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黄锺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路德先生《水曲曰厔》诗句试译 |
正文 | 黄锺应律好风催 阴伏阳升淑气回 ——路德先生《水曲曰厔》诗句试译 文/薛俊武 【编者按】:关于盩厔县名的本义研究,自当代周至籍毛敏毅先生,眉县籍薛俊武先生进行探源考证,成文已经18年了。总惋惜偌大盩厔县历史文化何等深厚悠久,竟被唐时杜佑《通典》、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先后以“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所误导达一千多年。时人号大儒的明代王三聘、清代李顒都未识透其谬,乐于被称“王两曲”“李二曲”。薛俊武先生慧眼识珠,洞见先贤果有高才者。200年前的清中页,盩厔县终南镇人路德先生,在其歌咏家乡山水形胜诗文中,就有《水曲曰厔》一诗对沿习一千年的“二曲”说提出明确质疑。看来身居京官翰林的路德,确实比出任四川签事的王三聘,名为“关中三李”的乡贤李顒,要高明得多,他不唯上,不泥古,敢于探赜寻源。本文《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正是对路德先生《水曲曰厔》一诗的解读,让我们通过薛俊武先生的解读,来了解200年前盩厔县终南人对“二曲说”的见识吧! 李瑞祺 2024年2月24日 路德先生盩厔终南堡人,清嘉庆十四年进士,官至户部湖广主事。有清以来,是盩厔山水哺育的一位文化明星,其学养深厚为后学者所景仰。在为父丁忧和赋闲期间为家乡的山水名胜撰有多篇诗韵,其中《水曲曰厔》对唐代李吉甫等定义“山曲曰盩,水曲曰厔”的概念提出了质疑,不失为近当代一首绝好的讽喻诗。原诗是: 水势如山势,澄澜曲曲廻。 有川形宛肖,曰厔义堪推。 名起沿韦杜,文同释隩隈。 渭看萦塞去,河讶抱关来。 界隰龙鳞绕,分渠燕尾开。 直沽通运道,枉渚入骚材。 此地兼廉让,中央许溯洄。 流觞如可引,重集永和才。 (自《古风今韵周至情》周至县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一辑292页) 应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李瑞祺会长之约,不揣浅陋,冒昧试译如下: 前六句是破题: 水势随着山势走,澄清的流水弯弯绕绕。 水和山都一样弯曲,所谓的曰厔就得好好地推敲。 起名怎么能沿袭韦曲、杜曲?(自汉至唐,韦、杜二氏望族世居于长安城南皂、灞之间,这里以上巳祓禊,曲水流觞而得名)又怎能用韦、杜的水曲去解释“厔”的隩隈呢? 那么,什么是“曲”? 眼看渭河弯弯东离去,又迎关隘突兀来。 田畴鳞次龙蛇绕,两渠分流燕尾开。 沽水虽是投海货运的一条大通道,拐弯行航也会船翻材骚。 有个地方很曲掐,即使居中央位者,也得退回些许让人过去。 诗无达诂,未必确当。可是,先生否定“水曲曰厔”之说却是肯定的,也是先生作为士大夫人格魅力的彰显。最后两句是结论: 别以为有韦曲、杜曲就必有盩曲、厔曲。假如有人硬要把“厔”解释成流水的曲洄,那就得把永和九年在会稽聚会的那帮“群贤”们重新召来,请他们给这些牛角尖里的死老筋,办个“转弯子”的学习班——从幼稚园中拽出来。 路先生是周至一颗文化明星。此五言十六句短诗,临风怀柔,鞭笞鄙陋,充满了对李吉甫者流“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这一离谱定义。直抒底里,寄慨遥深,黄锺大吕忽复现,醍醐灌顶启迪多。 “水曲曰厔”,童稚佩觹,小学佯狂。 先生的诗句似乎未曾提及“盩”,其实诗句中的“山”已经把“盩”也隐括了进去。未曾及“盩”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西周重器《簋》尚未发掘,“盩”与盩厔县名竟是怎样的关系,隐然不清。《簋》铭文是周厉王在盩先王宗室所作的祭文,其器至少在诸盩宗庙陈列过七十年。西周末年,申侯占领微邑故地前夕,南宫適微氏家族北迁时,一百多件如《簋》《墙盘》等铜器,被仓皇转移于西周初年召公封地,即今岐山青化、扶风召公一带,窖藏地下至少两千七百五十年,1978年5月才复见天日。 其实,“盩”甲骨文就有,作“”。“”和“執”同声于“幸”(ㄋㄧㄝ,刑徒的表意),同声同源,而“执”偏于执拿,“”则偏于击打。金文时代给击打的“”加上“血”的意蕴,就成了“歃血为盟”的“盩”了,于是许慎释“引击也。见血也”,其实这与终南山的“山”并没有多少关系的。《簋》发掘后,本人是在第一时间,把盩厔地名来历与《簋》铭文联系在一起读者。《诗传》中的“诸盩,太王古公父名”,《簋》中的“盩先王宗室”,《汉书·地理志》中的“盩厔,有长杨宫、有射熊馆,秦昭王起(起地名)”和《说文解字》中的“引击也。见血也。扶风有盩厔县”四者是有机地无缝衔接,近乎直白地说清了盩厔地名来历的真象。《汉书·东方朔传》在提到南山上林苑时有“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的叙述。这里的“盩厔”当是地域之名。 针对“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在定义上的偏颇,本人曾作赘如下: 盩与周近似,盩,英彦贤烈之敬称;厔与室同义,厔,英彦涵濡之所寓。盩体现的是英彦卓尔;厔突出的是涵濡泽惠。故英彦曰盩,涵濡曰厔。(引自拙著《汉字揆初》第三集附录“人彦神英,聚瑞含章”) 这个定义虽然浅陋,但并不辱没古老“盩厔”的已往形象,也未玷污现代“周至”的商业包装。也算是对先生诗句附会或步先生之后尘,不至于夏虫语冰也就是了。 唐代以后的各种文献、字书,对“盩厔”的释义皆是“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如《正字通》《康熙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可是,尤可欣慰的是,本人的这一新定义,自2009年11月在拙著《汉字揆初》发表以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四角号码新词典》(第10版)等多家字典,皆以扫“山曲曰盩,水曲曰厔”的鄙陋而去。再见了——“山曲曰盩,水曲曰厔”,一个晃荡于中华文化上空的千年幽灵! 其实,天下的山、水是否方方直直,这是小学生回答的问题;盩厔二字是否与山水有关,只要读过《说文解字》的人都可以明白。又何必我们成年人在一百多年的时空中纠缠不休,甚或脸红脖子粗呢?——那些氿沾翰墨的朋友们,能否稍事敛衽,给中华历史、中华文字和天地自然留出些许的尊重呢? “黄锺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的佳句,词人之句,先生之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空海色本澄清”,正应映着当今西安市西周文化研究会和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片谁也挡不住的暖春气象。 2024年2月 【作者简介】薛俊武,号西山,1940年2月生于陕西省眉县横渠镇常家堡。中师毕业后先是在学校任教,后长期在周至县从事行政工作。再后调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书记。退休后定居西安市三桥镇。潜心从事对汉字文化的研究,创造性提出“八卦符号转换的汉字起源”新学说。系列专著《转换异构——汉字起源论》及《汉字揆初》已出七集。在研究西周文化包括盩厔县名探源取得重大成果的《周文化与姬家沟》,于2017年9月出版。2013年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甫经成立即聘请为首席学术顾问。是会刊《周至文史》的扛鼎撰稿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