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原创】西北八月春正浓(二)青海湖纪行(A)油菜花开香满湖 |
正文 | 【油菜花开满湖香】 从湟源前往青海湖 ,据说走的正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所走的那条路,沿途自然有不少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譬如日月山,唐代以前它叫做赤岭,因为这里的土和石头都是红的,“远看如喷火,近看如染血”。它海拔3200余米,是唐王朝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38年)正月,在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护送下,即将穿越青海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来到了这片不毛之地,在山上支起的帐篷里,做着故乡的最后一梦。为了再回望故乡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顶,回首关山重重,不见长安;前路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心中一片凄楚。于是她忍不住取出临行前皇后所赐的日月宝镜,但镜中出现的长安繁华景象,更让她离愁如山,泪涌如泉。但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她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那摔碎落在东边的是日镜,落在西边的是月镜,这些摔碎的镜片让泪水和风沙掩埋,化成了日月二山;而她思乡的泪水,则化作了公主泉、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 今天,乘车行驶在这条充满传奇故事的路上,我们完全没有了古人那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戚,倒很有几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这不仅仅是因为当年的唐蕃古道如今已变成连接汉藏人民的康庄通衢,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便利,更是因为沿途春意盎然的风景使我们忘记了旅途的劳顿,有了乐不思蜀的醉意。 你看,昔日的濯濯童山已披上了苍翠,蓝天下,白云间,游走着牦牛羊群;山坳中,湖水边,一片又一片油菜花在秋风中盛开怒放 ,让你不由生出窜改白居易诗句的冲动:“人间四月芳菲尽,青海八月菜花开。长恨春归无觅处,始知转入青海来!” 青海湖畔的油菜花开了,开得灿烂,开得绚丽,开得温柔,开得莹润,开得有个性,开得有风韵。她的花色是一种嫩嫩的奇异的黄。这种黄,不是杏黄不是橘黄不是柠檬黄,也不是鹅黄不是米黄不是晚霞黄,她不像金子那样炫目张扬,不像蜡梅那样孤傲冷艳,不像韭黄那样弱不禁风,不像霜后梧桐那样枯黄无神。她的这种黄,鲜嫩之中透出淡淡地绿意,仿佛清纯少女们青涩的笑脸;又像草原的露珠,清澈得沁人心脾;还像熠熠生辉的珍珠,晶莹而温润;更像万千振羽欢歌的黄莺,洋溢着春的生机…… 我们被这奇异的色彩陶醉了,不由把车停在路边,轻轻地走近油菜地,聆听那花开的声音。苏东坡曾有诗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其实,你不必在“夜沉沉”的院落中去听什么楼台歌管,此刻,只要凝神屏气来谛听,完全可以品鉴到“油菜花开声细细”的神韵。油菜花开了,铮铮淙淙 ,不绝如缕;如珠玉轻轻相碰,似泉水漫流沙上:有白云的飘逸,有百灵的婉转,有小溪的爽朗,有浪花的澎湃。她们唇吻轻启,气若幽兰,一缕缕清香,宛如梵婀玲上演奏的梦,使追赶春天的小精灵——蜜蜂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这歌声般的清香,又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不动声色地注入青海湖,酿出四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的玉液琼浆,成了王母娘娘每年农历六月六招待前来为她祝寿的神仙们的指定用酒…… 被王母娘娘视为瑶池的青海湖,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