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余热映初心
正文

余热映初心

作者: 杨少校

莫道桑榆晚,夕阳霞满天。这句名言映照到何登骥老师身上,贴切得恰如其分。

这位现已84岁高龄的老人,在逐梦功能稻的追梦路上,为准确掌握一套花粉管通道生物育种技术,站在引领饮食文化大健康的第一跑道上,扛起功能稻这面健康大旗,为水稻营养增加新功能。

退休24年来,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健康绿色食品目标,创造性地将野生植物、药材、疏菜、旱粮作物等植物DNA导入水稻,陆续攻克水稻花粉管通道育种技术难关,探索、深耕发展功能稻新路子,给水稻育种方向注重饮食文化,健康养生开启了一线里程碑式的希望。

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发现距今年至年的稻谷标本,让尘封万年的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有了新记忆。它佐证了湖南粮食生产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湖南杂交水稻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袁隆平为中国水稻育种史写下的壮美篇章!

何登骥作为道县之子,在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不忘初心,勇于创新,不断超越,给水稻赋予新生命,让湖南演绎稻作文化的又一传奇。

粮食问题,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碗中有粮,心里不慌。而水稻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上具有特殊份量。因此,任何一项能使水稻增产、增效、安全可靠的技术,都会牵动社会关注的目光!

2015年8月湖南农科院管科研的副院长邓华风到何登骥的试验田考察,发现何登骥老师的花粉管通道生物育种技术有所创新,育出的材料有发展前景。回去向袁隆平院士汇报,引起了袁老师的关注!

2015年9月8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湖南农科院副院长邓华凤一起来到芙蓉区何登骥的水稻试验田边,袁老师并下到田里,看到何登骥老师选育的各种功能稻育种材料、品系、资源,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水稻育种思路好,方向、目标符合国情需要。同时也把功能稻推向公众视野!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科院柏连阳书记也给予高度关注重视,说:“农科院那块科研试验地只要政府不征收,我们支持您使用。”领导的重视给了他极大的慰籍!

袁隆平院士的到访,对何登骥老师来说意义非凡。袁老师建议他给杂交水稻工程育种中心提供功能稻508、功能稻517两个父本,与杂交水稻中心最好的母本资源稻种配组,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造“高、富、帅“美丽基因。获得高产、丰抗、营养增效的稻种品系。并于2015年10月12日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

协议成功签订,给何登骥老师为选育功能稻良种,经历十年沉寂,十年剪熬,十年坚守,让无法预期的成功与失败心中期待的结果,看到了希望之光!也助力他继续展示梦想的翅膀!升华着他对人生的价值追求,相信只要执着坚守,总能闯出自己的一方事业,有所成就。

2020年9月29日—9月30日,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带着“谋定国际粮食安全,功能性农业大健康”的课题,与广东省微量元素研究所所长李喜贵共同考察了何登骥的功能稻育种试验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2021年4月20日,《谋定国际粮食安全—丰收节贸易会—万祥军:博鳌论坛治理机制》,指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

如今,中国水稻、玉米、小麦由于种子的改良,使产量提高几倍。万祥军指出:农民种地,种子是第一关,没有好的种子,再好的地也不可能有好收成。他表明,目前,重新规划发展中的中国国产种业,不得不提到在粮食、棉花、疏菜、花卉中出现更多的袁隆平、李登海、何登骥等才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

万祥军主任的高度重视与肯定,似乎伯乐识马。给何登骥老师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鞭策。重又为何登骥老师点亮了一盏心灯,照耀着继续前行的路。即使没有火炬,也要像萤火虫一样发光!他的使命感、责任感又上了一个台阶。对功能稻在生产上的应用进一步看好。在勇敢承受科研磨砺的路上,继续扮演着功能稻的播种者,养护者,推广者。以铺路石的精神,将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谱写大地丰收之歌!

