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市的味道·雕塑 |
正文 | 雕塑是文化的凝固、文化的象征。一座雕塑矗立的地方,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统治着那个空间。一座众多空间矗立着雕塑的城市,一定是一座文风浓郁、品位极高的城市。 品位即文化。城市的味道说到底是文化的趣味、文化的品位。一座文化浅薄的城市是谈不上什么味道的。 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质,是城市品位的标志。我对那些矗立着精美雕塑的城市总是保持着一种敬意。每到一座城市我习惯于对那些经久不变的艺术形像细细品味,透过那些雕塑所代表的传奇和意境,以期更多地解读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我经常在城市雕塑提供的文化氛围里沉浸和陶醉,慢慢体会和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味道。 城市雕塑赋予城市艺术气质,让城市更优雅、更高贵、更浪漫。这一情结可能会追寻到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一座引导人类文明走向新纪元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充满艺术气质的城市。我第一次认识佛罗伦萨,跃入眼帘的名片就是城市雕塑。我走进君主广场,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众多的精美之作:海神喷泉、大力神雕像、久帝塔取奥罗菲尔首级青铜像,……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露天艺术博物馆,是一座艺术的天堂。特别我面对景仰已久的大卫像时,已经是不由自主地被雕像的气质所感染。这些雕塑精品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足足影响了几百年,至今我们仍然还在接受它们的艺术洗礼。它们以一种特有的姿态在提醒我们:欧洲中世纪文化黑幕是艺术之神掀开的,而正是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雕刻艺术占领了城市公共空间才开启了城市市民的文化自觉,从而引动了人类精神领域一场革命性风暴。雕塑带给城市的艺术气质正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号称音乐之都,也是一座艺术气质浓郁的城市。走进维也纳,给人一种温文尔雅、高贵雍容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当然有享誉于世的美泉宫、金色大厅这些艺术建筑,但更令我不能忘怀的是河畔公园那些音乐家的雕像,特别是“施特劳斯小金人”。这位圆舞曲之王站在高高的乐坛上,全副身心地拉着小提琴,身后环状大理石浮雕上一群嬉戏的孩子和青年男女手挽着手环绕着施特劳斯,整座雕像洋溢着热烈而浪漫的气息。这座雕像成了维也纳的象征。我立于雕像之前,沉浸在圆舞之王的音乐梦幻中,耳边响起《蓝色的多瑙河》旋律: “在那多瑙河边, 在那美丽的蔚兰色的多瑙河边……” 雕塑传递的艺术气息让每一颗浪漫的心陶醉,那内心深处的共鸣正源自这座城市的魅力。 有时候,城市雕塑就是城市历史的缩影,凝聚着历史的力量。雕塑用生动的艺术造型为城市讲述故事,沉淀城市文化,使之厚重。 城市雕塑既与城市环境、城市文化溶为一体,又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点缀,这种点缀往往画龙点睛,成为城市最惹人目光的靓丽风景。 我第一次了解罗马的起源,是站在“母狼乳婴”的雕塑前。威严而警觉的母狼,两个充满童真完全不知惧怕的婴儿无所顾忌地吸吮着狼乳。外表凶残的狼性和内心仁慈的人性统一于一个画面,正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古罗马人的天然血脉渊源。我一眼就记住了这尊雕像,永远知道了台伯河畔这座城市是2700多年前一位喝着狼汁长大名叫罗慕洛的王族后裔建立的,记住了古罗人是一个同时具有狼性和人性的种族。这尊成为罗马城徽的雕塑,给了世人永远回味不完的东西。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最有名的雕塑是小尿童。来访者没看到小尿童雕塑,就好象没到过布鲁塞尔。那天我们慕名前往,七拐八弯,在一条并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小小个子的尿童立在那里,四周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据说,这个小男孩叫于廉,因撒尿将敌人的导火索浇灭,拯救了这座城市,被授予“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的称号。这是我见到的最有趣味的雕塑,恐怕不只是我,凡到布鲁塞尔看过这尊小尿童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位赤身露体、叉腰挺肚、生动自然、憨态可掬的撒尿男孩。他永远就是那样调皮地无所顾忌地用撒不完的尿来向所有来访者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让这个故事永远伴随着城市的成长。 我揣想,这就是雕塑的味道,这就是雕塑能给后人的东西。 更多时候,雕塑记述的是历史大事件,它立在城市的重要地带,让后来人记住城市所走过的那一段永铭于世的经历。圣彼得堡有一座著名的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据说这是圣彼得堡的第一座纪念雕像。威猛凛然、意气风发的青年沙皇骑着骏马登上悬崖顶端,骏马昂然立起,脚下踩着一条蛇,这条蛇象征着俄罗斯当年的对手——瑞典。这座雕像浓缩了当年俄国人打开通往欧洲的出海口的历史事件,也寄托了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在历史变革中企求发展的光荣与梦想。 