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听我讲那大河的故事
正文

听我讲那大河的故事

文/柯贤会(原创)

我必须要用一生来感谢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一个健康的体魄,一双走遍天涯的脚步,一对看透世界的眼睛。有这几样“生命武器”,我就可以周游世界、看遍九州、享受生活,何愁人生不快乐?

这不,近日汉滨区文联邀请《汉江文艺》二十多位签约作家走进大河镇,开展“精准扶贫,文化同行”采风活动,这又是一次亲近生活、感受泥土芬芳的绝佳机会,我是一定要去的,一想起即将再次与我熟悉的大河镇会面,心里不时潋滟起圈圈波纹,心情是那么的轻松愉快。谁知变化总比计划快,就在临行前的一天,突然接到上级通知,抽调我去协助做“双创”工作,那一刻心里泛起了那么一点点失落感,但是想着“双创”是一件大事,也是我们系统必须要打赢的一场硬仗,我只好给我的良师益友、组织本次活动的安康市作家协会杨主席请假,理解我难处的杨主席“恩准”了我。

其实,对于大河镇我并不陌生。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去过大河近百次,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茆、每一个风俗习惯,我甚至闭上眼睛就能够在大河镇上走一圈,我是准备去给同行的作家老师们当向导,为他们讲述精美动人的大河故事的……

大河镇是镶嵌在秦巴山间、恒河之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2200多年历史,是汉滨区四大古镇之一、北山主要的商贸经济文化中心。该镇距安康城区60余公里,辖 14个村、5个社区,有3万余人。

大河多山水,山水美如画。这里的群山绵延不绝,每一座山就是大自然泼墨书写的一幅幅苍翠欲滴、风景秀丽的彩画。这里的河水蜿蜒奔流,每一条河就是仙女扬袖挥舞的一条条轻快柔软、缠绵悱恻的飘带。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人民勤劳、民风淳厚。

这里的历史厚重悠久,每一块土地就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据历史专家考证,大河镇是子午道上的一个重重镇,这条北起长安区子午镇西子午谷,正南正北穿越秦岭,至汉水河谷,接蜀道,连四川盆地的子午道,为古茶马道和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该子午道在安康境内老路长约240余公里,新路长150余公里,沿线共有各类文物点近百处。其中大河镇就有观音碥栈道、碥道遗址、汉王坪遗址等三处文物遗址,尤其是大河镇关坪村的“汉王坪”遗址,历经战国秦汉和两晋南北朝,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目前秦岭南麓发现的最大规模城镇遗址。该遗址地表散见大量灰色、红色绳纹瓦砾,暴露多处断层,文化层厚1-2米,内涵极为丰富,自战国、秦汉到南北朝依次叠压,断面采取绳纹板瓦、简瓦、云纹瓦当、红陶鼎足,该遗址作为子午道上重要的驿站城镇,对研究战国、秦汉及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建制以及子午道的历史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大河镇的子午遗址为大河镇增添了许多神秘厚重的历史色彩,显示出了大河镇的伟岸与雄姿。

如果到大河,你一定要睁大眼睛、打开“触角”,不要错过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走进大河街道,你就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老街很老,新街很新。

老街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清瘦成一条曲曲折折的躯体,安安静静地躺在恒河之滨。老街的房屋是风格各异、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老宅子,每一道门都是一张可以诉说精美故事的嘴唇,每一块砖都是一件蕴含丰富历史的文物,每一根柱头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每一个四合院都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古董。走在老街上,你踏在石条上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老街这首古诗弹奏美妙的乐章,好不惬意。老街上大部分是山货和农具,核桃、木耳、野山菌、豆腐干、红薯芝麻糖应有尽有,锄头、镰刀、斧头、草帽等传统农具统统都能找到,古街曾经的热闹和繁华,随着悠悠的恒河水流到了岁月的彼岸,留下了时光的影子。在这里,你可以回味老街那曾经的辉煌,释放城市的紧张与压抑,享受慢节奏生活给你带来心灵上的抚慰。

老街的河边静卧着一个千年石龟,昂首挺胸,看岁月轮回,观世事变换,见证着大河的发展,它好似大河的一枚印章,深深印在大河发展的每一个篇章之上,成为大河人心中的图腾,一有闲暇时间,大河人都要去看看石龟,默默汇报成绩,寻求石龟点拨。

