒋公介石导演的一幕历史大剧不无关系。“AB”是“反布尔什维克”的英文缩写。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在江西建立党组织。因此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了优势。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蒋介石为了夺取由共产党人掌握的江西国民党省党部的领导权,1926年底通过中央党部组织部长陈果夫派人秘密组织了AB团,专事反共活动。 其实,这样一个组织,成立后仅三个月,就被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发动的“四.二”大暴动所催垮。AB团的创建人段锡朋在1931年曾说:“AB团在四.二暴动后,一般忠实的同志,纷纷逃避京沪,此时适逢中央开始清党,AB反赤团之目的已达,非但按诸党纪,党内不得再有组织,即环境之变迁,人事之移易,亦万无可以存在之形势 ”。 AB团虽然催垮了,但是他们散布的舆论已经风传开来: “AB团”已经打入共产党和红军内部。前不久读到一本叫《舆论战》的书,书中说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舆论,有了阶级就有了战争。舆论与战争如影随形,紧密结合,使战争变得越发神秘莫测、光怪陆离。不知不觉间,舆论就成了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战开展于武力对抗之前,贯穿于武力对抗之中,继续于武力对抗之后,其激烈的程度不亚于战场上真枪实弹的战斗。共产党本来就十分强调组织的纯洁性,于是必须锄奸。除了肃清“AB团”,还扩大到“改组派”、第三党等。 反观国民党的舆论战,还真不是吃素的。舆论战是他们谍战的一部分。舆论介入的同时,他们还真派了特务打进苏区,打入高级领导人身边。历史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中央局书记夏曦身边就有一个被敌对家族称作最优秀的重量级间谍。 深受夏曦器重,执掌肃反生杀大权的保卫总局局长姜琦(又作江奇),原来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敌方潜伏者。此人既是夏曦的亲戚,又是夏曦的亲信。肃反中是夏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1933年初夏,红三军侦察连在执行任务时捕获了敌人的一个秘探,从他身上搜出了姜琦交给他的机密情报。敌探供认他已好几次与姜琦秘密接头,并获取了红军的大量军事秘密,包括每次杀人的数字。侦察连连夜将敌探与姜琦的亲笔信交夏曦、贺龙、关向应“三堂会审”,证明姜琦确是奸细。当时夏曦十分尴尬,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只得命令将姜琦抓获。姜琦自知罪大恶极,必无生还之路,企图乘夜逃走,结果被看押的战士击毙。同样,在鄂豫皖被杀的许继慎事件,也是国民党离间计的一部分。国民党第三战区副总指挥冷欣后来亲口对陈毅吹嘘:“我们略施小计,你们就杀了许继慎。” 事情虽然远不是这么简单,但苏区“肃反”的由来,又确实始于国民党之谍战。我们看谍战文字,一直只顾给自己喝彩,好像只有我们才配得上铜墙铁壁,也知道我们有“龙潭三杰”,有潘汉年、关露,有韩练成等,殊不知人家不仅毫不逊色,更有卓异之笔。 正是因为姜琦身份的暴露,加上后来中央的批评,夏曦才停止了“肃反”。 这也是未殇的将军们能够“挺”过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然的话,英雄末路,究竟能有几颗头颅幸存! 7 当然,要客观评述那段历史,各有各的账需要厘清。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高级干部,远没有共产党自己杀的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八十多年了,我们这个已经执政的家族,为自己沉冤的前辈,似乎还欠了一份责任。比如段德昌,1952年以其英魂在毛泽东那里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书。邝继勋、曾中生倒是于1937年2月,由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宣布平反。 殊不知这颁发证书和宣布平反的,也是千古奇冤“富田事件”的责任人!“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苏共亚父这一强势理论武装了太多的无产阶级领袖。尽管我们的毛泽东同志直到晚年都为此事作过多次反省(对于崇尚斗争哲学的他来说,能够检讨自己,恐怕还是仅此一事)。但是后来一直到胡耀邦、陈云、温家宝等几代中央高层介入,1991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才有一个新说法:肃清“AB团”和“社会民主党”的斗争,是严重臆测和逼供信的产物,混淆了敌我,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各个根据地的肃反,都程度不同地犯了扩大化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这算是某种程度的平反。但是至今都还没有正式平反文件。就连犯下弥天大罪的夏曦,后来在谈起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问题时,也曾痛心地说:“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内疚,这是我还不了的账啊!” 是的,这账是还不了的。曾任湘鄂西临时省委秘书长的谢觉哉(解放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写了一首《肃反》诗回忆当年。诗曰:好人不比坏人贤,一指障目不见天。自残千古伤心事,功罪忠冤只自知。姓氏依稀名节在,几人垂泪忆当时? “几人垂泪忆当时?”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铮铮警示之问。然而我时时在琢磨,这该不是又一部“天问”吧?沉疴宿疾,根深蒂固,左网恢恢,经久轮回。我们这条河流,无论血缘还是血统,都无法改变。只有大地有无限包容性,将军和表伯,同葬在一块土地上,也叫殊途同归吧;而夏曦,也依然享有“革命烈士”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殊荣。 (张永柱2015,2,24于湖北外河园书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