每一位城市都产生过值得受尊敬的不朽人物,每一座城市都发生过值得永远纪念的历史事件,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种应该长久缅怀的永恒精神,城市雕塑正是这些人物、事件、精神的浓缩,它以一种固化了的艺术形象,释放出一种永远咀嚼不尽的文化味道。 即令那些易为人忽略的小地方,也曾经产生过一种崇高的精神,也曾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些有博大人文情怀的文化使者,总会用一种艺术形式把它记录下来。瑞士的卢塞恩有一座负伤狮子的雕像,在一座公园的石崖之上。一支箭簇深深地插在狮子身体里,这只身负重伤垂死的狮子象征着1100名忠诚的瑞士雇佣兵。我立于崖前,隔着数丈宽的水面,与狮子垂死的目光对视,它好象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最感人的狮子。 法国上萨瓦省府安纳西,是大思想家卢梭的避难地。卢梭在安纳西遇到了华伦夫人,从而完成人生的转折,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卢梭是人类文明的启蒙者,而华伦夫人则是卢梭的启蒙者。在安纳西古城教堂门外的庭院,当年卢梭与华伦夫人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有一尊卢梭的头像雕塑,正是这尊雕塑,使这个极为普通的场所成为后人景仰观瞻的圣地。 这就是城市雕塑的力量,化历史为艺术,化艺术为历史,让城市在历史与艺术中升华,让世人在艺术与历史中分享城市的荣光。 当然,城市雕塑不仅仅沉湎历史向后人提供回味,城市雕塑还会用一种特殊的艺术力量为生活在当下的人提供思考。 我参观纽约联合国总部时见过一尊简洁而又寓意深刻的雕塑:打结的手枪。一把手枪,枪管被拧成8字形,主题非常鲜明,就是倡导和平、制止战争。那些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各国头脑们,在国家和民族遇到麻烦的时候,如果能沉下心来在这尊雕塑前多停留三分钟,也许会减少很多拔出枪来的冲动。 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又叫万国宫。万国宫前广场有一标志性雕塑:突兀立着一把断了腿的椅子。乍看有些惊诧,别人讲这是象征地雷对平民的伤害,主题是宣示人道,呼吁和平。我细细揣摸,这把椅寓意是多方面的,可以代表残疾人疙立不倒,寓意尊严与尊重。也许寓意协作与平衡。万国宫广场的雕塑,应该多少有点政治意味,断了腿的椅子更在意平衡,没有各方面的协作平衡,这个世界永远安定不下来。出席国际会议的政治家们,看到这把椅子,也许达成妥协的机会会更大一些。城市雕塑能给人思考,肯定会使城市更有厚度。 中国的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过我们的祖先并不称之为雕塑,而称之为造像。 我曾有幸游历过云冈、龙门、麦积山、敦煌四大石窟。据我观察,石窟那些佛龛神像也不全是刻石而成,或石雕或泥塑或兼有其它工艺,但所塑诸神诸佛千姿百态、逼真生动却也算代表了中国历史上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 与欧洲人不同,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西方称从事雕塑的人为雕刻艺术家,中国历史上雕塑家被称为工匠。造像只是一门手艺,与艺术不搭界。祖先们所造之像并不安置于城市的公共空间供市民欣赏。城市的造像最多是一对狮子、辟邪之类,安放于深宅大院的门前,以显赫庭院声势。 古代的雕塑是为图腾、为宗教服务的,内容基本上是神仙佛圣。到了希腊时代,希腊人把宇宙间的真善美直接表现于人自身,那些充满神话色彩却又以人体为表现对象的伟大作品正是寄寓着希腊人美好而崇高的梦想。 文艺复兴用希腊人的的梦想之火照亮了人间。 早在700多年以前,西方的雕塑便成为文艺复兴的先锋,从神界走入了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文化元素。文艺复兴是文化艺术的一次再生,雕塑艺术无论是表现的内容、服务的对象、作品的功能都发生了革命性转变。那个时期的雕塑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座高峰,至今我们仍然无法逾越。 而中国却错过了极其难得的一次文化洗礼,中国那些巧夺天工的造像工匠,其大显身手的地方一直停留在庙宇。被神仙佛圣枷锁锁着的雕塑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曾发生过改变。 这实在是我们城市文化的一件悲哀。 有一天,我们觉醒,曾经努力追赶。现代中国也出现过好的城市雕塑作品。譬如广州的市标——五羊雕塑。无论是造型、寓意、文化内涵和文化影响力,我以为,都是一件世界级的作品。怎奈昙花一现,以后的城市雕塑作品少有那般意境。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城市雕塑似乎走上了歧路,以至于我们面对雕塑因何而立这个原始命题也会犯困。 我们在佛道诸神的泥沼里跋涉得太久,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乐此不疲地把雕塑艺术的精力与才华虔诚地奉献给造神。普陀山造了一座高33米的南海观音,无锡便建一座高88米的灵山大佛,九华山地藏菩萨99米金身、河南尧山便倾其财力物力拔地而起一座号称“世界第一”的中原大佛,高208米,仅大佛身高就达108米。全国造神的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早已超过历朝历代。 我很纳闷,我们这么一个如此现实的国度,怎么会对来世奉献出如此巨大的热情。一尊尊高大无比的神像立了起来,而人们身边的生活就变得如此琐碎可以被忽略。那些生活于俗世的人们,在一派法相庄严的气象中,已不知到哪里去寻找让心灵轻松愉悦的城市表情。 不仅如此,庙宇造像的幽灵窜进了城市空间,许多城市雕塑张扬着一种造神的惯性。一个历史人物的造像非得天神一般高大,除了一种空洞的恢宏,实在找不到那样一种让精神充溢、让灵魂感动的人间烟火。生活在一座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看到这样的作品,心里常常泛起一丝不安,因为有些东西真的让文化流于肤浅。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