何登骥老师回忆说:退休后,我不会“琴、棋、书、画、诗、酒、茶”。仍然选择与泥土作伴,与种子痴情相守,我搞了一辈子水稻育种,农田才是我的精神家园。水稻花粉管通道生物育种是新技术,当年技术架构还不成熟,退下来原主持的课题未完成,放不下,必须继续搞。因心中充满着期待,才持续坚持下来,做到实际准确掌握为止!

他还说:能在水稻花粉管通道育种技术上有所创新,离不开当年周光宇教授的引导和点拔。他坚信水稻花粉管通道生物育种技术,育出的每一粒种子,都有可能是一场粮食革命!

就因为心中充满期盼,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他以持久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育种道路上永不气馁。努力攻坚,在细节中、方法上寻找突破口,获得新的发现,提升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的成功率。把未知领域的认识不断向前推进。

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农业科研人员,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会有回报。在种业育种史上,有的一辈子搞育种,却未能出成果,被历史无情的隐没。

农业科研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它更多地受到季节、气候、环境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周期长,见效慢,一个良种的诞生往往要经历无数次的试验、观察、鉴别。即使进展顺利,也需要10来年。不可知的未来和科研成果能否在生产上应用,对农业科研人员来说,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是最大的考验。然而,不论前途多么渺茫,何登骥老师对花粉管通道水稻育种技术的热爱早已在心底生根发芽。

开展水稻花粉管通道生物育种技术,这是理论上可行的一种路径,实际效果如何却是个未知数。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出100%的努力。何登骥说:育种人的苦,不是忍受风吹日晒雨淋和高温、高湿。而是课题没有经费,研究没有成果。刚起步时,举步维坚的困境让他记忆犹新。

何登骥老师非常清楚,农业是一个以农业生物为主体,自然与经济复合,多元、多目标、多系统组成的开放性大系统,受着自然地理气候的制约,而服务的对象是经济实力弱小,经营分散的农民,因而具有周期性长,区域性强,综合性高,可控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是弱质产业。

经济学家认为,农业科研实际上是一种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创新活动,其科研成果是特殊产品,也是一种全社会都能从中受益的公共产品。政府必须承担起科技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但何老师退休后,从事水稻花粉管通道生物育种技术,不是组织行为,是他的个人行为。政府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他的科研发展经费,不能立项。开展这项工作,前景并不清淅,成功与否是个未知数,搞不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他对花粉管通道生物育种技术的热爱让他不能自拔,明知风险大而为之。他磕出去了!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寻找、发现,掌握。才有机会给自己一个希望!

没有经费,掏自己的退休工资,没有场地,利用自家楼下杂屋前的空地,买些坛坛缸缸做试验。一年坚持下来,有点睸目,就去租地,开始从一亩、二亩做试验。

自己付出的劳动千辛万苦不算,其他费用和一切开支都是自己的退休工资和积蓄在运转。这样坚持了3年。

2001年湖南农科院时任管科研的副院长罗赫荣,看到何登骥老师研究的课题需要租地,购买植物提取物DNA和科研设施等,一大笔开支,从院长基金里分2次逐步给予元科研经费支持。何登骥老师回忆说,院领导的支持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然而,课题要正常运转,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是不够。领导给的钱也是杯水车薪。课题坚持下来,他的退休工资和积蓄成了他贴补科研的活动经费,这样维持了很多年。

期间,爱人曾劝他,别搞了,“这么大年纪,搞个不着边际的东西,不挣钱还贴钱,是个无底洞。说玩摄影的败家,还看到几个境头在;你败家,只见几根稻草,何年是个头?”

来自家庭的压力,事业也不见喜色,流下的汗水只有自己知道,心中的酸楚却无法言表。也萌动过放弃的念头。但经历过风雨的何老师,强烈的事业心驱使他勇敢地承受科研路上的磨砺。放弃等于前功尽弃,坚持还在,梦想就在!

