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煤油灯的情怀
正文

煤油灯的情怀

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巨变。从木棂子窗户的茅草屋,到现在宽敞明亮的楼房,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劳作,到现在的农业机械化,从步行到淄博推煤,到现在家家有小轿车,从书信传递到信息时代,这短短几十年 ,让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活、生产方式得到了彻底改变。 其中,灯具的改变也是值得回顾的。

灯具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窗口。据考证,我们这里沿用时间最长的是豆油灯。 我小时候已改用煤油灯了,但豆油灯的灯具,陶制灯碗还随处可见,那时豆油是农民自己生产的大豆压榨而成的,把豆油倒入灯碗,搓一根棉条放到豆油里,就可点灯照明了,小小的豆油灯,承载了千百年的照明任务,直到民国时期中国人才开始用煤油灯,当时煤油是从西方国家进口的,叫洋油,味道很难闻,多数人不适应,经过多年,人们才逐渐适应。以后我们国家有了石化工业,能从石油中提炼煤油后,国人才用上了我们自己产的煤油。生产队时各个供销社都有,购买很方便,价格也很便宜。灯头是用铁片做的,几分钱就能买一个,灯是玻璃做的,灯芯可用棉条或棉纸制作。把灯芯穿到灯头上,放到煤油里就可点燃照明。

那时生活条件不好,即便有了煤油灯,也舍不得多用,一般晚上吃饭时用。女人晚上纺棉花、纳鞋底、做针线时才舍得用。我上完小时,晚上到校上晚自习, 每人要用墨水瓶做一小灯照明看书,班里四十几个人每人一灯,教室里烟雾缭绕,上完自习,每个人的鼻孔里都是黑的。七十年代,我当了民办教师,晚上办公用的是罩子灯,比一般的灯亮了很多,感到非常先进了,上中学时晚上上晚自习,用上了汽灯,把盛满油的汽灯打上气,让煤油气化,通过石棉灯罩照亮,整个教室只用两盏,就照得雪亮。冬天各村演样板戏,露天戏台用的也是汽灯,台下坐着黑压压的观众,台上的表演清晰可见,无论多冷的天,都阻挡不了人们的看戏热情。

根据不同用途,煤油灯还延伸出了马灯、灯笼等。马灯密封较好,防风防雨,一般是马车外出晚上照明用。那时大型交通工具就是马车, 经常晚上出门拉东西,马灯就派上了用场。灯笼的用途也很大。现在过春节很多人家还挂灯笼,那只是艺术品。过去的灯笼实用价值很高。比如晚上加夜班、喂猪等离不开灯笼,特别是秋后晒地瓜干时,遇上下雨,一家人要提着灯笼到坡里拾地瓜干。那时村村种地瓜,一遇变天,满坡灯笼闪亮,像天上的星斗一样,甚是壮观。

那时的煤油灯灯头真是小得如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就是在这 小小的煤油灯下,我们读完了当时流行的战争小说,如《红岩》、《林海雪原》、《苦菜花》、《烈火金刚》等。祖祖辈辈的女人们也是在这小小的煤油灯下,做完了全家人的衣服鞋袜。

1966年我去北京参加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在青州火车站第一次见到了电灯,感到非常 好奇,小小的电灯泡,不用煤油,竟能照亮偌大的候车室,同时也期盼着我们学校尽快用上电灯。 几年后,我的家乡就见到了成排的电线杆,村村通了电,家家用上了盼望已久的电灯,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煤油灯受到了冷落,只是在偶尔停电时再用一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行渐远的煤油灯永远离开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历史。 现在不少家庭还装饰了豪华灯饰,把一个现代化楼房装扮的富丽堂皇,真比过去的皇宫还漂亮。晚上出门路灯通亮,像白天一样,商业街,各个公园、 广场,霓虹灯不断变化着颜色,人们在灯下跳舞,玩耍、听音乐、唱歌,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太平盛世美景, 可以说电灯功不可没。

虽然过去的豆油灯、煤油灯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但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仍然对它们记忆犹新,依然有割舍不断的情缘。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