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住院六日谈 |
正文 | 《住院六日谈》 ——近距离观察医患关系 时代在变化,医患关系也在变化。医患关系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治病悄悄地变成了一场交易。医生和患者在面对疾病这个共同对手的同时,另一方面明里暗里医患双方围绕着保卫钱包和夺取钱包展开着激烈的攻防博弈。现在说起医院的“革命人道主义”恍有隔世之感,说起医生是“白衣天使”,十有八九会跟上一句“黑心肠”。出现了医生要“红包”、过度检查、天价医疗费,极端的还有见死不救的……出现了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医闹围攻医院,极端的还有杀害医生的……医患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糟糕,还可能演变得更加糟糕。 妻腰有旧疾,前几日复发。恰有友人在医院主事,在友人的关照下住进医院,六天后出院。作为患者家属的我免不了要跑前跑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了一回医患关系,有些感触,记为《住院六日谈》。 第一天 要说现在人气最旺的地方,大中城市的医院绝对算一个,医院越大患者越多。我和司机小张搀着疼得弯着腰的妻,穿过了熙熙壤壤的人群,来到了病房,以“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股神经”的名义,住到了十二病区33床。 因为友人有交代,住院比较顺利。主任简单询问了病情,一口气就开出了住院单、理疗单、化验单、药单......,当确定我们是医疗保险后,叮嘱了一句:“先交3000元钱。” 办完手续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们进行第一个项目——红外线治疗。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烤电,患者趴在床上,一个大大的红外线灯照着患部,主要功能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时间是20分钟。这时,我才注意到在走廊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画框。走近看看,哦,是介绍病区和医生的。病区技术力量可谓强大: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任医师4名,住院医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主管技师2名,治疗师9名,中蒙医师6名,护士16名。对科主任是这样介绍的:硕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321人才、青年科技标兵、十大杰出青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项。目前承担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1项,开展新业务13项......顿时增强了对医院的信心。 妻做完红外线,还想做第二个项目——“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是医生告诉她,现在是五点钟,那边的护士已经下班了。 做完理疗,妻的腰疼好像重了些。我问护士有没有轮椅,回答,病房里没有,患者若需要可以到前楼的大厅去租。因为我也是病人,妻不愿意我前楼后楼地里跑来跑去,坚持自己一步一挪地走回病房,这时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刚刚回到病房,护士送来了一大堆明天的化验单,是便、尿和血液全分析。妻说,我上个月做的化验,也是在三甲医院,可不可以不做?护士说,这是医院的规定。是的,医院的规定是不可抗拒的。 第二天 一大早,护士在抽血的同时,带来了X光胸透单、心电图单、骨密度测量单、核磁共振单……,和这些单子一起的还有一个“患者住院费用一日清单”,现在制度健全了,老百姓看病花钱花得明白了。“一日清单”注明妻第一天的花费是1500元,刚刚入院,我们的押金就用去了一半。妻看见这么高的费用,有些心疼,怯怯地问了一句:“X光胸透和心电图可不可以不做?11月份单位体检时都做了。”护士答曰:“这是医院的规定”。护士接着说:“还有一个药浴,主任说天冷怕你感冒,就不安排了。其实,药浴效果也挺好的。”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商场的售货员,她们总是鼓励你买东西。不过,医院消费的项目和价格可不是你说了算的。 上午10点理疗结束,护士说输液。 输液瓶上写的是“血栓通”和“牛痘”。什么是“牛痘?”妻问。 “是一种营养神经的药。” “全称叫什么?” “就叫牛痘”护士也说不清楚。 “牛痘”不是预防天花的防疫针吗?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左臂上都有一个“牛痘”留下的小花(后来我们搞清楚了,这个药有一个拗口的名字——“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 “这个药我不输。”妻的哥哥因为颈部的病没少输营养神经的药,她知道营养神经的药很难立刻见到效果,而且都很贵。更何况这个药的名字莫名其妙的,对来路不明的东西心中没底。 “大夫已经开了七天的药了。” “那就把药退掉。” “退不了了,已经下单子了。”护士的意思很清楚,这个药不输可以,钱是不能退了。 “下单子就退不了了?” “是的。”护士的话毋庸置疑。妻一时语塞。 