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赏析荒原的《重逢之诗》
正文

【重逢之诗】

作者:荒原

若一朵娉婷之花,踏晨风而来

踏三秋的枫叶与烟霞,与岁月言欢

不说那云上的厚积冰雪,也不言

水中的蜉蝣暗礁。我们围坐在小舟上

以惊涛斟酒,银色的鱼刚好自杯底游来

它无欲的纯净之心,像一粒蒙尘的珍珠

在彼此眼里,升起一团火焰

我们的言谈与微笑,凝重并且温暖

2014.6.5

赏析:

其实每次在写作和赏诗时喜欢给自己营造一个环境,这样的话也许自己更容易进入自己和作者的想法里。我经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空荡的房间,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嗟叹亦或欣喜。其实害怕一个人的孤独,却不得不习惯了一个人的这样待着。想起那一天舍友拖着行李踏上了归途,朋友便一个接着一个离开,迟早都是要走的,离开这个我们温馨的小屋。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中,离别的身影终于消失在眼际,那一刻眼泪在打转,但是他们安慰我说,我们要相信自己,现在的离别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兴许哪一天我们还能聚在一起。夜深人静时,独居一室,望着对面收拾空了的床铺,不禁再次伤感了起来,想到未来,一朝分别,很难再相见,心不禁疼了起来……简简单单的一次普通分别一定会照进岁月的影子。

西方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采纳重视文字本身在作品中的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组成篇幅的基础,而文字表现出的形象、肌理、色调、语法乃是评说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下面,我就用这种“细读”的形式对这首《重逢之诗》的意义加诸简评。

1. “一朵娉婷之花”。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娉婷之花则更显妩媚。联系下文则可知作者在此处并不是为了形容一朵或者一个美人亦或表现一种美好事物。

2.“踏晨风而来,踏三秋的枫叶与烟霞”。“娉婷之花”的美好怎样而来?

“”晨”“秋”虽是时节、季节的变换,但用意表明了时间的流转。

“枫叶”一词象征着对往事的回忆、人生的沉淀、情感的永恒及岁月的轮回。当枫叶红的时候,别的花都凋谢了,它与众不同,它是坚强的,它是美好的,经得起风霜。

“烟霞”在这里我想有两种意思。其一: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继之以烟霞, 唐诗之逸,遂成芳秀。” 泛指山水。其二: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指红尘俗世。

通过这些意象的转化,作者极力表明了 “一朵娉婷之花” 的经历。而诗人所表达的个中含义还需读者慢慢琢磨。

3.“与岁月言欢”虽然经历了风霜雨雪,但还可以“言欢”,此处作者的心境已经没有感伤,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4.“不说那云上的厚积冰雪,也不言,水中的蜉蝣暗礁。 ”不消多说,这两句的意思。可见,我们许多的美好不是想象中来的。当经历了,只有在历练之后,才可以“言欢”。

5.“我们围坐在小舟上,以惊涛斟酒,” 怎样“言欢”?把酒言欢。酒,是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

诗人,是人类中心灵最敏感、最活跃的人群。酒注定要陪伴诗人走过他们多感多慨的人生。

诗人们也注定要用他们的灵动的心、多变的笔给酒以最全面、最深刻的感受和记录。

虽然文人们有抱负、喜臧否、多悲愁、易感慨、爱山水、擅风月,但文人的本职却是赋诗属文。

如果不会做诗写文章,那些抱负、悲愁、感慨又有谁知道,那还算什么诗人。

“惊涛”用的妙。“斟”:往杯盏里倒饮料。用“惊涛”“斟”酒何等的快意!一路的风尘仆仆,就全在这一个“斟”字里了。

6.“银色的鱼刚好自杯底游来”。这是本诗中最耐读的一句,作者谓“银鱼”乃月亮也。有时候诗人的灵感就是这么刹那间,一呼一吸间,一幅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小河轻舟,月亮初上,把酒言欢,放佛看见了苏轼泛舟西湖一样。

一个“游”字把诗人欢快的内心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言欢”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快意人生,也是一个诗人心中的境界人生。

我们经常会说:相识不如相见,相见不如怀念。其实不然。一弯新月,让我想起来宋词大家晏几道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那些纯真美好的鲜活回忆,在皎月之中,一幕幕浮现……

此刻唯有这当空一月,带着记忆的碎片,拂过心头。在美好的曾经,如今只能凝在泛黄的记忆之中,偶然,总会不经意的想起,但绝对没有忘记。忘记,不是不再想起,而是想起了,心中也不会泛起波澜,诚然,诗人的心中,已是热血沸腾了。

对影三人游,昔日几时同?独酌的悲凉,又岂是仅存于千年前?诗人用手中的笔,写下这段文字,谁又可以解读作者心中的思绪呢?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云转、云不转风转、风不转心转。只要有心,远在天涯,也如同近在咫尺;只要有缘,各奔东西也一定会重逢。

7.“它无欲的纯净之心,像一粒蒙尘的珍珠”在今古的诗人眼里,月,总是这样招他们喜欢。以任何的形象比喻都不为过。

8. “在彼此眼里,升起一团火焰”在这里可谓是本诗的高潮部分。从花、季节、把酒言欢、月下,一步一景,诗人的心态好极了。

而这种重逢却是心底里一直向往的。也许一句简单地“还好吗?”就囊括了所有思念的问候,此刻与你的再次邂逅无声无息。像春天的细雨,像夕阳下的醉人风景,像小舟上的那弯银月。

而“火焰”却表达了诗人的那种在岁月里历练后再回首,那种前后的对比足以迸发出这团“火焰”。 那种对人生、对岁月的感悟在此刻升华为一种豪迈的情感!

9.“我们的言谈与微笑,凝重并且温暖”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势必会经历苦痛挣扎。在岁月里浮浮沉沉,渐渐明了,不是所有的相遇或邂逅,都能在岁月的风里,攒成一份充实而又温暖的收获;不是所有的人来人往,都能在记忆的窗口,触动那悬挂的风铃。深深懂得,在时光深处斑斑驳驳,若隐若现的重逢,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深深想起。

而在重逢里,简单的笔墨道尽了你我的前世今生,相遇,久别,重逢。珍惜每一次相遇,每一份重逢,将心灵的深掩的重门打开,为每朵花,每株草生情,为每份爱,每种情感所感动。相遇在每一次的快乐里,相逢在每一次的感动中,卧听雨声,坐看云起,做个简单幸福的平凡人。

随着作者文字洒脱漫舞,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姿态,去感悟生活。思想在弹指芳菲间流转,净化,洗礼。正如时间的指针,划过无边的黑夜,绽放锋利的光芒,指向永恒的刻度。

记得王国维在解读李煜的词时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我想对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对其本人思想的了解,因为在作品中,无一例外地蕴藉着作者自身的爱憎情感和思想观念,所以法朗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否绝对我们姑且不论,但其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创作活动的本质是毋庸置疑的。的确,作品往往折射着作者本人的经验体悟和身世感发,作者荒原我想也是这样的吧。

水墨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