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泰山颂
正文

泰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因其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境内,故又称为东岳,亦名岱山,岱宗、岱岳。泰山的高度在五岳中仅排行第三,为海拔1545米。它次于北岳恒山,为海拔2017米,为五岳之冠,又次于嵩山,为海拔1997米。然而,它的名气很大,你只要登上泰山玉皇顶,就会看到山顶上有一巨大石碑,上刻“五岳独尊”四个赫然入目的大字。古人早就有“山至泰山,天下无山”之说。

我仰慕泰山之名久矣。前年去山东考察教育。事毕,往游泰山。我实际上只是去了泰山诸多景点中的一部分主要景点。泰山景区包括六大部分:幽区、妙区、丽区、旷区、奥区、秀区。我只花了一天的时间,急匆匆地走了幽区和妙区两个景区。幽区为自泰山山门岱宗坊始,至岱顶南天门为止的游览区。主要有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中天门、云步桥、五松亭,对松山、升仙坊、十八盘等著名景点。妙区为自南天门至玉皇顶的游览区。这里集中了泰山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精华,是游泰山的高潮所在。主要景点有南天门、天街坊、天街、白云洞、日观峰、探海石、仙人桥、瞻鲁台、玉皇廟、大观峰题壁、孔子庙、孔子崖、青帝宫、丈人峰、碧霞祠等。我往游泰山,只游了两个景区,应该说是很不够的。明人王思仁曾说;“生在中国,而见不到泰山,见到泰山而不能游;游矣,而不能以两日达到遍游,则是一大憾事。”我只作了泰山一日游;我却不以为憾。因为我在这一日游中,体察到了泰山的包容胸怀,感受到了历代帝王封禅告祭的神圣,更了解了泰山是一座卓尔不凡的文物宝库。

泰山的包容胸怀

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丞相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埌,故能成其大”。泰山之大是由细小的土石构成的,这体现了泰山的包容。

冯玉祥在《泰山赞》一诗中写道:“泰山何其宏,万物都包容;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泰山的奇伟气质和博大胸怀,很早便渗入到了我国民众的心中,成为了宽宏大度,坚毅刚强的民族性格的象征。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在至圣先师孔子的意识中,泰山是有仁爱之性的。泰山那容纳万物的阔大胸襟,也正是其仁爱之性的表现。泰山的云步桥下有一块刻石,系1939年湖南醴陵人袁家谱在抗战时期所刻:文载:“愿同胞努力向前,上达极峰,独立南天门,高瞻远瞩,捧日拿云,可以张志气,拓胸襟,油生爱群救世之心。感斯山之永固兮,国家柱石。日严、日峻,威然吾民族之威棱。”此刻石道出了泰山的博大胸怀和气质及与我们民族性格之关系。冯玉祥将军曾两度寓居泰山,感泰山之浩浩,潜身心以明理。1935年,他盛情邀请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上泰山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此前,他视马克思主义为异端邪说。听李达讲课三个月之后,这位行伍出身的将军茅塞顿开,他懂得了应“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冯玉祥以师礼视李达,并在他的读书旧址立碑以记其事,刻其手书曰:“不信辩论唯物论,则吾民族不能复兴矣。”后来,他以泰山的包容精神和情怀,由助蒋反共转变为联共抗日。并且在寓居泰山期间,十分关心民生。他出资修建大众桥;办小学14所,帮助引种烟台苹果、肥城佛桃……他在泰山还大义凜然地营救抗日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为人民伸张正义。冯玉祥逝世后,其遗骨迁葬泰山。这里留下了诸多刻石,颂扬其体察民情的高尚情怀。 李宗仁先生刻石联云:“百世名犹存,众所瞻依,词巍泰岳;三代道未泯、闻兹义烈、气肃冰霜”。墓侧还有鹿仲麟先生摹写经石峪大字“寿”,其下则刻冯玉祥先生注曰:“人欲得寿,须要为大多数人牺牲寿命”。从这里,人们无不感受到了,冯玉祥“感泰山之浩浩,而习以效之的博大胸怀。”

