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赊店行 |
正文 | 郑长春 豫南重镇赊店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该是中国商会经济的一个“活标本”。至于盛名之上的山陕会馆、春秋楼、九门城垣、七十二道街等,那都不过是一个古老的商标而已。真正的硬件,还是这个地方有碑为证、绵延百年的商业诚信文化! 赊店虽名为“店”,但其城郭气象与文化内涵却与北京故宫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走过中国许多地方,单就山陕会馆高耸云天流光溢彩的飞檐翘角、珍禽异兽等艺术造型,其精美程度是找不出第二家的。所以,看赊店不能像看人一样,仅仅听名而视之,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何况镇守一方的历史重镇赊店乎?如果你真的潜意识里把它当作了一个地理范畴中的小店、小馆、小街、小镇、小城,那也实在太小看了它的所在。 无数人的错觉,造成了今日赊店的悲哀! 这里最早确实是一个小店——永隆酒家,因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反王莽时,以赊店酒家门口的招牌旗作帅旗而得名。至于刘秀缘何走马赊店,又为何非要选择这酒家的招牌旗作帅旗,我们不得而知,那是历史学家的事儿。但,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历经千年之变的中原古镇,并没有实现想象中该有的辉煌——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再辉煌,也掩盖不住这个古镇如今的一片沧桑与没落。唉,经济实力上的没有“脱贫”,再辉煌的传奇也只能是一声长叹! 这不是赊店的错。好比一个人,你曾经多么叱吒风云、不可一世,但现在确实衰弱了,年迈了,甚至说是不得志了。那又能奈何?必须面对现实,痛定思痛,然后找准位置,谋求突破——穷其所有,去培养下一个“发展目标”。否则,也只能在历史的潮流中接受大浪淘沙了。纵凤凰落地不如鸡,虎落平川被犬欺。但,虎归虎,凤凰依然是凤凰。虽然打这个比方有些夸张,但观照眼前的赊店,多少是有些相似之处的。想一想,一个曾经皇帝看中的地方,一个曾为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现在不知不觉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化了、消失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难以接受? 这个时候,最理智的努力就是坚守与超越。一千多年前,一个司马迁受了宫刑,成就了一代史学家;一百多年前,一个曹雪芹家境破败,成就了一部《红楼梦》。是的,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说,人生的品牌,要么绝唱,要么名著;要么满怀悲壮仰天长啸,要么独善其身隐居求志。从某种角度上说,不也扭转了乾坤,抒写了风流?如果把遭受不公平命运的赊店看作一个人,这个人也一定是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儒商,只是在等待时机。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不也是在沉睡千年之后重见天日,一经发掘名动天下,整天喧闹得挡都挡不住?其实,沉默中的赊店命运将来也大抵如此。我们故且把它现在的低调看作一种修炼,把沉默当作一种积蓄,把清寂当作一种幸运吧。没有骚扰,远离尘埃,这不是一种幸运是什么?于社会转型期,这种幸运是可怕的,也是令人敬畏的。它充满悬念,充满神秘,充满理智和觉醒,就像一位沙场之外的军事观察家,却藏着气吞八荒的雄心;如一位海潮之岸的悠悠垂钓者,在等待着“愿者上钩”。走着瞧吧,当一切浪潮恢复到原有的冷静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呵,原来赊店竟是这样一位高人! 赊店位于赵河之阳、潘河之阴,大有“二龙戏珠”之意。可不要小看了这两条河,这两条河该是赊店肌体上的大动脉和大静脉。一条西接丹江,达秦蜀;一条南下长江,进湖广。陆路更便利,北上方城连京汴,东去泌阳通皖鲁,遥想昔日,在那个没有飞机、火车、汽车,全靠水陆流行的年代,赊店的优势是绝对的得天独厚。鼎盛时,全城人口突破11万之众,远远超出今日的县城人口数量。