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烦恼”何能驻入你的心间
正文

--雷场的往事与梦想

雷场,位于江汉平原,汉水之南,原为沔阳西北角一个不起眼的穷乡僻壤,现隶属仙桃三伏潭镇。由于北临汉江,南距三一八国道约四公里,交通十分不便,这里一直保留农业耕作的传统,主要生产水稻、棉花、小麦,还有玉米、高粱、豌豆之类的。加之距县城、乡镇都较为偏远,因此人文思想相对封闭,远近“闻名”也就十里八村的。由于沪汉蓉高铁的建设,这里设了四等小站--仙桃西站。雷场,才算热闹起来,闻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据记载,雷场于明清年间形成小集镇,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村名的由来因以雷姓在此设店做买卖,后逐渐形成人们赶集的场所而得名。这源于解放前的舟楫时代,雷场因在汉江南边设有一码头,雷姓人家将石灰、石料、马口陶、木材、日常生活用品等源源不断地通过汉江从上游的襄樊、宜城、下游的武汉、沔阳等地运输到这里买给毛嘴、剅河、横口和雷场周边等地的村民。

解放前,雷场街在汉江南边约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处于汉江大堤垸内,后来由于兴建汉江大堤,汉江江水被控制在汉江大堤垸内,雷场街因时常被每年汉江上游桃花汛带来的洪水淹没,大约在五十年代初,政府就将雷场街统一规划迁到汉江大堤外,离旧街约一公里处建成了现今的雷场十字街。而雷场十字街真正雷姓人很少。雷姓人家在统一规划时分别迁到了雷场十字街的东西两头。东边的叫染坊湾,西边的叫雷家湾。雷场十字街的住户基本属于原仙桃、武汉等地来的外姓人,或原住老街的商户,很多当时是吃商品粮的,解放前大多没有自己所有的土地,纯粹是生意之人或是因为政策而被政府派驻下放而来的。

解放后,合作化时期,从周边生产队几户地主、富农所有的土地中划过去一部分给了雷场十字街所属的生产二队。因此,雷场十字街集体所有的土地很少,合作化的时期,每年都有一半的时间需要向国家申请返销粮,即用镇乡粮所下发的支拨单到粮店买粮,维持生计。记忆中,雷场十字街的人几乎各家都有人在外地参加工作的,改革开放后,年青人大都在外务工,许多家的老一辈重操旧业开办了一些杂货店、豆腐坊、猪肉店铺等,以此营生,他们也算雷场先富起来的万元户群体。家庭条件自然比周边村庄的条件好了许多。合作化时期政府开办的棉花收购站、商场、肉联厂、饮食业、卫生院等集体经济实体相继垮掉,些些曾经繁荣的往事与人云是非,都已成了雷场历史上永久的记忆。而只有高铁站的建成运营,才使雷场这个偏远小集市驻入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解放前,雷姓人家有木匠、染布的、卖陶瓷生活用品的,卖五谷杂粮的,还有开饮食业的。雷家还开办了一所远近闻名的私塾,主要传授三字经、道德经、孔孟之道等。当然,随着生意的做大,不少人置产购田,解放后划成了地主,富农,大都在土地改革的浪潮中被政府拆房析产,批斗游街。这些是非往事,多成烟云,不便妄加评论。

雷场在人民公社时期,十分重视教育,乡镇在雷场专门建设了雷场学校。学校的教室是当时雷场大队最好的房屋,为了孩子们的体育运动,大队还专门安排人到江汉油田买回废旧钢管,建起了蓝球场,乒乓球桌。雷场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班,繁荣时期,有二十多个班,教职员工近三十人,教学质量上乘,周边村镇的学生都到此求学,还有从仙桃市区慕名而来的学生。仅高中的一个班,一九七八年、一九七九年两年,连雷振清语文老师带学生考上大学、大专、中专的近一半以上,那算得上雷场教育史的最大成就。那时的学费一学期只有五毛钱,基本是免费教育,雷场学校的篮球、乒乓球运动和教改在乡镇比赛中总有夺冠的记录。那时的老师十分敬业,时常走村串户实施家访,带领学生勤工俭学,启发学生发明创造。有一位民办物理与数学老师罗德铸是学校的名人,他的出名源于他经常带领学生对农业机械经常进行拆卸,还带领学生用木材设计制造了一台木制的测量仪,十分精准。天气晴朗时,就带领学生到田野地头,汉江边实地测量汉江的宽度(辅之以相似三角形原理或余弦定理),丈量、测量汉江大堤的高度。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而面对涛涛江水,学生们作文的梦想大多是长大了能够在雷场与双河垸之间亲手架起一座跨越汉江的水泥大桥,这也算是我初中时期的最大梦想。

记得有一年,因防洪防讯的需要,民工就在雷场旧街取土培堤,挖土时,挖出了几坛银元,被一抢而光,后来只要是雨后天晴,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偶有人检到零星的银元、铜钱之类的惊叹,折射了往日雷场作为舟楫运输集散地的繁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雷场学校的操场现已成了菜地,原先的教室已不复存在,只能看到略微高起的台级,能够让你感知那曾是学校的旧址,可以依稀分辨出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办公用房,哪里是下乡知青曾经住过的地方。而小河对岸的仙桃西站已开始投运。前段时间从汉口车站坐高铁回了趟雷场,也体会了高铁给雷场带来的出行便捷。但我的梦想至今也没能实现,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梦想中的雷场汉江大桥一定能够建成,雷场也必会成为远近闻名的高铁客运站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雷场十字街从江汉大堤垸内拆迁到垸外几十年了,由于交通不便形成的经济相对落后,街道的外貌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只是二层以上的楼房稍唯多了些许,再不同的是原来的早市由街东头迁到了街西头,这样雷场十字街西头成了雷场晌午前最繁华的地段。如果你回雷场探亲,一定要早起到雷场早市上去要碗包面(馄炖)或碱水面,几根油条或几个锅贴、水晶包之类的,与乡里乡亲的聊东扯西,听听街道小贩慢不经心的吆喝声,流溢于外的“谁家发财,谁家致富”“谁家孩子有出息”的仰慕之情,那是件十分邂意的享有。在对乡食,乡情,乡音的品味中,你感觉不到谁贵谁贱,谁贫谁富,谁孝谁悌,谁愚谁忠。“幸福从哪里来”,幸福就在我们的不经意的指尖或没有噪音与雾霾的乡村品味中划过,那没有留下痕迹的划过令你回味萦绕,一时忘了你在哪,你是谁。而你只有溶入这样的偏远小集市,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虽平凡,时光也匆忙,人生却优哉游哉,“烦恼”二字又何能驻入你的心间。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8: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