下午的检查分三个地方,两点半我们到了X光室。门前聚集了很多人,X光室还没有人。走廊有些冷,和妻商议先去做心电图。妻腰和腿疼痛没有缓解,弯着腰吃力地往前走,嘴里还不停地嘟嘟囔囔:“别的医院心电图都在病房里做的……还三甲医院呢……这不是折腾人吗…… 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是迷宫,老医院更是如此。扶着妻转了好几个弯,上楼下楼好不容易来到心电图室。大夫还没有上班,耐心等待…… 做完心电图、骨密度测量正好下午四点,我们又来到X光室。大夫是个胖胖的小伙子,说了一句什么,我们没听清楚。妻问了一句,“不脱羊绒衫行不行?” 小伙子脾气大,嗓门也挺大:“我不是说了吗?” “你说什么?我没听清!”妻好像气不打一处来。 “快脱、快脱。”我可不想惹麻烦,我们这把年纪了,万一让一个年轻人训斥几句,是一个很没面子的事。 第三天 今天做核磁共振,我们起了一个大早。 核磁共振、红外线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做的都比较顺利,早早回到了病房。给妻扎针的是一位医院难得一见的男护士,看起来不到20岁。我数了数护士站有8位护士,或坐或站在那里聊天,只有这位男护士奔跑于各个病房之间,里里外外地忙活着。他抱着三瓶液体进来了,告诉我如何如何换瓶,请患者家属帮忙,看来他是真的忙不过来了。不过他的技术实在一般,昨天扎了两针才成功。今天他说妻的血管瘪了,不好扎。妻鼓励他,没关系,可以多扎几次,你可以在阿姨身上练手艺。他扎了两次不成功,扭头找来一位女护士,这位女护士不含糊,一针见血……问到那位男护士,她一撇嘴:“实习的。” 中午在医院食堂用餐,医院食堂很干净。来用餐、买饭的患者家属、医院工作人员排起了长队。我买了馒头和炒菜,妻说好吃,还嘱咐我多买些馒头带回去,馒头比万达超市的便宜,真是精打细算呀,她的口头禅是:“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第四天 上午输液时,我说,“住院押金不知道还剩下多少了?”妻说,“早就花完了。”她是高级会计师,心里有数。“为什么医院没催着交钱呢?”“别忙,马上就来催你了。”话音未落,进来一位护士:“33床,交费!”我们会心一笑。 临近中午,医院的其他窗口都关闭了,只有收款的窗口开着。走到跟前,问:“刷卡行不行?”答:“可以。”输密码、输金额、签字、拿收据,不到2分钟办妥。这是我在医院里享受到的效率最高、态度最好的一次服务。 在我交钱的时候,身边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女的身子倚在柜台上,手里攥着刚刚从银行取回来的两捆新钱,正和男的在说着什么,两个人好像在讨论交不交钱,或者交多少钱,隐隐约约还听见男的说治疗效果云云。我离开了,他们还站在那里讨论,看来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家家都是一样的,临来之前我和妻也讨论了交多少钱的问题。我说,多交些,省得来回跑了。妻说,顶多交2000元,交多少也都变成药费,医院是不会给你退钱的。家里由妻子理财,花钱的事历来都是她说了算,所谓征求我的意见,只是表示对我的尊重,走走“民主集中制”的过场而已。 下午,取来核磁共振的片子,妻让我拿给主任看看。到医护办,主任不在,有两拨人在等主任。一拨好像是拿什么鉴定的,两个人等了半天,走了。走后,一位医生说,“不交钱,还想拿鉴定?”看样子鉴定是出来了,因为钱的问题双方还没有达成协议。另外的一位是一个矮个子的小伙子,手背上刺着青,他等主任是想退药浴的钱。他说,患者哮喘不能做药浴,要退款,他认为这是一个充分的理由。大夫告诉他,“费用交了就不能退了。” “为什么?”小伙子问。 “已经进入电脑了,不能改了。” “电脑不是人操作的吗?” “这是医院的规定。”小伙子像撞到了软软的网上,无可奈何。 主任不在,主治医师看了片子,“问题不大,腰椎键盘轻度膨出。”我略微放些心,经过几天的理疗,妻的症状明显减轻了,可以直起腰走路了。 第五天 我们这个病区都是颈椎、腰椎的病人。大家在一起做理疗,几天下来脸熟了,相互询问起病情。妻还是没有搞懂什么是“牛痘”,问问病友,原来大家都在输这种药。妻问在场的一个护理师,疗效怎么样?答曰,营养药。停顿了一会,补充道,这是主任对你们的关照。哦,我明白了。我也害怕起来,因为有一卫生局长曾经这样批评大夫滥用药物:“这种药你也敢给患者用?你说,这种药不用你花钱给你爹用,你用不用?” 上午还闹了个小笑话。妻在做理疗,我回来打开水,猛抬头看到走廊上高悬的电子表,时间11:40。哦,食堂开饭了。我急急忙忙拿上饭盒、找好零钱,奔向食堂,因为去晚了热馒头会变成凉馒头。下楼、穿过连廊、到前楼、上二楼、越过门诊室等候的人群,到了食堂。莫名其妙,食堂里空无一人。我急急忙忙看看手机上的时间——10:37,哑然失笑,真是老糊涂了。 回来我问在护士站嗑瓜子的护士:“电子表不准了?” “嗯,不准了。” “为什么不调调?” “调不了。”…… 我看见在护士站里里外外奔跑玩耍的小朋友,想提醒她们注意安全,瓶瓶罐罐的。一想还是三缄其口吧,人老了多说话会讨人嫌。好在是小女孩,如果是淘气的小男孩说不定会把患者的输液药给搞乱了。 妻的病基本恢复了,下午我找主任申请出院。主任正在办公室和一个人谈设备维修的事,我退出来等了一会。 再进去的时候,客人走了。主任很客气,还给我倒了一杯水。“病人怎么样?” “恢复的挺好地,谢谢主任!” “片子我看了,腰间盘突出不是很严重。” 我表达了出院的想法,主任同意。问:“还带些药不?” “不用了,有些药家里有。” 刚刚回到病房,进来一名大夫,说主任吩咐做病历。询问了我和妻一些基本情况:年龄、籍贯、身体状况、病史、入院时的症状……这是入院以来与医生交流最长的一次。 这次住院有些蹊跷,大夫没有检查过一次身体,没量过一次血压,只测过一次体温,临出院才开始了解病情、写病历。 第六天 上午办理出院。