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杭盖西部文学作品:散文】夏天的故事 |
正文 | 夏天的故事 杭盖 有一首叫《夏夜》的小提琴曲,写的很好。那旋律似那么的柔美、舒缓、婉转,如同一幅夏夜的画卷,徐徐展开,美轮美奂,让人为之倾心。央视举办的器乐大赛上,很多选手都选择演奏她,也证明了此曲确实不错。 一个叫夏小雨的女孩,就如同这首乐曲。需要你慢慢的、静静的去倾听。认识她很久了,好像也是在一个夏天。 她是个慢性子的人,说话也轻柔而舒缓,总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从容而谦和。如同一江春水:深邃、沉静、大气……这是一种大境界。山泉总是那么欢快、喜悦、跳跃……这 是另一种不同的境界。两者一比对,差异就出来了。 我欣赏这种性格,或者说很欣赏夏小雨这个人。认识她很偶然,是源于我写的那些文章。我写的那些东西艰涩、沉闷而枯燥。能静静的去阅读的人,不会很多。因为,这类文章本身就不属于通俗读物的范畴,不是让多数人都要喜欢去阅读的。 她却能经常性的耐着性子去读,时间久了。还要留几句中肯的话,我以为她是一位年龄较大、阅历丰富的那种老女人。 几年过去了,彼此都有见面的意思,便决定互相约见一次。 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中午,去双方约定的地点去见她。 在约定的地点,便打电话告诉对方:我已经到了。说话的时刻,也打量着周围的各色人等,目光扫描着我要寻找的人。 一个女孩笑吟吟站在我的面前,我仍然四处搜寻着。并让电话处于联通状态,那女孩子手中的电话铃声一直响着,才确定了对方竟然会是一个黄毛丫头,那一刻真的有些吃惊。主要是认识的太久了,经常互相在网上留言,交流,探讨的问题太多、太多了,熟悉到了不能熟悉的程度,很快便消除了初次见面的那种生疏感。 那次,便把装订成册的那些所谓散文作品,送给了她。彼此只简短的说了几句话就分手离开。显然,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准备的说:是我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而对方却是知道我有多大? 过去了很久,又是一个周末。她打来电话,问我有时间吗?方便的话,希望能见一次。我一听是她,就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见一下。 因为,我想到了另一个往年的亦师亦友的郝先生。当初,我认识郝先生时,他是个声望极高的中年学者,而我仅仅是个毛头小子。想到这里,我暗自一笑。便决定见见这位颇有才学的丫头。 电话中选择了一处可去的茶馆,在那里第一次面对面的坐在了一起。 交谈中得知:她并没有在这所城市工作,在临近的乡下学校上班。只是每个周末才回来小住,可她告诉她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地方,我均不知道。显然,我对这座城市很陌生。陌生的原因是:我的单位也是从外地搬迁而来的。 这次见面,聊的话题很多,也很久。大多是一些历史、古典哲学的话题。和一个女孩子谈论这些,应该说很不厚道。显然,这是企图暗自测试她文化底蕴的阴暗心理作怪。 让我吃惊的是:人家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接上我的话茬。我一下子对她正视起来:这是一位不能轻而视之的朋友,就她的个人素养而言,起码应该得到应有的尊敬。哪怕她是一个黄毛丫头。实际上,我比她大十多岁。属于哪类往年的交往。 想起当时还在犹豫中的我,就自嘲般的对着她笑了笑,她不知道我为何要发笑。 看着她用询问的目光,我直言不讳的说:你虽然相貌很普通,但有知性气质。 能想象的出来,能这样讲:那是在尽量照顾她的面子。说人家女孩长相普通,实际是一句很残忍的话。可我竟然不通世俗的对人家女孩子讲出来了。这说明,我这个人为人有些刻薄,也有些不通人情与世故。 人家竟然淡淡一笑,“我知道,我自己属于那种掉进人堆需要费半天劲头,才能寻找得到的那一类……你不说:我也很清楚。” 我能感觉出来:她虽然在浅浅的微笑,但内心的不悦的气场已经冷冷的逼过来。显然,这是个内心强大而涵养极高的女孩子,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这次相见,彼此再没有进行任何联系。 大约过去了一年之久,无意中去了她的个人空间,看到她的个人照片。照的很不错,画面感很好,就问她这是在哪里拍照的? 她说就在自己单位的门口,这大概是在某年的春天。我便依照她提供的行车路线,行走了一次,回来便写了散文《春天的脚步》。 这篇散文发到网上不久,她再次打来电话。在电话里询问,问我有没有她想看的那几本书?我一听是一些早已沉寂在阳台纸箱子里的旧书,就答应借给她。 她慢慢知道我的藏书较多,开始经常性的向我借阅。我历来敬重喜欢学习的人,也很乐意给她提供方便。 有一次,无意中提到农家自酿的柿子醋,我有些好这口。没想到,她竟然给我送来一大桶,让我感动了许久。看来,夏小雨是个真诚而细心的人。 一来二去,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很多年。这个好多年究竟是多少年,已经不得而知了。她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慢慢开始向中年靠近,我则慢慢成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而我们彼此却渐渐发展成生活中的朋友,经常性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记得有一次,我们相约去某个茶馆聊天,她穿着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枣红色套裙赴约。 当时,刚写完一个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心情不错。当时,就把电子版发到她的邮箱,想征求一下她对这部作品的看法,还特意给她拿了一份打印装订好的稿子带给她。