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追忆逝去的青春,铭记曾经的感动 |
正文 | ![]()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承受了太多的无奈,经历了众多的变革,承载了太多的心酸,曾经的我们思维是那样的单纯,想着不再饥饿不再受冻,只是为了能有一次生活的改善;曾经的我们抱着太多的幻想,游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只为了寻找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梦;曾经的我们无论生活再艰难,都会靠着自我的努力,拓展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曾经的我们只需要很小很小的一个房间,没有奢念没有排场,只是为了去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 从懂事起,我们亲身经历或者见证了几多的悲切,几多的无奈。唐山大地震带走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漆黑的夜空划过陨落的流星,敬爱的周总理、毛主席相继离我们而去,胸戴白花袖戴黑色袖章站立的人群向伟大的领袖默哀,广播里那揪心的哀乐让多少人在默默地抽泣;我们一起经历和感受了几多的欣喜,几多的变革。城乡插队知青陆续反城,打倒四人帮,十年浩劫宣布结束,让苦难中的人们欢喜雀跃载歌载舞。中国恢复高考制度让多少学子改变了命运,走出乡村,走出城市,迈进了大学的校门,走上工作的岗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取消人民公社,取消互助组生产队,建立乡镇。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举世瞩目。 那时候的我们,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用棉花要棉票,吃肉要肉票,就连吃的胡麻油,每户一年也分不到二斤。那时虽已开始计划生育,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每户家里至少五口人,独生子女少之又少。城里的工人为了家人都填饱肚子,把节省的白面、大米的细粮票和农村的人们换玉米和小米这些粗粮,为的就是多换点多吃点,当然也会用布票、棉票、肉票和村里人换着吃,年龄大点的孩子为了让家人吃饱饭甘愿知青下乡。村里的人们怕余粮在青黄不接时接不上,在春天树木刚发芽刷上杨树叶,榆树叶晒干备用,在秋天用大瓮腌上好几瓮咸菜,把西瓜皮,葫芦都旋成条状晒干,白菜不易储存挂在绳子上用太阳晒干,以备急需之用。把生产队抛完的山药地用锄头重新过滤一次搜出的马铃薯,没上冻的填补家用,上冻的上锅焖熟后在屋檐下晾干,在孩子们饥饿时充饥。生产队种的甜菜,村民撇上甜菜叶用水炸熟伴蒜吃稠粥那是一个香,甜菜个蛋熬的糖稀,是孩子们最爱的甜点,常常吃的糊了满脸。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大的替下来小的穿,补丁一个摞一个,逢年过节最大的希望就是吃一顿饺子,吃一片肥肉,穿一件新衣裳。炒菜都是水煮,出锅了才用筷头从油瓶沾几滴,饥饿时吃一个干山药,冷糕上抹点生麻油撒点咸盐那是最大的幸福,能吃上一包方便面那是最惬意的事情,那都是城里有亲戚才有幸能见到的,还是散的没有包装。 那时候的我们,能带给我们欢乐就是收音机,不是谁都拥有,放学回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三个一堆,五个一伙,扎堆听着每天半个小时的评书联播。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给我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渴望的种子,百听不厌,津津乐道,还不时的去效仿扮演其中的人物,冲到小树林去冲杀。中央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广播是我们最喜欢的少儿节目,下午一放学就扒在收音机旁听着那动听的歌曲和小朋友纯真的笑声。刚刚开放的中国,城市和乡村最早接触的都是日本产的日立牌黑白电视机,就连见到的大型运输汽车也是日本的扶桑汽车,每天晚饭后大人孩童都拿上小板凳聚集在大队的宣传室去看电视,《霍元甲》在我们年幼的记忆中最为清晰,难以忘怀的第一部开山之作,我们开始用稚嫩的眼睛通过电视画面去接触想象外面的世界。小人书是我们那时唯一的文化读物,既有画面又有文字描述,陪伴我们度过了欢乐的童年,给了我们无尽的幻想和期望,为了接触更多的画面,孩子们都交换着彼此的心爱。