大厅里的人满满的,在挂号处、收款处、取药处、住院处各个窗口都排了长长的队伍,我排的住院处的队伍还算最短的。从玻璃窗往里看,两个窗口只有一个窗口接单子。三女一男,只有一个女同志在工作,其余三个人在哪里讨论问题。轮到我的时候,一位拿着一件粉红色衣服的女同志走了进去,四位女同志马上围拢起来,开始了新的一轮讨论。玻璃窗的隔音很好,估计话题离不开衣服吧。我耐着性子,看着她们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谈话,又交了760元钱,标志着这次治疗过程的结束。 快到中午了,我们走出医院的大门。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快过年了,人们显得比平时忙碌些。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晴天,阳光有些晃眼,我无意识地回过头看了看,医院主楼大门的上方并排挂了二十多个铜牌子——“三级甲等医院”、“青年文明号”、“首府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结束语 平心而论我们是戴着感恩的心情离开医院的,医院对妻的病进行了正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现代的康复设施加快病人痊愈的速度,友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日不忘问候、关照…… 但感谢中还夹杂着一丝遗憾,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不是太舒服。思来想去可能是因为感觉医生(医院)关心的似乎不是病人,也不是病人的病,似乎更关心病人的钱包。不是根据病人的病情看病、开药,是盯住病人的钱包看病、开药。进了医院像进了一个强买强卖的商场,很多人走出医院时,亮出的钱包已经空空荡荡。十多年前,一个腰间盘突出康复顶多百十元钱,现在妻住6天院花了5760元,平均每天约1000元。虽然养老保险可以报销一部分,毕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也是一种浪费。 其实,医院也有医院的苦衷——医院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要靠收入养活自己。有一位当院长的好友私下曾对我说,“我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考虑社会效益。连自己的人都养活不了,怎么讲社会效益?”我认为他说的是实话。 医生也有医生的苦衷——在当代,医生是最辛苦的职业之一。我认识一位医学专家,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是10个小时,而且是非常紧张的10个小时,搞得精疲力竭。虽然也有的医生通过“灰色收入”、“红包”等住上了豪宅、开上了好车,但对大多数医生、护士来说仍然是所得大大低于付出。 患者方面的问题是——对医院和医生缺乏理解和宽容。医院和医生出现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病社会。全社会都“向钱看”你要求医生不计较金钱?全社会冷漠,你要求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全社会讲关系,你要求医生对患者一视同仁?你把医生推上了道德的神坛,医生难承其重呀!在要求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的时候,首先问问你自己做得怎么样?假如你对陌生人生冷横硬、假如你对弱势群体缺少同情心、假如你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制造者、假如你是地沟油的销售者……你还有资格对医院、对医生说三道四吗? 社会病还要社会治,每个人都有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的责任。如今社会病态,假冒伪劣充斥、坑绷拐骗盛行、社会道德滑坡…… CCTV搞了一个“问幸福”的节目,我看很搞笑。准确地说,我们生活在既幸福又不幸福的社会。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生活本来是可以更幸福些的。 当然,医院和医生也不应该太放纵自己,毕竟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生自古就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西方有“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国有“杏林春暖”、“悬壶济世”、“医者父母心”的古训。医院不能只顾经济效益变成赚钱的工具,医生也不能变成穿着白大褂的商人。古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患者和家属走进医院,把性命和健康交给了医生,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托付,与金钱无关。医院、医生不能太认钱! 《老子》中有一个思想:预先取之,必先予之。我想,医院如果挣钱的心思太重了,可能也挣不到什么大钱。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搞好服务,信誉好、知名度高,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有了。当然,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