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乌兰巴托,一个欧化的亚洲城市
正文

北京——乌兰巴托之行十二

其实,与其说说乌兰巴托欧化,还不如说它已经俄罗斯化。

俄罗斯,人家是欧洲国家嘛——虽然与真正的欧洲有很大区别,还不停地对立、冷战和相互恐吓,但是权且在此说乌兰巴托,它真的已经欧化了。

满街俄文字母的招牌,间杂一些英文,少见的日文,偶尔的韩文和几乎看不见的中文。就是零星的中餐馆在外面的招牌也没有中文,虽然据说蒙古人也很喜欢吃中餐,但朋友告诉我曾经发生过学生冲击有中文招牌的餐馆,说中文的大小不能超过蒙文——用俄文字母拼写的一种没有多长历史的文字。

如果硬要将乌兰巴托跟国内的省会城市比较,那她应该仅仅比去过的拉萨大一些,跟银川和西宁相当,但她明显缺乏拉萨的整齐和生气,当然这可能是由于中俄两国的不同建设方式和规划理念所造成。

在深圳的时候刚好看过凤凰卫视在蒙古前段时间骚乱时播放的有关乌兰巴托的介绍,当时的画面——围绕着市区周围,沿着山坡绵延而上的众多低矮房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顺着铁路抵达乌兰巴托的时候,看见的是典型的俄罗斯城市风光,散乱、稳重、市区宽广。

跟扎门乌德一样,乌兰巴托的火车站是开放式的,也就是没有国内的栅栏和围墙,旅客可以自由进出。这让我有些替铁路部门担心:没有票的不是可以轻易混上火车?如果人家爬车窗的话不是乱了套了?

朋友并没有如期登上列车接我,车一停,就有许多蒙古人逆着人流往车厢上冲,列车员看来完全无力控制形势,也没有控制。要是在国内自己早该喊了,但此时不敢轻易造次。使劲挤出车厢,就进入到了一个完全不懂话的环境,虽然自认为走遍了中国,到哪里都没有了生疏感,但此时,凉飕飕的风,满眼不认识的俄文字母,穿衣打扮和言谈举止差异明显的人……,还是让我有些后悔。

天蓝的一丝不苟。

本以为在出站口会碰到朋友,但是这里好象哪里都可以出站,哪来的出站口?手机不能用,朋友的住处和电话都不知道,突然间有些六神无主。

心中十分警惕,并不理会要帮我搬行李和需要车的人的问候(虽然不懂语言,但从神态上一看便知),后悔当时没有跟那个内蒙小伙子一块下车,还可以借用他的电话与朋友联系一下,万一不行还可以有他的帮助……胡思乱想间刚好遇到了昨晚呼噜连天的江苏籍男子走过来,于是赶紧过去借手机,正在手忙脚乱地拨号,有一个人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是不是×××?

一抬头,一个帅哥正笑吟吟地站在我面前,原来是朋友的朋友,一位当地的年轻华侨。谢天谢地,终于找到了“党”,找到了组织。之后的几天,就一直在这位帅哥的家里和车上度过,熟悉着陌生的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单体建筑都不大,但造型和色彩都显得比较厚重,房子一般不高,只在市中心有零散的几栋高层建筑。象在国内豪华、辉煌的希尔顿、香格里拉、凯宾斯基等知名酒店,在这里看起来就低矮、寒酸了许多,总之是外观上就小了几号。

虽然整个城市的色泽还算多样,但乌兰巴托大部分建筑的颜色看起来大都显得陈旧,总之颜色是处在风化多年后,不太纯正的状态,让人感觉到有些苍凉。

乌兰巴托除中心区苏和巴特广场周边很小的街区以外,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就象一个巨大的工厂区或者矿区城市,比方国内的大同,然后在厂区内开设有一些商店、超市、餐厅、影院和其他娱乐设施。当然位于中心广场的政府办公大楼也相当的宽大气派,但那也基本已经是乌兰巴托截止目前为止,体量最大的建筑。

