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寂地的歌声
正文

寂地的歌声

纤尘

借用朋友一句话,“繁华的终会陨落,寂寞的总要散发光芒。”来表达对写作者的尊敬和怜惜。记得几个月前,好友问我,是不是作家碰到作家就会惺惺相惜?忘了当时是怎样回答的,但心里却是坚定不移的,大写的yes。因为知遇,懂得,总是难能可贵的。但凡相互弹劾,以文互相攻击的,大多沽名钓誉之辈,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家,玷污了“文字”二字该有的圣洁和纯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风靡蹿红的速度,范围之光,关注程度之高,可喜可悲。没有去看任何关于他的采访或领奖现场。亦从未读过他的作品,任何评论都是偏见,只是在不经意间,看到他在微博里说,用莫言做笔名 ,是为了纪念文字发不出声音的岁月,听说他写作是为了糊口,听说他从小嗜书如命,便有了景仰之情。若如此,奖归他倒是情理之中了。那个奖一直被中国人当做缺憾的,很多人都祈望它的高度,却一再忽略它的圣洁。我所知道的,只是文字的本质,该是至纯,静寂,淡然的世界,不应被名利或世俗沾染,更不该有所谓的作家收入排行榜。它是静寂中开出的花,没有乐器而唱出的歌,不动声色中气势恢宏,引人入胜,而写作是最艰难而孤独的工作。安妮说,写作时一个人内心发生的事,它和除此之外的一切均无关系,书,是接近内心的摆渡,离开某处,又到达某处,若一个写作者是热烈而喧闹的,便要怀疑其专业性。这种说法我是很赞许的。无论脑海里的角色怎样的悲喜交集,情节如何翻江倒海,铺陈总是静默的事情,朝圣的阳光或是子夜的月色,一个人,静寂的把一个个的变换成故事。除了偶尔在喧闹的摇滚中获取的内心的平和是可理解的,若要边说边唱边写,是不可取的,同样,若是可四处逢源之人,亦无写出于质地的文字,你必须坚守自己静寂的土地,用内心的光束照耀着,自己舞蹈

很多人借莫言的获奖,来取笑日本,把莫言和春上村树的角逐当成中日之间的争端的上风,除了一点没有思想的愚钝的所谓爱国主义值得原谅,实在是可笑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有何况有对村上春树不甚了解。莫言和春树应该也是相惜的。个人觉得,春上村树得诺贝尔奖也应是当之无愧的。他是个极普通的男人,顾家,家庭和睦,生活简简单单,没有所谓“艺术家”的弊病。好男人一枚,无论是《挪威的森林》还是《且听风吟》,或者是《遇上百分百女孩》都是很有说服力的作品。他的平静通透和警悟,已近禅。这样的人是乐于归于宁静的,他说,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他说,人不是慢慢变老,而是突然变老的。能看的这样透彻的人,自然是感激生活,珍惜当下的。想起另外一位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以前从未读过他的作品,轶事倒是听了不少、一位他是和卡夫卡一样,是在阴影中长大有陷入孤绝的作家,今天开始读他的《雪国》,唯美,淳朴,静寂的文字,很细腻的铺陈,对于他的“怪诞”行为便可理解了。他的境界已经入禅了,极致宁静平和,自是不想被打扰的,只能善意的微笑。

只是提到《雪国》便想起博尔赫兹,多次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家,他曾经几年才写一句诗,但一本诗集可以再四五十年之后,在世界不同地方被再版几十次,可以几十年不动笔,此圣人也。他于清晨中听到告别的喃喃之声,为之动容。他和川端康成的相似处,便是对生长的那片土地深沉的爱,爱这个美好的土地,好的作品,大概都是从土地里生根发芽的吧,成长的健硕完美。莫言的作品,再去拜读吧。

不知道“莫言效应”能不能持久,能不能让中国人开始汲取精神食粮,变成一个有思想的民族。果能如此,倒是可喜的了。但只怕是一时之热吧。也不知道莫言能不能守住他的净土,这倒不是我该关心的,只是有一再想起马跃然说的,中国人所缺少的沉着的孜孜不倦,他应该是有的,凡是削尖了脑袋往里钻的人,会永远被拒之门外。这是诺贝尔奖的魅力。希望更多的人懂得,想让自己沉淀下来。

有好多写好了开端,拟好了提纲没有写下去的故事,除了一些怠惰,大概这就是原因了,等自己沉淀的足够厚重。我的问题大概就是单一的生活和阅历吧,每个故事都是写自己,局限可见一斑,写了好多关于黄土地的故事,删删减减,总觉得分量不够,就继续修炼吧。不喜欢网络写手的那一套,太多的附和,太多的快餐式写作。难以相合。

莫言给我的鼓励,大概就是坚持吧,等有一天,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来,我的纤尘,和莫言的莫言,都是一样谦卑的姿态。只是静静的培育,等着花开,不想企及那个level,我很清楚自己的软肋,但也不妥协,终究是会坚持下去。我想我的平和是有的,勇气是有的,没有张爱玲的孤绝和三毛的阴影。温暖温润的,深沉爱着的土地也是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便可静寂的等待花开了。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