新街是一位时尚新潮的青年,开阔奔放在大河车站、邮局、流芳路口和金仓社区几点一线的山腰上,新街两侧高楼林立,绿树红花,人流车水马龙路上,商铺鳞次栉比,街市熙熙攘攘,一派盛世繁华的景象。

新街尽头的金仓社区是大河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处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筑面积平方米,建设规模宏大,配套设施完善,是汉滨区北部唯一的万人社区,是大河人的红盖头,把大河的青山绿水映衬的格外美丽,成为大河人心中的骄傲。

大河有一对恋人,谱写了一首恋情。

这对恋人是我的同学,男的叫雷鸣,女的叫李娟,他们郎才女貌,俊朗可爱,他们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在生活上互相关照,在上高中时我们就感觉他们之间有点“意思”,那时家里都很穷,为了省钱,每到周六回家,他们两人就从学校带着自己的“11”号车肩并肩地步行回家,一路探讨学习,探讨人生……。后来,男同学高考失利外出务工,女同学考上师范学校分配回大河一所学校教书,他们没有因工作的岗位和社会的地位不同而分手, 相反女同学毅然嫁给了男同学,他们对爱情矢志不渝、不离不弃,过起了牛郎织女、鸿雁传书的生活。

2010年,男同学在外学到技术、挣到资金后,回到大河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销售很好,当年就收回成本见到效益,现在,他们在老家盖起了小洋楼,买起了小汽车,过起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他们二人对爱情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在当地传为美谈,他们的爱情、奋斗史是大河改革开放以来中青年人拼搏奋斗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窥探大河人坚守爱情、自强不息、发家创业的可贵精神。

到了大河,我不得不向你介绍一位“网红”,他就是大河镇年轻的镇长王诚,他为了推介大河镇的特色主导产业,开办了一个红遍安康的“农二哥”网上“微店”, 采用“互联网+”销售模式,将该镇的土鸡蛋、手工挂面、香菇、木耳、土豆片、腊肉、葛根粉等优质农产品,推销到安康、北京、广东、上海等地,让山货走出大山,让钞票来到群众手中,让百姓富裕安康。

在大河镇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该镇立足资源禀赋,带领贫困户“靠山吃山”,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将发展林下养殖和特色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贫困户勤劳的双手,大量的林下土鸡、高山黑猪、优质香菇、富硒核桃、红苕粉条、椒盐挂面等纷纷上市。镇上领导干部带头为群众推销,他一方面带领乡亲们到安康安运司、三桥等批发市场现场推销,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开办网店,实行上网销售,引领大河镇电商发展,让大河的特色产品走出大河,走向全国。

王镇长对镇村干部职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工作的好坏。对待群众要做到“弯得下腰、静得下心、耐得住性”, 时刻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多去贫困户家中“走亲戚”与群众交朋友,对群众“掏心窝”,多听群众的“土话”,多喝群众的“大碗茶”,多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真正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提高贫困群众的满意度,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攻坚战。

在大河,有这样一群为群众着想、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事、让贫困户告别贫困,踏上致富“直通车”的好领导,和一心一意埋头苦干,发展特色产业的群众,大河的发展进步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追赶超越,大河有梦。在新的时期,大河镇根据该镇实际情况,围绕“生态立镇、搬迁建镇、产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工作思路,实施“五大工程”,绘就发展蓝图, 并带领群众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实现着富民强镇梦想。

他们以脱贫攻坚为出发点,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启动建设中心安置区、村集中安置点。实施老街改造、铺设排污管网、绿化硬化公共场地、硬化村组公路,完成集镇供水厂、垃圾填埋厂、农贸市场、幼儿园和集镇河堤建设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河客运站、农贸市场、文化广场、河堤路、敬老院等一批惠民项目开工建设,力促大河作为汉滨北部中心城镇建设获得新进展。以群众增收为落脚点,建设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引进外商到大河投资落户,树立手工挂面、棉鞋等乡土品牌,大力培育发展非公经济,倾力打造镇村综合改革镇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强势推进清洁工程,倾力打造恒大路、双沈路,大河、小河、兴红、大坪、关坪“两线五点”景观带,力促生态宜居的大美大河取得新突破。

这些工程的推进实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美丽富裕宜居的新大河,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