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命的绝唱 |
正文 | 生命的绝唱 80后张林终于如愿以偿,竞聘上了浜江晚报的文学编辑。张进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乐于助人,在文学圈里很有人缘。人缘好,作家、写手投稿的就多,几个月下来,文学版块办得有声有色。 一天,张林正在编辑部工作,一个白发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是新编辑80后小张吧?”老人问道。 “你是?” “我是本市大名鼎鼎的投稿‘70后’,才70多岁的‘70后’,老编辑都知道我。” “您老这么大年纪了还不休息,还写文章?”张林充满敬意地说道。 “写,我会一直写下去的。都说我写文章不可能发表了,可我才不信那个邪。常言说:‘不到黄河不死心’,我是‘到了黄河心不死’。这些是我最近三个月写的文章,麻烦你抽时间看看能不能用。”老人递过一叠信纸,然后乐呵呵地走了。 “70后”刚走,一位老校对工说道:“命苦,真命苦。”“谁?谁命苦?” 张林对着校对工问。 “才走的那位呀。” “怎么命苦?” “他是我老婆家的邻居,听岳父讲过: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可是浜江市唯一小学的高材生,文章写得好,经常受国文老师表扬,多次在校园展出。父亲随战败的国民党逃到台湾后,他被迫辍学,十几岁就当了窑工。文革中又因在工棚中写东西被红卫兵整治过,生活极不安定。等到退休,环境好了,重新拿起笔来写,写出来的文章就没人看得上了。” 老校对工连说带叹,“十几年了,他经常来,可我从没校对过他的文章。还听说他因长期在窑里工作,得了很严重的肺病,现在都没治好。” 听到老校对工的话,张林心里也一起一伏的。 被“70后”到了黄河心不死的精神所感动,晚上张林把作品认真看了一遍,分析出毛病所在,并认真写出提高写作水平的建议。 拿到回复的意见后,“70后”非常重视,加以改进。渐渐地,“70后”的文章有了起色。张林考虑到“70后”年事已高,不让他亲自跑来送稿,让其家人用电子稿件传送。张林逐一提出修改意见,让老人的文章离报社发稿标准逐步靠近。 又过了半年,浜江晚报举行重阳节征文活动。“70后”写的《我生命中的夕阳红》被选中刊登,后来又被评为征文二等奖。张林为老人感到由衷的高兴。颁奖那天,“70后”却没来,代替他的是一个大男孩,从他的脸上依稀看到“70后”的影子。张林猜出是“70后”的孙子。仪式结束后,张林喝着水,走向他,问道:“你爷爷呢,他怎么不来?” “我爷爷上周‘走’了。” 大男孩眼圈红了。 “啊!”玻璃杯从手上掉了下去,摔出清脆的响声。张林愣住了,半天没说出话来。 “张编辑,别难过。我爷爷‘走’得时候非常安祥。当他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发表后,兴奋地一晚上没睡,第二天就不行了。在你的指导下,他终于完成了人生的宿愿,发表了一篇文章,也算是他生命的绝唱吧。按照他的遗愿,在地下陪伴他的唯一遗物,就是那份报纸。” 大男孩走过来,握了握张林的手,说,“不过,他还不知道文章获奖的事呢。” “你应该马上把获奖证书送到你爷爷墓上去,再放上一挂鞭。他若有知,九泉之下也会开怀大笑的。” 大男孩点了点头,向张林鞠了一躬。转过身,向公共车站的方向冲去。 望着远去的大男孩,张林觉得心中洋溢着无比的甜蜜。 湖北省荆门市龙井大道86号 荆门市审计局 王春江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