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寻东坡遗风,待春暖花开,踏迹再絮《中岩游记》 |
正文 | 注:资料来自青神县县志 我的家乡青神县,位于成都西南,直属眉山市辖区,坐落岷江之滨,地处川西坝子和丘陵交界处,面积不足四百平方公里,人口近二十万,曾经是岷江水运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今,曾经的繁华随着岷江水运的衰落而荡然无存。青神,号称“蚕虫故里”,“东坡初恋的地方”。 网上对青神号称“东坡初恋的地方”颇有微词,舆论在称道青神的开放、开明、聪明、有创意、会打“名人牌”营销地方的同时,讥讽、恶搞,砖头铺天盖地直至如今。 一是认为拿苏东坡的“初恋”来“说事”,尤其以政府的名义来做,是无聊、媚俗、作秀、炒作、没文化。更多人则认为,打历史牌不是不可以,但“苏东坡的初恋”纯属子虚乌有,莫名其妙。 网上谬论,纯属无稽之谈。不识东坡初恋事,只缘身在青神外。当然,也该怪青神人自己,将有口皆碑见惯不怪的东西误以为天下也人尽皆知,冒冒失失一股脑儿地全给端上桌来,客人难以接受和消化也是在所难免情有可原的。 其实,青神可以称得上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一〇五一年,十六岁的苏东坡求学于青神“中岩书院”,拜此主讲的王方为师。求学期间,通过“唤鱼联姻”,于一〇五四年与王方十六岁的女儿王弗成亲,传为千古佳话。这里留下了他青春年少无数美好记忆。青神与眉山共同奠定了苏氏金字塔的坚实基础。 苏、王之恋,更为确切的地点,是在青神中岩一江之隔的瑞丰草桥与程家嘴,这里分别是王弗家和苏东坡的外婆家。史料上以贤良著称的东坡之母程氏,就是程家嘴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在素有“郊游”之风的当地,苏母时常带着儿时的苏轼从相距二十几公里的眉山,回“外婆的彭湖湾”去撒把野是自然而然的事。而瑞丰草桥与程家嘴也相距不远,两家的炊烟几乎日日摇摇曳曳缠缠绵绵在一起;青梅竹马的翩翩公子,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互生爱慕也是情之所至自然而然。苏王婚姻,纵有父母、媒妁的形式,也是他们相互倾心的结果——这便是“东坡初恋”之由来。 有网友质疑说,初恋是个人隐私,不该用来张扬。其实,最早公之于世并因此让苏、王之情流传千古的恰恰是苏东坡本人。王弗去世十年之后,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现了苏轼对妻子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之情;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感天动地,让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为之动容,“不思量,自难忘”,也定格了青神这片美丽家园喻为东坡初恋的经典地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学研究的新成果也值得吸纳:长期被视为定论的“明月夜,短松冈”场景,已有考辩认为不在苏坟山而在昔日王家大院一带,那是两位少男少女春心萌动的定情约会之所。苏东坡在《江城子》中,百感交集,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情感冲突。而同首词中的“小轩窗,正梳妆”,更有学者研究得出新论,它不是夫妻生活的写照,而是情窦初开的苏东坡由屋外向房内看到妙龄少女王弗映窗的靓影,怦然心动深深烙印于心的美好影象。 距县城不到十公里的“中岩寺”,是佛家第五中罗汉、青神人诺巨那的道场与圆寂地,俯踞岷江之滨,气度不凡,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先有中岩,后有峨山;也就是说,中岩寺的历史远悠久于峨眉山。宋代便有“西川林泉最佳处”的美誉,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中岩上寺尚存东坡读书楼遗址,下寺摩崖壁上仍留有苏东坡亲笔题书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池畔相依着青年苏东坡与王弗的塑像。 依山傍水的中岩寺,与其说“西川林泉最佳处”,莫如说 :佛家气息人文景观甲天下,更为准确一些! 忽然的冒出一个念头,待春风送暖天晴日,我得悠哉悠哉三游“中岩寺”,嗅着漫山遍野浓浓的油菜花香,在曲径通幽的蜿蜒绵长翠竹小道上,踏着东坡的足迹,去东坡碑林嗅那飘逸雅致的墨香,在东坡亲书的碑文中呼吸一代文豪的气息,再试试可否让心智在东坡先生的诗句中去感悟去穿越去身临其境...然后嘛,再去“德元寺”的后山上,感悟梨花带雨桃红李白... 呵呵,貌似我还没写过“游记”呢,既然是游记,就得让身心魂融入于山山水水间,采集鸟语花香,拥抱山魂水魄,让自然的情韵在文字中自然流露,文字才会灵性灵动对吧? 我也曾二度在东坡碑林前小歇,可那时没这闲情雅兴,还真的未曾留意过先生的手迹;好在不远,近的好似窝在被窝里就能呼吸到苏老夫子镌刻在碑林上浓浓的墨香气息;近的貌似静依窗前,就能隐约听见东坡与王弗的细语呢喃。 待到春风送暖桃红李白天晴日,蝴蝶将再次踏足循迹,再絮《中岩游记》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