并希望她能改一改不合适的地方。 没想到她却给这部小说写了个长长的评论。我一看就急切的想知道:这部作品在她眼里是个什么样子? 看到深刻之处,抬起头看着她。却在无意中发现她衣服的一粒扣子开了。甚至,隐约的看见了某些不该看见的内容,让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去提醒她?看来,她的衣服明显属于物美价廉的那种,衣扣的扣眼开线了。她自己竟然浑然不觉。我必须提醒她。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口? 此刻,我板着面孔,装模作样的说: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她用发愣的神情看着我,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面对这个有些书呆子的女子,我只好提醒她:上衣的纽扣开了。 她低头一看,什么都明白了。一下子变得脸红脖子粗,羞得不敢在正眼瞧我。为了摆脱她的尴尬,我说:人家女明星把走光当成一种时尚,你比人家差远了。 她有些气恼地瞪了我一眼:“你这人咋这个样子?还真没完没了了吗?难道我精心准备的文字还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吗?” 一看她真生气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个玩笑开过了。作为一个女孩子,她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光辉形象的。我赶忙选择闭嘴,低头看她写的那个书评。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这是一部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 这是一部彰显时代精神的作品, 这是一部深邃而严肃的作品, 这也是一部带着深刻反思的作品, 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的思考者的表达…… 这下论到我发愣了,真没想到她竟能读懂我要表达的东西。说到这部长篇小说,却要节外生枝的提到《世界是平的》,因为这部作品是呈板块式的、横向的、网状的结构特征,恰类似于佛里德曼所发现的:世界是平的。传统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关系以及故事发展都是树脉式的、纵向的、线性的;而我的作品试图打破这种传统:可以让有限的时空在纵横延伸的过程容纳更加宽广的信息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美国人福克纳曾经尝试过类似的写作叙事的方式。没想到她竟然看懂了,说明她阅读过福克纳的作品。 我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女士,她有些得意的看着我吟吟的笑着。她在评论中这样写道: 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深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后,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人们的社会活动直接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这部作品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敏锐的感觉到了时代在不易觉察中发生的改变。把迅速变化中的世俗市井百态,推到了读者面前。让生活里的所有人物关系变得网络化,并开始迅速横向发展。比如:以主人公舒洁为基点展开的人物单炳华、崔绪明、常联合、南卫华、吕玉民、蓝丽君、冉书勤等;又以单炳华为基点展开的人物:方国强、周瑾、孟君雅、裴晓娟等。读者选择任何一个人作为基点,都可以去深入观察,了解,触摸和感受某一种状态下的生活。 虽然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的篇幅并不很长,但信息的涵盖面以及密度却很大。它通过一个企业折射出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揭开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人物的面纱之后,就可以感受和梳理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和严密的思维逻辑。 “还敢轻视这个小丫头吗?”她见我抬起头,甚至有些自鸣得意的说道。 我只好实话实说,“不敢了……小丫头有很深邃的洞察力和审查力。” 也就是在这一刻,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有了质的飞跃: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或者超越,见面的次数便在不知不觉中多起来。甚至,几乎每月都要见那么几次。 又是一个初夏的季节,她给我打电话,说是家里又要酿醋了。要给我提一些陈醋,希望我能提供一个一、二十公斤的塑料桶。 我便找了一个桶子,站在她的小区门口等待她下班。 她怕我等得着急,从单位私逃出来,一眼看见四处张望的我,跑步赶过来。 看到她在奔跑起伏的丰胸,仿佛被人当胸猛击了一掌:啊?原来,她作为一个年轻女人,还是很有魅力的。她立刻警觉的读出了我眼睛里暴露出的多余的内容。停止了奔跑,笑吟吟望着我。沉稳、自信中透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我笑,她亦笑…… 2013年11月6日于渭水之南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