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那一阙宋词在春日里孤单 |
正文 | ![]() 三月,合肥在阳光里明媚。春还和八百多年前一样,杨柳依依,嫩黄新绿,只是曾经发生的故事早已在历史的尘烟中悄无声息的遗落,后人只能在不会逝去的文字里寻一寻当年的模样。 这会儿是午后,阳光和暖。翻一本旧词,竟遇到南宋词人姜夔的《淡黄柳》: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这首词姜夔以“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为序引出,更让后人明晰当时的彼情彼景。 南宋时期,金人常犯,小朝廷偏安江南,那时的合肥已属边城。放眼望去,处处离散,满目凄凉,而绿柳不问人情,依然春开嫩黄,撩拨着词人一腔伤感。姜夔之于合肥是有情的,听到赤阑桥的名字会让人想到八百年前的某日,词人与合肥姐妹花同泛舟湖上,姐姐琵琶遮面,燕燕轻盈。妹妹筝曲古调,莺莺娇软,精通音律的词人正值二十出头,自然心向往之。他曾写下“为大乔、能拔春风,小乔妙移筝”的句子,让后人对这段勾栏之爱有无限的遐想。 如今的赤阑桥下一带绿水静谧安然,两岸垂柳沐风婀娜。春,依然泛着春潮,流年却已不知轮回了几世。桥柱上“赤阑桥”三个大字赫然眼前,仿佛一直记着那段曾经又不再的往事。她默然无语又谙于尘世,沧桑易转淹不灭从前,晓色里再听到当年的角声,取而代之的是滚滚的车流和繁华的街景。或许,某个怀旧的午后,会有一缕风吹来当年词人的感念。那一年,也是这样的春日,春风吹了满城。他心生寂寥,家国无望,看到绿柳夹道却空无一人,身世之感与单身落寞搅和在一起。明明已是阳春,却深深的感到春寒,寒在心底生,怎奈衣衾单。内心凄凄,更难忘初见佳人的一颦一笑,但如今江山岌岌可危,旧日欢颜如何续演。若一树梨花落尽,不又看到春残。 才华横溢的词人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每每寄人篱下常有生之悲叹,再加上国之不保,又客居异乡,合肥空寞与江南盛景形成天壤之差。勉强携酒填寂寥,内心仍溢满伤春情怀,叹情与景常分离自散,燕子飞回,春就在身边,可自己又将何处去。多年屡试不第,纵一腔抱负,也无力为国。何况朝廷一味避让忍辱,民不聊生,未来又哪有未来!无奈做一天涯倦客,独自异乡看花飞花落,杯酒装欢。 合上发黄的书卷,春在眉稍处稍做停留。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硝烟弥漫,思量时如若当前,放下后又变成柳叶的书签,隔开两段不同的诗篇,惟记住这一阙《淡黄柳》在春日里孤单。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