他下定决心,与爱人多角度、多层次加强沟通,争取爱人支持与理解。

2004年,湖南农科院老科协与某县老科协合作,他的功能稻在该县试种100亩获得成功。可到继续合作时农民们提出要试验补助费。可谓“一元钱难倒英雄汉”。何登骥老师不知怎么办好。在长沙市老干大学一起与何登骥老师学习的同学——湖南省波隆集团的老总知道后,立即给予2万元经费支持。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件事反映到湖南省老科协,引起了省老科协领导的重视,帮助他申请获得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支持。还给他请了一个助手。同时也得到水稻所领导的大力支持,特拨给几亩试验地供何老师承租,研究规模逐步扩大。

但政府给的经费是有年限的,运作2—3年就会断供,要维持课题正常运转,就得自己想办法。他把家也当作研究场地,没有网室摆放资源,就把居室做网室,没有实验室,就将楼下杂屋做实验室,没有实验冷冻储藏设备,自己买冰柜代替。

湖南农科院老科协分会原会长、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家周坤炉深情地说:为了功能稻,何老退休后,精历和时间几乎全部用在研究花粉管通道育种技术上,不用说家里的大小事没管,就连爱人2次住院开刀都没照顾一天。辛辛苦苦寻梦,本着有热可发,有力可为的宗旨,他放弃了很多,牺牲了很多。

花粉管通道育种技术是有机生物育种,将外缘DNA导入水稻受体。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工序复杂,是个细致活。这种导入技术要求严格,试验地有上百个品种,几百个小区材料。首先要对水稻花期受体逐穗逐花去雄,在水稻开花时中午12点前后头顶烈日,在高温、高湿、水汽蒸腾的农田里完成DNA导入。DNA导入要求准确快速,数量不够或导入颖内的位置偏离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速度过慢,又会使DNA溶液干枯而失败。每个供体的DNA要导入10几个稻穗,上千颗稻颖做到精准导入,有的还要重复多次。

何老师说,他现在已将60多种可食性农作物和植物的外缘DNA导入水稻。成功地把其他植物的“长寿基因、健康基因、美丽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功能稻选种材料发展到2000多份。育成了一批稳定,可控性强,安全实用性更广泛的稻种。

目前,他育成的玉米稻、苦瓜稻、巴茅稻、雀麦稻、荞麦稻、疏菜稻、富硒稻、耐盐水稻、再生稻等一批良种,在长相、产量、品质、功能、抗性、适应性等方面比原来传统水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形成了中、晚稻和丰、优、抗品种群体优势。应用成效不断扩大,成功走向市场。

在重庆、江西、安微、山东、广东、福建、江苏、黑龙江、湖南安乡、道县等省、市试种推广有较好表现。在注重中国粮食安全中,深受种植大户欢迎。展现着功能稻的特殊魅力!

如今年重庆汇鑫云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引种,种植了一万多亩大穗功能稻,喜获丰收,平均亩产500多公斤。因米质好,安全可靠,被军队和学校采购。并表示明年继续扩大生产。

广东省乐昌市廊田镇楼下村今年种植功能稻600亩;江西省奇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在江西的农业基地点)。今年种植285亩功能稻;福建南平种植功能稻200亩;湖南安乡种植功能稻400亩。喜获丰收,捷报频传,纷纷发来视频和图片,向何登骥老师反馈信息,反响好!

山东东营在多年寸草不长的盐碱地上,试种几亩何登骥老师提供的耐盐水稻良种,反应很好。种植户发来视频,说当地的干部群众看了都表示可以种,宜推广种植。

育种是一个历史的传承,即有集体创作,也有个人奉献。虽然功能稻还未被市场广泛接受,推广面积不大,市场份额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何登骥老师所作的贡献,在花粉管通道生物育种技术上探索出的前路,都会成为后继者的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批又一批的功能稻育种“科星”会冉冉升起,群星灿烂,闪耀银河!

2021年10月31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6: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