放电影是村里大人和小孩都为之期盼的精神娱乐节目,我们经常去大队打问啥时候电影队放电影的来村,知道别的村里放电影就结伴跑到很远的村子里去看,像《保密局的枪声》《绒花》《少林寺》给我们童年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 那时的我们,军旗和象棋都是城里孩子玩的玩具,也是我们这些村里孩子的期盼和向往,做梦都想拥有这些玩具。我们村里男孩子经常玩一些简单而存在在生活中的玩具,比如推桶咕,点羊窝,弹玻璃珠,踢毽子,打弹弓,滑冰车,用鞭子抽陀螺,用树叶的梗比谁的更结实。木头手枪让我们一度痴迷了一阵子,当然自制铁质手枪是当时每个男孩子最爱不释手的玩具,用摩托车链条和步枪蛋壳连接,套上铁丝做的手枪模型,再用橡皮筋勒上,把火柴头的红色粉末装进蛋壳用棉花塞紧,勾动扳机,那响声清脆而有爆发力;女孩子文静不喜欢那些暴力的玩具,只喜欢丢沙包,跳皮筋,跳方格,立骨码等轻松而又合群的玩法。秋天果子熟透了透着香味,女孩子脖子上套着个红绳子挽的果烙装着一个冰果,就是闻味不舍得吃。街头卖艺的艺人往往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神奇和惊喜,像大锤断石,蟒蛇缠身,猴子卖艺,西洋镜,给我们年幼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精彩而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穿着破棉袄,能带忽了满脸,冻得脸蛋紫红,袖口棉絮外翻由于老不清洗油光发亮,站在寒风中独自发呆,这是我们童年最见怪不怪的情景。吹着口哨,留着风头,穿着喇叭腿裤子,白根黑布高跟鞋是哪个年代最具时代烙印的经典。当兵是我们那个年代农村人除了念书考大学最为神武、最能吸引热血青年的一件大事,如果有文化考个军校或者留个自愿兵将会改变一辈子的人生格局。政审合格后,大队和公社都敲锣打鼓,胸带大红花热烈欢送,穿着绿军装,戴着绿军帽,背着绿书包探亲回来在街上来回走动也是一件特别润眼球的美事,漂亮的姑娘们都以能成为解放军军属而感到非常荣耀。 那时的我们,男女最封建不相互私下说话,一说话就被嘲笑是在搞对象,男生女生坐在一起,在桌子上划分界线,谁超过界限就给谁一肘子。童年中做梦也盼望着能和城里人一样点着电灯,让我们的夜晚不再漆黑看到光明,那时的我们都点着煤油灯和电石灯,蜡烛是几乎见不到的。轮到自己值日,提前就罐好了煤油,搓好了灯芯,偷着自家的山药,早五点就溜出家门到教室开门生上火炉,炉坑里烧着山药,那烤熟的味道弥漫整个教室,那烧口的香甜吃的至今难忘。每到大人进城,哭鼻子摸泪水也要跟着,就想到城里吃上一根5分钱的冰棍,买一个哨子和一只属于自己的新钢笔,看看外面的世界。买回来了又像傻子一样被别人哄诵走了,回家被生气的父母一顿暴打。小小年纪不学好偷着抽烟,大人不在就偷着抽,上晚自习下课到厕所偷着抽,回到教室问题时被老师闻到,没收了烟不说被罚到黑板上去抄题。偷上家里的鸡蛋到供销社换一包香烟或者偷老太爷的香烟放在街门的黑拉子里,每次偷鸡蛋都能被发现,因为母亲早上母鸡下架时就挨个揣了鸡屁股知道有几个母鸡要下蛋 ,每次偷了老太爷的香烟虽然伪装的很好欺负老人记性不好,时间长了也难免会被发现,直到最后干脆用锁子锁到了柜子里,再也没了奢望。几个愣头青偷了别家的鸡,用泥巴包上烤着吃完还拒不承认,让人家找到家里一顿臭骂,说管教不严。脱掉农皮是我们农村人最大的心愿,梦想着学好文化坐着火车去自己盼望已久的城市,考上理想的大学,去看看飞机真实的模样,学校毕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间城中的小房足矣。 这时的我们,知道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艰辛,养儿方知父母恩。穿着不讲究品牌,不注重款式,更注重质量和耐用,宁可嘴里受穷也要穿得体面。不把婚姻当成爱情的升华,而是把婚姻当做亲情,不渴望一段浪漫的爱情,而是奢望一段美满的婚姻。相亲介绍结婚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恋爱真的很陌生。现已四十不惑,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劳累,透支了身体肌能,出去应酬越来越少,更多的关注如何养生,把健康留给我们的后半生。群不像以前那样闪个不停,已经退出了好多群,留下的也是一直闭屏,短信和电话也越来越少,加个微信还不知道有啥功能,聊天越来越少,屏幕上好友都灰了身影,不再游戏而更多的是捧上书一本,写着自己的心得度过那午夜时分。 我们的心中早已没有了童话,生活中我们有泪水也有艰辛,有幸福也有悲情,有汗水也有欢欣,有梦想也有低沉,有自信也有迷蒙,有压力也有缓冲,有固执也有冰封,相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自己总会成功,追忆逝去的青春,铭记曾经的感动。 以此写给永不言败的70后共勉。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