泰山的包容胸怀给人们以启迪的还有泰山佛道儒三教相安共处,互不排抑。我们去过庐山,庐山西北麓有座简寂观,观门上就有一幅李渔题写佛道相争的对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这幅对联就表明了佛道在庐山长期争斗,互相不容的情况。泰山就不存在这种现象,巍巍泰山很早就是佛光普照的释家领地。如今规模宏伟的普照寺,依然晨钟暮鼓,香火鼎盛。泰山斗母宫东北的龙泉峰下的山涧中有一片面积约一亩多的石坪,上用隶书刻写了《金钢般若波罗蜜经》文,字径五十公分,字体为遵劲,端正朴茂的八分书,一向被认为古今中外罕见之绝笔。有“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美誉。原来有两千五百多字,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现尚存1067字。在泰山之阳的花岗岩石上,刻造出这样气魄宏伟的佛经,使人不难想像当年佛教在泰山的繁荣景象。说到道教,这中国的本土宗教,在泰山也是香火鼎盛,殿宇宫观较多。如扇子崖元始天尊庙;太阳庙(祀太阳神);青帝宫(祀月亮神);规模宏大的岱庙,岱岳观(祀东岳大帝泰山神);青帝宫(祀伏羲神);壶天阁碧霞元君殿,碧霞祠(祀碧霞元君神);玉皇阁,玉皇观(祀玉皇大帝);斗母宫(祀先天斗母大圣元君神);王母池,万仙楼(祀西王母神);关帝廟(祀关羽)等。

说到儒教,因为泰山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在泰山遗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明代《泰山志》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因此泰山有“孔子小天下处,孔子登临处,瞻鲁台,孔子庙,孔子崖……

在泰山旅游看到这些,你会感到:在泰山,佛盛道亦盛,儒家文化亦盛,这释道儒三教兼融的景象,会使你从心底发出“泰山浩浩,包容天下”的礼赞。

封禅告祭的圣土

泰山巍巍,莽莽苍苍。在古代汉语中,“泰”字的第一含义是“大之极”。凡有“泰”字的词语,几乎都有高大、宏浑、厚重、深沉等意义。上帝之名曰泰一,上天之名曰泰之,天地之初曰泰素,太极之气曰泰真,一代哲人曰泰梁,为当世瞻仰者曰泰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见,岱岳之所以称之为泰山,恐怕主要是因其庄重,神圣而得名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泰山是我国历代帝王封禅告祭的圣土。到泰山旅游,所到之处都有历代帝王在此封禅留下的遗迹。

在泰山天柱峯的北侧,立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古登封台”四个大字。这就是历代帝王封禅告祭的封祀台。

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历史至少有近四千年了。所谓“封”即到泰山筑坛以祭天;所谓“禅”,即在泰山的一处小山梁甫山以祭地。据《史记封禅书》载,自无怀氏起,到西周时代止,就有七十二君相继来泰山燔柴祭天,举行封禅大典。只是由于“阙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皆湮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到了秦始皇即帝位的第三年(前219年),他为了 “颂秦功业”,至泰山下召集齐鲁之士七十余人议封禅事,然后修车道,自泰山之阳登巅,筑坛以祭天;又从山阴道下,至梁甫山辟场以祭地。这就是所谓“封于泰山,禅于梁甫”。秦始皇之后,秦二世胡亥,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等都先后登临泰山,御驾封禅,以祭天穰地。

从泰山中路登山,过了云步桥。便到了五松亭,相传这里是秦始皇登泰山在松树下避雨的地方。五松亭系后人所建,这里,松树至今依然拳曲古拙,葱郁苍劲。“中阪遇暴雨,休于大树下”,秦始皇遂御封此树为五大夫松(五大夫为秦爵第九级)。现被列为泰山八景之一。旁有乾隆皇帝《咏五大夫松》摩刻。

汉武帝登临泰山,评价泰山说:“高矣,极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在泰山之巅,他看到先帝们在此为自己树碑立传,他不屑一顾,认为自己功德盖世,人人皆知,不是一块小小的石刻能表达的。他别出心裁,令人立下不刻一字的石碑于绝顶,即今立于玉皇顶上玉皇廟山门下的无字碑。这一块无字石碑,碑高5.2米,宽1.2米,石碑下无龟座,顶端只盖一块长方形草帽状石板,通体无任何雕饰。1961年郭沫若登泰山,在《观日出未遂》诗中有句云:“摩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如今,游人到了这里,也都要在此佇立良久,似乎都在沉思,在这块无字碑上,应刻上一些什么话语,才能表达这位功德显赫的君王的旷世业绩。然而,几千年了,谁也没有斗胆在这座碑上拾遗补缺。明人张铨有诗碣云:“袖携五色如椽笔,来补泰山无字碑。”可惜直到如今,碑上仍然空无一字。

