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喷喷香的小米饭
正文

时代变化了,胃口也挑肥拣瘦了。

早些年,我们在农村劳动的时候是天天想吃大米和白面,现在却一个劲地老想吃小米干饭,小米粥,小米水饭,喝小米米汤…….想起来就有点流口水啊。馋啊——人的眼睛有审美疲劳,难道胃也有嗅觉疲劳吗!

小米是谷子碾出来的米。过去在生产队的时候,谷子种植的比较多,农户的口粮分的基本都是谷子,所以,吃小米饭是老百姓的家常便饭了。生产队解散以后,由于谷子产量低,农户基本上就不种了,过去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谷子地,被玉米地所代替了,因此,小米饭是很难吃到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这首诗来形容吃小米饭一点也不为过。种植谷子是最费时,费力的农活。播种谷子必须有四个人,一个人赶马拉怀耙的,用怀耙把垄豁开,后面跟一个踩格子的,专门脚挨脚把新翻出来的土踩实,这样做,有利于保墒,使谷子出全苗。后面紧跟的是有多年种地的老把式背着“点胡芦”,一下下地敲打,把谷种子均匀地散落在踩好的格子上,最后那个人用脚培上土,这还不算完,还必须用马拉的辊子压一遍才行。一场春雨过后,谷子出苗了,开始薅地了。薅谷子是最累人的活,男人干不了,都是妇女的活,谷子苗和草同时生长在一起,必须用手一棵棵把谷子苗周围的草拔掉,还要把谷子留成拐子苗,因为全是蹲着薅草,一天薅谷子下来,累得腰酸腿痛的,晚上上炕都要拽猫尾巴了。有的快嘴大嫂说了:“认可生犊子,也不薅谷子。”谷子要三薅三趟,也就是薅三遍,再趟三遍地。在谷子快成熟的时候还要拔一遍“谷友子”,保证谷子的纯度。谷子成熟了,割谷子可是力气的活,一般壮老力都感觉吃力。我曾经割过谷子,别人割到了地头,回家吃完了饭,我还没有割到地头。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打“酥”。 谷子成熟了,在场院里打下新粮,为了能让谷粒尽快变成小米,都要在自家的火炕上把新谷子炕干,潮乎乎的谷子被铺到炕席下,被热乎乎的火炕一烤,没两天就干到可以碾米了。炕谷子可苦了炕上睡觉的人了,潮气让人难受得睡不着觉,早上起来,身上都是谷子咯的坑。谷子干了的送到碾道,给马或者驴带上蒙眼,拉着碾,一圈圈转,小米就出壳了,用扇车子把糠扇掉,金黄黄的小米就等着下锅了。

小米饭好吃,养人。那个时候,农村里几乎家家中午都是小米饭,就跟现在吃大米饭一样,很少有换样的。没有电饭煲,做小米饭是大锅捞的饭。先把水烧开,再把淘好的小米下到锅里,烧几个开之后,见小米已经煮八九分熟了,就用笊篱捞到盆子里,然后坐到锅里(一般是炖菜的锅)蒸。大约二十分钟左右,香喷喷的小米饭就可以出锅了。种谷子都使用农家肥,没有用化肥的,所以,小米饭“黄洋洋”的,肉透透的,远在大门口就能闻到香味。捞过小米饭的米汤,稠乎乎、黄灿灿、甜丝丝的,比现在的牛奶还好喝。在夏天,天热的时候,把小米干饭用新打出来的井水一泡,拔凉拔凉的,配上黄瓜蘸大酱,多热的天也会感觉凉凉爽爽的。妇女生孩子,第一顿饭吃的必须是小米粥和煮鸡蛋,为的是补身子,养血,下奶快。“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这话用在我们那一代人身上是最合适了。

在城市居住以后,很少能吃到小米饭了,有的时候到市场买一点,做出来的饭,熬出来的粥,都是皮皮糟糟的,也不恋汤,一点没有小米的味,口感也全变了。我经常这样想:过去的年代,难道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吗?小米饭的那香喷喷的味道就没有了吗?假如,一切都能够回归,我还愿意回到从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谷地里的蛐蛐叫,蹲在农家小院里吃那小米水饭和咸菜条…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