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百步亭的传说(故事随笔) |
正文 | 阮海强 阮星 汉口丹水池附近,有个“百步亭”。前些时,我们专程前往百步亭寻踪觅迹,却连一点残迹也未见到。于是我们只好访问了久居当地的老人,从老人嘴里,我们了解到,很久以前那里确实有个修建得古朴雄浑的亭台。亭台毁于清末民(国)初之际。亭台虽被兵火所毁,然而“百步亭”的亭名尚存并沿用迄今。 那个被毁的亭台为什么叫百步亭呢?我们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从老人那里知道了它的一些来龙去脉。 原来,晚晴时期,朝廷腐败,对外妥协,对内镇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太平军曾三次攻克长江重镇武昌,也曾几次在汉口与清兵鏖战。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民的拥戴。 一次,忠王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在汉口与清兵大战,他们奋勇杀敌,给清兵以重创。但是清王朝调集了大量援军,将他们层层包围。自晨至午几个时辰的激战,太平军人饥马渴,伤亡惨重。李秀成考虑到寡不敌众,命令部队在副将的率领下突围。他自带几名亲兵,有意转移清兵的主力的视线,好掩护太平军突围。当看到部队已突围成功时,他才吁了一口气。但是经过一场血战,他身边的几名亲随均已战死,李秀成心中很是悲愤,他决心突围。于是,勒紧马缰向清兵包围圈薄弱的一方冲去,枪挑马劈,杀开一条血路,李秀成快马加鞭,一阵风似地向北驰去。清兵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冲杀惊懵了,怔了好一会才醒悟过来,赶紧追击。 李秀成快马飞奔,来到乾隆皇帝曾亲自命名的丹水池。可是,那马突然不跑了,在原地打转,还拉了一堆屎。此时,李秀成耳边听到追兵的人喊马嘶,他一摸马背,汗涔涔的,他望着冒着热气的马粪思忖:“清兵一看热粪定知我没跑远,一定会穷追不舍的,这如何是好呢?” 李秀成抬眼四望,这条古驿道,不见一个人影,只在马拉屎的道旁,有一间小茅舍。李秀成牵马走至茅屋,看见门前摆着一个小茶摊,往里一望有一个老太婆。 这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婆打量着眼前这个太平军的将领,只见他和马浑身是血,这时,又传来了清兵由远而近的声音,她明白了李秀成的处境。她连忙拎着凉茶,递了一碗给李秀成,又将桶里的凉茶一碗一碗地浇到冒热气的马粪上,她边浇边说:“将军莫急,请快放马向前跑一段路”,她又用手一指路边的一片芦苇丛说道:“再折回到我茅屋后的芦丛里,他们就不会找到你的!” 李秀成心里十分感激,忙说道:“谢谢老妈妈的大恩!”于是他翻身上马,便按老太婆的指点策马向前,飞奔了一段路后,就折回来钻进了芦丛,躲藏起来。 一会儿,一个清将领着一队清兵追到这里,见路当中有一堆马粪,立刻停止了追击。清将下马后,命一清兵用手去摸那马粪是热还是凉。清兵伸手一摸,忙回到清将面前说:“凉的,一点热气都没有!”那清将狐疑地察看着那堆马粪,又发现路上还有一行马蹄印,便走到老太婆跟前,凶神恶煞地问道:“老婆子,见过一个‘长毛’头子打这里过吗?有多长时间了?” “是个年轻的吧??????”老太婆好像想起来了似的,她说:“是看见一个人早就从这里跑过去了。那马还在我屋前拉了一堆屎哩。”清将想了一想,便走进茅屋察看一番,对老太婆吼道:“老婆子,窝藏‘长毛’是要杀头的!”老太婆应声道:“不敢,不敢!”。 那清将不耐烦地一挥手,带着他的兵丁掉转马头从原道回去了。 清兵走远了,李秀成拉着马走出芦丛,来到老太婆面前。他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一支刻有“百步箭”和自己名字李秀成的箭说道:“谢谢老妈妈搭救之恩!这是我杀敌的‘百步箭’,今送给您老作个纪念。我太平军再克汉口时,定当重报老妈妈!”原来,李秀成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他射箭能‘百步穿杨’,用的一张硬弓,雕有“百步弓”三字,每当临阵,百发百中令清军胆寒。所以“百步箭”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声誉。 老太婆一听说是支“百步箭”,就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太平天国将领就是大名鼎鼎的忠王李秀成。她忙接过百步箭,双手扶起李秀成说:“忠王请起!你们也是为百姓浴血奋战,怎说得上报答之事?这支箭就是最好的礼品了”。老太婆又进屋拿来一袋干粮,递给李秀成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快去寻找部队,百姓希望你们早点再打回来!” 听了老太婆这语重心长的叮嘱,李秀成深受感动,他拱手揖道:“老妈妈保重!”说罢便飞身上马,策马而去。 老太婆将“百箭头”精心收藏着,有常往来的熟人来此歇脚饮茶,她就将忠王遇险过此和赠箭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还悄悄地拿出那支箭让他们看。从此,这件事便在人们中一传十,十传百地秘密传播开来。 后来,太平军内部发生了分裂,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失败了。李秀成也在临死前向敌人写下万言的自白书,给自己的历史留下一个不可洗磨的大污点,但是,太平军的功绩却深深地镌刻在广大人民心中。 当地的人民为了纪念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不久便自发地筹集款项,在老太婆卖茶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红漆六柱、黄铜结顶的亭阁。亭阁的横匾上书写着三个遒劲的大金字“百步亭”。亭内的天花板上,嵌着一个精致的雕花漆盒,内藏那支“百步箭”。 百步亭建成后,成了来往行人的歇息之地。一个老秀才还在百步亭横匾下的两根柱子上,挥毫写下一幅直联:“芦畔至今亭生辉,尚念当年百步箭。”??????“百步亭”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作者:长航公安局武汉分局、武汉鑫宏泰船务公司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