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之三 |
正文 | 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之三 争“气” 张军才 俗话说:“树争一张皮,人争一口气。”什么是“气”,怎样争“气”?笔者以为:“气”作为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形态,必须要立志气、有骨气、养正气。 古字“氣”,最早是云气的意思,是个象形字,有呼吸、气息的意思,也有米饭的意思:《说文解字》:“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春秋传》曰:齐人来气诸矦。’”其很快被引申,具备天气、气候、节气、气味乃至于风气、流行等等意思,也发展出许多异体字,如、炁、饩,在唐朝之后逐渐定型为氣。至宋代之后,道教思想家为了区别先天的气与后天的气,采用古字“炁”来代表先天的气,代表无极,氣则被当成是后天的气,为太极。这两个字的意义又被分开。但是除了道教文献之外,通常都以“氣”来概括。 争气要争立“志气”。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应该说人生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志气在于“立”。古语评论“志”的重要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司马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不仅中国看重为人的凛然之“志”,外国对“志气”也有相同的评说。歌德:“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勃朗宁:“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巴斯德 :“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争气要争有“骨气”。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中国古代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的拍案而起,江竹筠受酷刑而绝不背叛,都说明人的尊严高于一切,皆是有骨气的表现。做人要有骨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不能为自己而背叛人生的宗旨,不能为私利而忘却理想的追求。人的骨气其实就是自我的尊严。卢梭说:“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争气要争养“正气”。正气是中医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而言,通常简称为“正”。正气是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楚辞?远游》:“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晋孙绰的《太傅褚褒碑》:“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 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赵朴初《寄赠大谷莹润长老》诗:“挟持正气健为雄,群力何难制毒龙?”正气特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文子?符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系於物者,正气也;推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欧公,非特事事合体,且是和平深厚,得文章正气。”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总结经验,发扬正气,打击歪风。”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当此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懈追求的重要时刻,笔者希冀:每一个投身于这一宏伟事业的炎黄子孙,都要注重“争气”,做到从小立志气,修为有“骨气”,历练养“正气”。 湖南长沙市荣湾镇爱民路36号 民进湖南省委张军才 邮编: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