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 |
正文 | 那个让我梦魂牵绕的村庄,依旧伫立在青色的大山下,笼罩在浓密的竹叶丛中。时间推动着岁月更替,村庄演绎出的故事,大多掩埋在历史的烟云中,失去了它原本真实的面目,鲜为人知。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那个村庄之中。在那个村庄里,我只能算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故事中的主角。我的童年完全在那个村庄中度过,贫瘠岁月,让我裂趔趄趄地在村庄中行走的同时,也让我脑海中留下了今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它是那般深刻,那般地铭心刻骨。 那个村庄里住着二三十户人家。生活上稍稍宽裕的,房顶都盖着从瓦窑中烧制出来的青色瓦片。条件差些的,只得退而求其次,他们在干燥的冬季举家出动,挥动手中闪亮的镰刀,从山坡之上割下长长的茅草,成捆成捆地背回家。他们将用竹棍夹好的茅草,从屋檐口下传上去,一层一层地叠加,覆盖在房顶之上,求得来年雨季,人能在家中寻得干燥地方。 地瘠民贫,在那段岁月中,村上人家,家徒四壁,赤贫如洗。在我的记忆中,田地里收割的粮食,难以打发村人一年的时光。村庄里生活着的人,不论老人还是小孩,都是土豆出来吃土豆,玉米出来吃玉米。至于从稻壳里剥出来的大米,那是极其珍贵的,一般皆由家中的长者藏着。到了改善生活的时候,长者自会从腰间拿出钥匙,打开仓门,从那高大的泛着釉彩的土质陶罐里拿出一两斤来,掺杂些红薯或者萝卜煮熟了吃。至于挂在炕架上熏制的腊肉,更是难得品尝。不论谁家,都是一样,只有亲戚来访,家中孩子的嘴才能从飘着香味的肉片上得到犒劳,稍稍解一下馋。 我就在那个贫穷的村庄里度过自己的童年。或许是生活造就了我很好的肠胃,在那十分艰难的岁月里,单凡可吃之物,我见什么吃什么。在我的记忆中,却从来没有吃坏过肚子。 阳光灿烂,春暖花开,那是极其美丽十分烂漫的季节。三月,儿时的我们漫山遍野地跑,绝对不是为了追逐一份季节之美,只为了寻找几粒熟透的山野泡和杨奶子。我们也爬上高高的油茶树,摇曳在树巅上,享用树枝上熟透的茶泡。沐浴着那温暖的阳光,山野间酸酸甜甜的滋味,让我们感受到自然赏赐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捉泥鳅,是生活在那个村庄里的我们改善生活的最好途径。桃花盛开的时节,天气开始回暖,村庄周围的水田,在灿烂的阳光下不停地冒出气泡。生活在村庄里的我们,更是从气泡中领会了季节传达出来的信息,知晓生活在软泥下的泥鳅会在夜色中钻出,静静地伏在水底。吃过晚饭,每人都从家里拿出带有长木柄的钢丝网提着,上面放着些从山中找来的油松,大家相约成群走出村庄,来到水田边。暮色降临,大家伙将油松点燃,小心翼翼下到田里,伸出夹子夹那静静伏在水田中的泥鳅。 捉回家的泥鳅有很多种炒法。村庄中常用的是将捕捉来的泥鳅放在锅中焙干,做菜时,撕成细条状,在油锅中炒熟,放上辣椒和食盐,便可成为一道让小孩忘情的朴素美食。还有一种做法更妙,将那捉来的泥鳅直接放进锅内用油煎炸,尔后放点花椒和辣椒,倒点汤,鲜香麻辣,滋味俱全。不过那种做法费油,村庄中人家很少去做。在我的记忆中,极其疼爱孩子的母亲只为我做过一次,漫长的时间流逝,我也没有忘记当初吃油炸泥鳅的滋味。 无事时,村庄里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时常探讨泥鳅更新颖的做法。听远房一位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二叔说,城里人做泥鳅,直接在锅内放上水和豆腐,烧上大火后将泥鳅倒入。泥鳅难奈水温时,便钻入豆腐中,待熟透时出锅,那滋味妙不可言。他的说法十分新奇,听得大家一直吞咽口中唾液。我也曾想那样去做,可在儿时,手边没有那鲜嫩豆腐,只得怀着一种美好的奢望作罢。 尤其难忘的是在冬天。有人家掀掉屋顶茅草换新草的时候,那里可齐聚村庄中所有的孩子。 待得大人沿着木梯爬上房屋檐口,这群孩子便四处散开,从屋边竹园里寻来些干枯竹枝,码放在一起。用火柴把竹枝点燃,将火生得旺旺的。房顶的茅草被掀下,刚落地,孩子们纷纷涌上前,在其中寻找开来。那掀下来的茅草中,寄生着一种通体雪白的虫子,拇指样大小,若蚕一般。 孩子们寻来虫子多条,开始在那火边享用盛宴。大家团团围坐,伸出一只手来,用两根细细的竹枝将虫子夹住,放在火边烘烤。夹在竹枝头的虫子开始不停地挣扎,但终耐不住火的威力,片刻,那软绵绵的身体便直挺挺地僵硬在枝头。那通体雪白的虫子,身子在火力烘烤下,开始慢慢膨胀。只听“膨”的一声,虫子身体开裂处,传出细微声响的同时,一股白色气体窜了出来。在我的记忆中,那气体中弥漫着的味道妙不可言,像炒熟之后在石磨中推磨出来的黄豆粉,喷香的。馋虫开始从念想里钻出,孩子们口中早已满是唾液。但脸庞通红的孩子们耐性似乎很好,都只一味地吞咽唾液。过去的经验已经告诉大家,那虫子,只有烤得通体泛黄时,入口才脆才香,才能真正让大家体味到虫子带来的美妙的滋味享受。 随着时间地流逝,那段艰难的岁月已然过去。村庄中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们,皆已成人,关于儿时的岁月,留给我的,也便只剩下些叫人难忘的记忆了。 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有人说贫穷是一笔可观财富,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所以有了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说。想想,也有一定道理——范仲淹两岁丧父,读书难吃稠粥,司马光出生寒门,孩提时衣不遮体,明代宋濂终生家境一贫如洗,画家梵高生活难以维续,安徒生出生于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十岁开始打工------ 我是一个从村庄里走出的极为平常的庸人,没有青云之志,无法取得非凡成就。相反,我从村庄走出之后,还遭遇了无数的艰难和挫折,先是妻子出车祸,尔后是妻子接二连三地因病住进医院。每次,我都坚强而且顺利地挺了过来。我深知,这完全受益于儿时艰难的岁月,它赋予了我一种极为顽强的个性,这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我突然顿悟,穷困不可怕,怕的是人难以安守贫困。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