唐玄宗在其称帝的早中期,勤修德政,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开元十三年(725年),他封禅泰山时,问礼官贺知章,为什么前朝封禅之玉牒文书,皆秘而不宣?贺知章答:玉牒文书是专让天帝看的,前代帝王有请求长生不老的,有请求羽化登仙的……故后人皆不知情。唐玄宗说:我封禅泰山,没有个人的秘密请求,“实欲报元天之眷命,为苍生之祈福”。故应将玉牒公布于众,因此,就有了泰山大观峰石壁唐玄宗卸书的《祀泰山铭》,俗称唐摩崖碑。此刻石高13.3米,宽5.7米,刻序文、铭文及款额,共1008字。这处铭文形制端庄,气势宏浑,书法遒逸,文辞典雅。刻石言:“道在观政,名非从欲”,这种气魄确实难能可贵。这块刻石历经一千二百余年,至今仍光彩照人,保存完好。无论从气度还是从内容看,都堪称为历代帝王刻石之冠,实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中国几千年来,自尧舜至秦汉,直至唐、宋、元、明、清,对泰山的崇拜延绵几千年,使泰山成为了历代帝王封禅天地的神山、圣山。历代帝王封禅告祭,固然有宣扬文治武功,宣扬德政,具有“显号”、“觊名”的一面;然而,从客观上看,也为泰山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存,给壮美的泰山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卓尔不凡的文物宝库

泰山宏伟多姿,步步有景。而且一年四季,晴阴雨雪,景色各异。晴观群峰拱岱,众山若丘,令人高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阴看云浩如海,茫茫如雾,让人想起“云霭飘缈何处去,空余烟雾满青松”的诗句。春则遍山吐翠,百花烂漫;夏则青峰霞染,气象万千;秋则山苍水湲,红叶映天;冬则山舞银蛇,松柏雪帘。

泰山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然而泰山又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其人文景观更为吸引人。

泰山的建筑巍峨绮丽,雕梁画栋,沫金涂丹,金碧辉煌,俨若闪耀祖国优秀民族文化光辉的古代建筑博物馆。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各个历史时期古朴幽雅的古代建筑二十多处,主要有岱廟、王母池、关帝廟、万仙楼、斗母宫、壶天阁、三大士殿、南天门、碧霞祠、玉皇观、普照寺、灵岩寺、灵应宫等。它们多因山势而建,或者宏伟壮丽,或者精巧玲珑,或者气宇轩昂,或者临空欲飞……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反映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拿泰山岱廟来说,现有殿、堂、亭、馆、楼、观、廟、廊等“合八百一十三楹”,总面积为九千六百四十多平方米,院内建筑分别沿三条轴线展开。中轴线上,依次为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路有汉柏院,东御座、后花园;西路有唐槐院、环咏亭院、雨花道院。这诸多建筑前后贯通,左右匹配,十分规整。尤以天贶殿这处岱庙内的主体建筑更为气派,殿长达48.7米,宽19.79米,高22.3米,面阔九间。殿顶采用我国传统的垂檐庑殿式,上覆黄色琉璃瓦。由于斗拱多挑,出檐较深,整个大殿又矗立于高达二点六米的雕栏平台上,更显气宇非凡。因此,被称为我国三大宫殿式建筑(北京大和殿曲阜大成殿)之冠。

泰山的雕刻和壁画,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皇大帝、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罗汉金刚,无论是木雕的,还是泥塑的,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说到壁画,那幅据传为宋代绘制的大型壁画《启跸回銮图》更令人叫绝。这幅壁画绘于天贶殿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启”是出发,“跸”是清道静街,亦作停留意,“回銮”是返回之意。全画长62米,高3.3米,描绘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而庄重的场面。整个壁画分为两大部分。东半部分为“启跸图”,描绘东岳大帝出巡时开路清道的胜景。大帝东巡,仙人相陪,文武百官则前簇后拥,行进于楼阁山林之间;西半部分为“回銮图”,描写东岳大帝返回时的情景,画面与“启跸”图基本相似,但增加了满载而归的内容。整个画面人物形象近七百人,背景为山水林木,宫殿桥涵,而表现则疏密有致,繁而不乱,多而不杂,立体感强。这是一幅保留了宋代壁画风格的杰作,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泰山的石刻,也是泰山文物宝库中的一大奇观。我们在往返幽区,妙区四十多华里的旅程中,到处都看到有古人的题字、题诗。参差错落,少说也有一千余块。主要有经石峪、唐摩崖、清摩崖等自然石刻和李斯小篆刻石,“汉张迁碑”“衡方碑”“晋孙夫人碑”“唐双束碑”等优秀碑刻。它们有的龙腾虎跃,有的苍劲古拙,有的潇洒飘逸,有的端正秀雅。真、草、隶、篆各种书体、颜、柳、欧、王、赵不同流派,这里应有尽有,犹如一个灿烂的中国历代书法展览馆。

确实,巍巍泰山,以其自然本身的造化,加之历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匠心创作,使之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成为了“天下名山第一”。

“泰山归来不看山”这说法是有道理的。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1: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