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从潕溪书院到吉大师院(王村人)
正文

从潕溪书院到吉大师院

湘西,神秘的湘西,幽美的湘西,有多少令外来客倾慕的神奇动人的风情?

湘西,贫困的湘西,落后的湘西,有多少辛酸故事发生在这蛮荒之地?

古老的湘西大地,我的土家族苗族兄弟姐妹,我的其他各族兄弟姐妹,自古以来就居住在这里。纵横交错的溪河,古木参天的森林,成群结队的野兽,星星点点的耕地。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祖先们,打猪(猎)、捕鱼、采集、耕种。结绳而治,无文字之烦恼;顺天之则,有季节之更替。会动手就会打拳,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水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边边场是爱情场和交际场;哭嫁歌是别离歌和团圆歌。敢爱敢恨,敢做敢说。山歌好比春江水,苗鼓可以赛春雷。锥(椎)牛祭是血性祭,摆手舞是丰收曲。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美水美人更美。

然而,鲁迅说过,不要把乡间的百姓看得如同花鸟一般。同样,我们也不要将湘西看成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诚然,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别具一格的风情,有令人称羡的景色,有硕果仅存的原生态的生存方式和审美意境;可是,这些东西的背后,也有挥之不去的贪困,自惭形秽的落后,缺少文化的愚昧,不思进取的懒惰。生产力水平的极度低下,事倍功半,劳动强度大,收获却很少。生老病死,一律听天由命;鳏寡孤独,只好忍饥受寒。经不起天灾人祸,医不起大病小伤。这样的情况占有一定的比例,决不是危言耸听。最大的贫困,乃是知识的贫困;最大的落后,乃是教育的落后。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教育事业。

就在5年前,2001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湘西民族教育学院和吉首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全新的高等师院学校——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这是新世纪伊始,在西部大开发的春雷中,为振兴民族教育事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一项深得民心的重大举措。作为吉首大学的公办二级学院,在校本部、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就生源而言,从州内到州外,从省内到省外,从三湘四水到五湖四海,而今已面向6个省市招生,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和空间。课堂教学井井有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已经有10个专业通过省级评估,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初具规模,科研方面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课题,10余个省级课题,高明哲、刘建成、贾维剑教授等已成为学院学术研究的旗帜,熊晓辉副教授等大批青年学者迅速成长起来。学生社团雨后春笋,第二课堂多姿多彩。学院工会是全国优秀工会,书法协会是省优秀大学生社团,《文昌阁》、《不锈阳光》等杂志越办越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师范教育,蒸蒸日上;全院师生,干劲冲天。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今天的成就有昨天的铺垫和积累。

在26年前的1980年4月,师范学院前身之一的湘西民族教师进修学院(后改为湘西民族教育学院),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号角声中成立,从此,为湘西州内外培训了大量的教师和管理人才。1953年6月,从解放前沿续下来的湖南省第九师范学校改名为湘西第一师范学校(后改为吉首民族师范学校),这是师范学院的又一前身,为湘西地区培养了更多的教师和其他人才。这两所兄弟般的学校,校址只一墙之隔,校园有墙,人心无墙,互通有无,交往频繁,共商人才培养大计,为湘西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此上溯到70年前,1936年春天,当时的湖南省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湘西特区教育实施办法之规定》;7月,正式决定成立“湘西特区师资训练所”。时在长沙任教的湘西籍教育家陈庆梅,接受家乡人民的召唤,临危受命,担任所长(校长),亲自选定校址——潕溪书院,在古老的求知圣地,谱写现代师范教育新篇章。纪念开办师范教育70周年,就要缅怀先贤,砥砺节操,继承中发展,奋进中崛起。

还不能打住。将厚重的历史再往前翻,500年前,那时的湘西,会是怎么样呢?定然是溪河清幽,森林茂密,野兽成群,刀耕火种,一派天人合一、自在自为的风光。

北部的土家族聚居区,正处在老司城土司王的统治下;此时最辉煌的业绩,就是土司王彭翼南和保靖土司彭荩臣带兵抗倭——取得古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时间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如果再往前数500年,那就是溪州之战(公元939年),战后,楚溪双方媾和,立铜柱为界。此后,就有了相对和平的局面,同时也加速了学习汉文化的进程。

南边主要是苗族聚居区,大大小小的苗王统治着,重情尚武,顽强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文化,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相对北部土家地区,汉化程度较低。这是一个悖论。在保留民族文化和接受先进文明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呢?即使现在,苗族如此,土家族如此,中华文化相对西洋强势文化,又何尝不如此呢?

晚明时期,整整500年前的1506年,苗族教育家吴鹤,那个两次受教于大哲学家王阳明的吴鹤,倾慕汉文化的吴鹤,具有远见卓识的吴鹤,开始在所里(吉首)兴办几所乡学。历史久远,文献缺乏,我们现在尚未考证出潕溪书院是否办于该年;但是吴鹤作为潕溪书院创始人,名垂青史,确凿无疑。因为书院内的鹤公祠可以作证,书院外的老石阶可以作证,书院内外十余株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可以作证。书院是先生不朽的遗产,桂香是先生永远的精魂。先生的门联还在那里警示和告诫:

读法书畏刑,读兵书畏战,读儒书刑战不畏;

耕舜田忧水,耕尧田忧旱,耕砚田水旱无忧。

公元2006年5月,潕溪书院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顾历史,瞻望未来,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从潕溪书院到吉大师院,500年间,沧海桑田,历代先贤,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了湘西的文明进步,为了蛮荒之地赶上时代步伐,为了在文化冲撞、交流、融合中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做出了怎样卓越的贡献!

大约500年前,吴鹤先生创办了潕溪书院,鳌鱼峰头,卧牛山下,弦歌阵阵,书声朗朗,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70年前,陈庆梅先生创办了湘西特区师资训练所,教育转型,确立现代师范教育,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5年前,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隆重成立,开拓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新局面,周纯禄、彭勇忠、贾维剑诸同志和广大师院人,或多或少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心血,丹桂飘香,韵味久远。

“师范”二字,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说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言为人师,行为世范”;“嘉言为师,懿行为范”;“言传为师,身教为范”……但归根到底,都是同样的要求:德才兼备,品学兼优。

愿广大师院人以此共勉,共同创造师院美好的明天。

(2006.11.28zuo)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9: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