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园 |
正文 | 六十年前,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对中国青年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六十年后,我置身竣工不久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鸭蛋河畔烧荒的燎原之火,虽然那火龙已经没有了温度;我仿佛听到了当年羊草滩上野狼哮月的长嗥,虽然那狼群已经没有了踪影。 新立的图腾柱前,我脑际浮现出北京庄、天津庄、哈尔滨庄、山东庄、河北庄的一杆杆红旗在辽阔的蓝天下飞扬;我耳畔响起了夕起晨息的秋风中志愿者激越的歌声,歌声穿透了千里荒原,北京都能听到。我甚至能够想象出清明的月色中,桦树林里的一顶顶帐篷充满了青春中国和中国青年的创业梦。这个梦当年的中国人都知道。 春播夏锄秋收冬修水利,年复一年,一样又不一样。在一样中坚守,在不一样中进步。从青年集体农庄到青年农场,从青年农场到兵团二师十四团再到向阳农场,再被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更名为共青农场,变化的不仅仅是名称。之所以名其曰共青农场,应是想从中留住或找回一种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东西,那就是曾经一代人的梦。 回头看,六十年的岁月,就像静静的黑龙江水,似乎每天都在那里,它却悄无声息地载走了太多太多。 凤鸣山下的龙腾广场,经过招标、施工、剪彩,如今已成为开阔而寂静的纪念园了。 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荷塘里一支支紫色的莲蓬挺立在镜子般的水面上。塘西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已经闭馆。不能进入其间,于我是一个遗憾。四四方方的盒型建筑,在我看来像个火种盒,保存着六十年前中国青年奋发向上的激情火种。如果真的是这样,耗资近两个亿的纪念园和纪念馆建的就有意义。 晚霞映照着前方的目的地。我们披着霞光走出纪念园。 (2015年10月)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