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流年入梦——我读《幽梦影》(二十四)
正文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迟上。

【心得】

朔望之间有所缺

“朔”字取“逆”省“辶”再与“月”合,“逆”有“迎接”的意思,所以“朔”表示迎接新月。农历每月初一这天,地球上是看不到月亮的,因为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称作“新月”或“朔月”,所以“朔”用来指农历每月初一。之后,地球上能够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大约十五天后,会看到完整的被太阳照亮的月亮,就是一轮圆月,所以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从“朔”到“望”,是新月、上弦月;从“望”到下一个“朔”,是下弦月、残月。新月与残月都是一弯月牙,不同的是朝向、位置。新月凸面向西,在傍晚的西方天空;残月凸面向东,在黎明的东方天空。

从一弯新月到一轮圆月再到一弯残月,月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化中,这种变化催生了人的感慨。最著名的莫过于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以月释怀,人有分离的不如意,月也有缺损的不完美,既然自古难全,不如豁达一些。不过,每读至此,我总怀疑,苏大学士纯粹是为了遣怀特意这么写的。

《说文》解:“月,阙也。”清代段玉裁注:“月,缺也。满则缺也。象形。象不满之形。”“不满之形”是为月,月色如银,月弯如钩,古人仰观之,觉得它像女子细而弯的美丽的眉毛,便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娥眉月”,但娥眉月的美似乎是一种先天不足——月缺成美。中国文化传统是喜欢团圆的,缺即便美也带着忧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失国的李煜、被囚的李煜,眼里看到的是“如钩”的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都在冰冷的月色里,凄美之境里是凄楚之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耆卿科考失意,自嘲“奉旨填词”,萍踪浪迹,只得与虫娘分离。酒醒之后,所见恐怕只有岸边的杨柳、萧瑟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虽说新月易沉、缺月迟上,美中不足,也还是有人欣喜于它的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九月深秋傍晚,露水如珠、新月如弓,江边美景如画,香山居士沉醉了,流连忘返。

月盈月亏,是自然法则;易沉迟上,也是自然法则,人却不以自然法则观之。月缺成美,令人有恨,却依旧不能无视它的美,依旧要去追求它的美。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是不是对缺月之美的一种执着呢?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