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冬至 |
正文 | 冬至 王革新 说起冬至。 都离不开吃饺子。 从吃饺子看到的好日子。 一盘饺子变成了一大桌子。 就从我记事的第一个冬至讲起吧: 一九六五年冬至那天,下着鹅毛大雪。母亲早早和好一大盆面,父亲剁好羊肉馅,并把剁好的白萝卜、大葱、姜沫搅合在一起放在桌子上。一会几个老乡到了就开始干活了,女的擀皮子,男的包饺子,有的拉风箱烧火开始煮了,有的和辣子醋水水、同我们几个孩子一齐吃饺子。就吃饺子,一个炒菜一个凉拌菜也没有,由于桌子太小凳子太少,一波一波的来吃,一波吃完一波再吃,大家都吃得很香,听大人们说一年多都没吃过饺子了。 一九六八年冬至,我们吃过第二次饺子,羊肉一公斤三角四分钱。还在那个老房子,还是那个老样子,只是母亲擀皮子,父亲包饺子,用这么高的待遇、招待户县来疆接马的老乡姬伯伯。记得哥哥拉风箱烧水煮饺子,我们弟妹陪客人吃饺子,桌子上有一盘母亲腌制的咸菜丝。当时小县城条件很差,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大家听、一辆汽车跑运输、商品极度的匮乏,加之高寒不种蔬菜,有票门市部也没有绿菜,全县都吃黄白萝卜、皮牙子、土豆大路菜。这顿饺子后我们就迁回老家了。 一九七三年冬至的时候,关中平原天寒地冻。母亲说俗话讲“不吃饺子、冻掉耳朵”,正好此时父亲回乡探亲,看娃娃个个病怏怏的,也想给孩子们增加营养,加上全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难得这么个团圆的机会,就破例改善一下生活,包个大肉饺子吃吧。煮好以后先给爷爷奶奶送去,没想到老人家吃得不多骂个不停,听说骂了三天三夜:说什么太浪费了,不会过日子了,穷日子要穷过了,几个娃还要娶媳妇呢,存下钱要盖四院房子。从此,我们在村里就没吃过肉饺子。 一九七七年冬至干冷干冷的,西北风飕飕地刮着。生产队组织青壮年,去三十里外掏厕所拉大粪,我也参加了这个活动。一人拉一辆架子车,沿着西南公路走,从咸阳城出来爬上两道大坡,把肥料卸到村子地里,一天下来给八分钱。出发前母亲给我三角五分钱,让在半路上吃个羊肉泡馍,我把带的干粮吃了,钱就没舍得花,一直装在兜里进了家门。母亲看我回来了,就和大妈赶紧下饺子,其实就是用韭菜包的煮馍(老家人的叫法)、一点肉都没有,吃起来也很香的、都把我吃撑了。 一九七九年落实政策,我们重新迁回新疆。冬至那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妹妹和我从知青农场放假回来,分到了瓜果蔬菜牛羊肉和粮油,良哥帮我们把养了大半年的一头猪杀了。父母高兴的说大丰收了,仓库都装的满满的。这时母亲又和面擀皮,父亲又剁馅拌馅,我们跟着父母亲学包饺子,不久院子就摆了不少冻饺子,不但冬至吃,而且啥时想吃就啥时吃,有时老乡相约而来煮饺子,同学同事路过而来也煮饺子。父母亲说:今天起年年冬至吃饺子、炖羊排、卤牛肉、炒几个好菜。 一九九九年冬至,我们全家都在奎屯酒店过的。父母大人、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内侄侄媳妇、外甥外甥媳妇、侄孙外侄孙女婿、表亲七大姑八大姨、三十多人陪父母过冬至。桌上十几个高级菜,有鸡鱼虾龟各种野菜,有新疆烧烤多种饺子,饮料红酒白酒自己选,羊奶牛奶马奶驼奶随便喝。父母高兴的说社会发展进步了,现在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过去我们太可怜了,想吃饺子都是奢望。 今年的冬至。 我们想起归西的父母。 冬至吃饺子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冬至吃饺子上菜喝酒也是家常便饭了 冬至吃饺子还炒十个八个大菜也平平常常了。 冬至吃饺子什么馅?什么菜?什么酒?什么人吃? 越来讲究越多了。 别说冬至啦。 平时一个样。 吃饺子的。 不差钱。 讲究。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