乌兰巴托的城市道路如果与目前国内的省会相比,属于十分不平整的状态,没有一条自己眼中的平坦大道,更不用说国内中心城市改性沥青所呈现的高雅、现代、平坦、爽目。因为没有自行车,所以也没有我们常见的“三块板”道路。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大都凹凸不平,布满裂缝。即使不多几条中间有隔离带的道路,也显得局促,狭窄。排除地理气候因素,绿化带单调而粗糙,这与乌鲁木齐花费不菲的河滩路所呈现的大气相去甚远,但处在沙漠边缘的乌鲁木齐,其地理气候环境,尤其是降水量方面跟乌兰巴托并不能相提并论。

沿街道随意停放的车辆,冒失而急进的司机。

乌兰巴托的车多的出乎意料,至少在市区的路上是如此。朋友说乌兰巴托七十多万人,大约有二十多万辆车,大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车,也就是即将被日本淘汰的车被走私转移到了蒙古,所以上下班的时候照样堵车。这里的车“反正不贵”。一辆崭新的陆虎在这里只要十二万美金就可以买到手(约合七十多万人民币),而在国内那是爱车族想都不敢想的优惠价格。

乌兰巴托处在南北两列不算高的山脉之间,穿城而过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河的中文名字叫:图拉河。河水在流经城市的时候尚算清澈,水流向北,不过穿过城区的时候是东西走向。

山到了乌兰巴托已经有了树木,虽然并不茂密,但在经过了几百公里的荒漠戈壁后,总是让人感觉到精神为之一振,生命在水的滋润下又恢复了生机。

刚来的前两天,虽然天气还算晴朗,但由于已经时值冬天,光秃秃的树木,萧索的绿地,并不感觉清爽.昨天一夜雪花飞舞,清晨醒来,窗外已经是一片银色世界,真美!然而阴云密布,加上灰色而杂乱的城市建筑,阴沉的天,泥泞的道路,街上缩着脖子行色匆匆的人……让来自依然花红柳绿南方的我感觉压抑。

乌兰巴托给我最深印象的当然是城市北部及西北部边缘顺着山势绵延而上的低矮贫民建筑,有的甚至已经快建筑到山顶。由于顺着山势绵延的面积不小,所以从城市的各个方向都可以看见,给人以特殊的震撼,反正在我的眼里它完全就是乌兰巴托的城市地标。

借居地地处乌兰巴托东边的第十五小区,紧邻蒙古电影制片厂,但风貌已经是相当的不城市。没有想象中娱乐世界的快乐洋溢,只有冷清——制片厂的破败、凋零从外观上一览无余。临近住所的房子有些已经倾斜,用木头支撑着,一眼看去,完全是一个已经破产的工厂。

即便是市中心,乌兰巴托各个建筑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没有国内的拥挤和嘈杂。离广场不远的中国大使馆占据了很大一片地皮,这在寸土寸金的中国各大城市,简直是奢侈到不可能的地步。

整个城市建设风格正好与其地广人稀的国家特征相吻合。

城市中央很少的中国式庙宇和建筑会提醒你她和中国的渊源,但那已经完全成为了历史。

有中国人呓想蒙古回归大中华的怀抱,网上甚至流传蒙古大呼拉尔某些议员建议重新回到中国的相关消息。当地的朋友说,那是编的,“是完全不可能的!”在现在的情况下,“如果有哪个议员胆敢有这样的建议”,“他肯定下台!”

即便如此,乌兰巴托——这个蒙古国的首都,依然有其不同的非凡魅力——满街不认识的俄文字母,西化打扮的人群,少有民族服装,几乎看不见汉字,沿街而立的政府办公楼、议会、外交部……,相信让每一个初次到来乌兰巴托的中国人,都有一种新鲜而别样的感觉。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