全城客栈林立,庙宇棋布,能叫上名字的有大王庙、孔庙、福建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关帝庙、火神庙、天爷庙、土地庙、龙王庙、马神庙、柴王庙等,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富商大贾云集于此。其中,在此发家的山西商帮和陕西商帮,为显财露富,树立品牌,更为光宗耀祖、拓展人脉,遂集巨资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筹建这座具有“叙乡谊,通商情”等多功能的山陕会馆。巍巍壮观的馆内悬鉴楼高八丈八,大拜殿楼高九丈九,春秋楼高十丈十,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竣工(1892年),历时136年。当时,注重兴修水利工程的清朝政府,俨然把赊旗镇当作了今天的“经济特区”或“上海浦东”来开放和管理了,一个“南唐泌方百货厘金局”将周边南阳、唐河、泌阳、方城的税收工作全安排在赊旗镇衙内,美其名日:奉旨抽厘。可见,当年赊店在高层领导心目中占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这样的风水宝地,就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心中有何感触呢? 我到赊店的时候,是2007年9月3日,距仲秋节还有整整22天。但就在150年前的这个日子,豫西捻军五、六千人由泌阳城出据赊旗店,清军龙泽厚、邱联恩、格绷额等部追至,大战于赊店城外。一场血战之后,走上穷途末路的捻军放火焚烧躲在山陕会馆春秋楼上的富商大僚。据说,大火烧了七天七夜,整个城内人心惶惶,鸡飞狗跳。至此,春秋楼的下场,跟阿房宫的结局一样——毁于兵火,一群走投无路、逼上梁山的游民之手。无知者无畏啊! 其实,应该被永远定在历史耻辱架上的,不是这些无畏游民,而是那些腐朽无知的没落官商。翻开这一段的中国历史,你会惊讶地发现,一个没落的封建王朝,已经把华夏民族几千年打造的辉煌,挥霍到何种触目惊心的地步: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接着是太平天国运动、慈禧受宠、火烧圆明园、咸丰之死、辛酉政变、同治暴亡、垂帘听政、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太后西逃……呜呼,皇帝都自身难保了,谁还会“照顾”你一个赊旗镇、一个可怜巴巴的春秋楼。赊旗镇是当时的财富象征,春秋楼是商业诚信的坐标,然而生不逢时,人们连命都顾不上了,谁还要钱干什么?都是穷得叮当响,谁还会饿着肚子给你讲诚信?见鬼去吧!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这些浅显的道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懂的。可,为什么到了清朝统治者就没记性了呢?他们只记得自己是“泱泱大国”,却忘了今昔是何年!他们只知道自己“老子天下第一”、是优良品种,却不知道还有“草根英雄”和“人民公仆”!他们只知道“量中华之财力,结予国之欢心”,却不知道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一个忘记历史、堕落无知的领导集团,除了擅长“窝里斗”外,究竟能给这个民族带来多少光耀世界的财富?一个把权利和私欲视为“终身追求”的人,犹如行尸走肉,他的活着也是一种毁灭! 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爱国怜民之情,犹如星星之火,推动着历史的滚滚向前。无奈时,一把火烧掉了封建王朝的黑暗,一把火烧出了东方民族的沸腾。只是,可怜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的下层黎民。他们的抗争与努力,总会被无情的阶级局限性化为一种廉价的利用和无辜的牺牲。春秋楼,便是无数个淹没历史风云深处中的一个特殊陪葬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失去的意义甚至远远高于它存在的价值,它“十丈十”的雄姿从此被刻进赊店人的心中,化为一种象征! 多少兴衰事,尽入赊店城。站在依稀的春秋楼遗址前,我没有悲愤,也没有凄怆,因为那些都已化为历史的记忆。只是一抬头,发现周边又增添了几许高楼,心里突然涌上阵阵难言的酸楚,不知道这些崭新而陌生的建筑,是对赊店一种刻意的保护,还是一些多余的陪衬? 此刻,我多么渴望今日的、明日的赊店不是这般模样,而是一方巍巍城墙,汤汤城河,青石街板,雕梁画栋的亭榭楼台,古朴幽雅的深宅大院,走进去,就不想出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