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阳山问碑
正文

今天,我再次来到南京,闲着无事,想出去溜达。市区的景点似乎看得差不多了,于是,我翻开南京地图,想寻一个可玩的去处。最后目光锁定东郊汤山镇的阳山碑材风景区。

汤山是因温泉而称名的,但我并不是冲着温泉而来的,因为,巢湖地热资源丰富,有名的温泉比比皆是,庐江的汤池,巢城的半汤,和县的香泉早已名垂青史,据说含山的昭关也探出了温泉,这并不奇怪,它们与南京的汤山处在一条地质活动带上。

上午十时许,我独自驾车沿宁杭公路东行二十公里,来到阳山碑材景区,中秋刚过,景点游客稀疏,但这里山明水秀,金秋的红叶把这座胖墩墩的小山点缀得五彩缤纷,远远地望去,阳山却像一位成熟的女性。旅游是能增长知识的,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木瓜树,树干像棠棣,树叶像弥猴桃,果实像长长的鸭梨。木瓜人们并不陌生,但木瓜树见到的并不多。收获的季节,一个个略显臃肿的木瓜,就像青铜钟吊在树上。

走进大门,右侧立着一块高达八米的石碑,上书“阳山问碑”四个大字。到阳山就是要追寻前代石场开采,石碑雕刻的历史;追问这项巨大的工程为什么半途而废;从中探索明代的建筑,雕刻艺术和运输能力;揭示明朝的科技文化水平;考问当时统治者的道德良心。

再向前走,有一方石壁,正面写着“天下第一碑”几个大字。其实阳山石碑只是毛坯,如果真能把它立起来,天下第一非它莫属。

阳山一带,古代曾是一个采石场,好比屯溪的花山迷窟,南京城大多数石基、石柱都取材阳山。而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巨型石碑的三个部分:碑基、碑身、碑额。这块石碑总高度75米,重达2.6万吨,立起来有26层楼高。从遗迹来看,工匠已把它们从山体切开,并初具模型。据说是明成祖朱棣为了给父皇朱元章歌功颂德特意定做的,他调动了数万工匠,开凿了13个月,后来突然停工了。其原因有人说碑材过重,无法运输。有人说朱棣北方政权已经巩固,不再需要借用父皇的余威来弹压南方地主。至于真正的动机,恐怕只有朱棣自己知道。但是,不论出于什么因素,总不是皇帝善心大发——怕役使劳苦民众。为了一块石碑,皇帝却兴师动众,役民数万,封建帝王的无道可略见一斑。难怪张养浩说封建王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然而天命难违,皇帝也有办不成的事,空留石碑深山中,著名文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给予了莫大的讽刺。六百年来,石碑默默地躺在山中向人们诉说着迷离的过去。真是“石上有痕已为前朝记功过,碑中无字留与后人论是非”。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